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2017-07-04 13:00林艺虹衷明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稀盐酸中和氢氧化钠

林艺虹 衷明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来源: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另外,本节课还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铺垫。

3、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理解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的实质,了解盐的概念。目标二:能够运用中和反应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归纳现象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理论联系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本节课重点就是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是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本节课学生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以及如何鉴别酸或碱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我将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三、教法学法

1、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发现学”理论和“做中学”理论。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互动、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2、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在本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引导学生掌握以下三种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主学习: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究,实践,实现学习目标。(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通过教法与学法的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解本节课知识。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当你的皮肤被蚊虫叮咬后,如果涂上肥皂水或牙膏之类的碱性物质,就可以减轻痛痒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肥皂中的碱与蚊虫分泌的蚁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其他的酸与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2、层层递进,讲述新课

(1)以启发式提问:以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导入实验,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起探究。接着我会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化学药品:盐酸,氢氧化钠,酚酞进行动手实验,让他们感受一下溶液变色的过程。同时,我会在讲台上投影实验操作步骤,提出要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学生实验后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投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再用滴管慢慢地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取2滴上述反应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板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学生讨论:解释实验现象,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但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新生成的。

(2)借助视频展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同时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水。

(3)接下来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例如:

Ca(OH)2+2HCl=CaCl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再提出设问:上述反应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总结:上述反应都生成了水,而且另一产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我们把这类物质叫做盐。像这类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碱+酸=盐+水

3、理论联系实际

(1)在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后,接着我再图文结合向学生介绍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疗保健

并让学生尝试写出上述反应的方程式

Al(OH)3+3HCl=Al(OH)3+3H2O

Ca(OH)2+2H2SO4=CaSO4+2H2O

(2)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

1、用石灰水除去柿子等水果的涩味

2、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3、用食醋缓解手因切辣椒的辣疼

并能解释清楚它们相应的原理

4、小组知识竞赛

为了增强实战经验,活跃课堂气氛,我将本节课的知识设计成竞赛题目。由学生分组抢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分布着酸性土壤,不适宜某些作物生长。为改良作物生长条件,当地的农民常用来中和土壤酸性的物质是( )

A.石灰石 B.熟石灰 C.烧碱 D.醋酸

(2)下列各組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B.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3)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生石灰 B.碳酸钙 C.氢氧化钠溶液 D.锌粒

(4)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写出下列应用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熟石灰〔Ca(OH)2〕改良酸性土壤(盐酸)

(2)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会为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即完成课后习题及配套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定义: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二、实质:

H++OH-=H2O

三、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疗保健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猜你喜欢
稀盐酸中和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免疫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后豚鼠、家兔与猪的血清中和抗体相关性研究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对一道经典化学题的质疑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氢氧化钠-氟硅酸铵改性HZSM-5催化甲醇制丙烯
微波与氢氧化钠共处理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利用pH传感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
沐舒坦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