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技巧

2017-07-04 12:45元立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技巧初中

元立辉

【摘 要】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远不止于为了应试,在保障基本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同时培养爱好特长以及各项能力的提高是更符合时代潮流的。初中阶段的美术欣赏课能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知识修养。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钻研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技巧。

【关键词】 初中;美术欣赏;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一、结合生活实际

平铺直述教材上的内容无法启发学生们的兴趣,艺术创作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灵感,所以把美术欣赏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更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文具,贴贴纸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例如,学习《春天的畅享》的时候,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室外公共场所欣赏雕塑等艺术作品,并共同探讨作品的意义及表现形式等等。教学贴近生活,自然,随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充分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气氛活跃纪律好、有秩序。综合性、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对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关联,灵活综合运用个各学科的知识,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很有帮助。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

当代教学早已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密不可分,教师对于PPT的制作和展示必须能够达到熟练程度。直观形象能满足学生好奇、好新、好仿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而多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兴现内容十分简便,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一课时,先给学生观看一些造型独特的座椅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給学生进一步创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多媒体能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实物或对景写生等方法,让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学之所以要使用教学媒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强调直观性原则,增进具体的学习经验,减少抽象的学习。投影、录像(录音)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过程,通过光色绚丽的画面,欢快感人的乐曲,丰富的动感,迅速、直观的再现于课堂,并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平时用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整地表达的事物特征,利用电教手段的特长予以显现、强调、留住和还原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用几个感官去接受,去学习,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为使学生充分感知,获得丰富的比较鲜明和稳定的表象,易理解掌握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媒体技术表达空间使学生能力得到肯定、思想得到锻炼的场所,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则是使学生畅所欲言、打破思想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的肥沃土壤。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正是新的电教手段表现出旺盛活力的方面所在。其次,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载体,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使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变得快捷而更有创意。

三、小组合作参与竞赛

往往个人的学习会因为兴趣不足或者惰性的驱使而导致中断,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会大大提升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课需要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合作、共同探究,既发挥了学生个人的能力又能体现集体的力量。如在教学手工制作欣赏时,可以把学生们分为六人一组,分工明确的布置任务。先是要各自在欣赏成品的同时记下要点,然后共同协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件手工作品。还可以组织各种美术欣赏的竞赛,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参与其中,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莫迪里阿尼曾说过:“人有两只眼睛,一只观察周围的世界,一只观察自己,人要清醒的看待自己和身边的环境,看待自己就是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知道自己在那些方面存在欠缺,以及相关的弥补方式,当然,这个弥补方式有很多种,如果的确是弥补不了,那也没什么,完全可以从强化其他方面的特长来掩盖。”若能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发挥爱好特长,开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就可以视其为一种好的教学技巧。

四、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开拓思路,增加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大量查阅材料,搜集相关信息。并从中找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加以介绍,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分析他们是怎样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是怎围绕着主题的表现而进行组织的;从艺术家的角度——力求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创作该作品?作品表达了他的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作品在作者的创作生涯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不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艺术语言分析上,而是借助作品来介绍某一历史背景或事件;从美术史的角度——从某一个画派、某一运动出发,看它们的演变、兴衰。介绍美术作品时,着眼于某幅作品在画派或运动中的地位,在美术史上的贡献。例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因印象画派得名,所以在美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中同类题材反在一起欣赏,用文化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看清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美术作品,例如,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无论从观念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在分析我国民间艺术作品时,也可以揭示它们的象征性手法、借助文字的谐音表达吉祥如意的美好理想。教师在美术课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多角度”的欣赏方法,最好以一张作品为例,介绍给学生什么是“多角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尝试,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成果,以便为全方面的人才培养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技巧初中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