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案导学的问题设计

2017-07-04 13:16吕凤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目标性图象单调

吕凤玲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历经多年的探索和追寻,一种被称作“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应用而生并成功实现了夸氏的梦想,并在中国教育界得到广泛的认可。

1 导学案教学模式——凸显新课程教与学的先进理念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倡:“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应提供不寻常的或者独辟蹊径的环境,通过借助这种环境,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意义学习”得以产生,最终达到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及完善个性的目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导,使学生主动而互动地学习、有效而高效地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利教便学,是教与学有机地融合,教是针对学情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有效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点拨的智慧生成,从而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使高效课堂有了可操作性,使抽象的有效高效学习理念“实体化”,并有了一个有序化的载体,最大限度地凸显了“新课堂”模式下,教与学的先进理念。

2 导学案文本的设计——导学案教学成功的关键

英国设计史学家安东尼·博伦特(Anthony Bertram)在《什么是设计》一书中指出:“设计,是指与某物品有关的所有因素,它的意图和计划,物体本身的质量、材料、使用和美观,甚至包括价格和生产它的方式。”因此,设计并不仅仅是绘制好的一张图纸,而是一个完整的事物,是善于人类创造某一事物的构思,以及所经历的所有成功与失败的发展过程。所以设计是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它可以在很多领域进行,并随着设计者与被设计者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设计是一种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本身又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形成或提高的。教学设计是设计的一种,因此它与设计有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关键是导学案文本的设计。导学案是引导学习的方案简称,是一个集学习目标、方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检测评估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使本来平面化的教材内容立体化、问题化、层次化和递进化。它与传统的教案和教辅资料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案着眼于教师如何教,导学案着眼于学生如何学;传统教辅一般只提供学习资源,很少考虑使用的流程,而导学案文本则是一种按学习流程设计的可供实际操作的具体学习方案。

3 “问题”的设计——导学案文本的心脏

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学生的学习也是以问题为导向和起点,进而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研究,新知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种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升华。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需要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和广泛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综合分析和思考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在遵循目的性、量力性、探索性、启发性的原则基础上,始终以教学的中心任务为辐射源来布局前后的问题设置,下列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来阐述导学案的问题设计。

问题1:如图为某市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1)观察这个气温变化图,说出气温在这一天内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在这一天内“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渐升高或下降”这一特征?

问题2: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指出其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并说明在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当时,与的大小。

问题3:已知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如下,指出其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并说明在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当时,与的大小。

问题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举例或者画图)

(1)函数函数在区间[2,3]上为增函数,则;

(2)函数函数在区间[2,3]上满足,则函数函数在区间[2,3]上为增函数;

(3)因为函数在区间和(0,+∞)上都是减函数,所以函数在区间(-∞,0)∪(0,+∞)上是减函数。

问题5:证明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在以上五个问题中,问题1从学生熟知的实际问题出发,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将数学问题赋予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由此激发学生的往下探究的兴趣,问题2所给的三个函数都是学生初中所学过的具体函数,学生通过对自己熟知的函数的图象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图象的“上升”与“下降”的“形”的特征,并初步学会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图象的“上升”与“下降”,并为函数单调性的准确定义作了充分的准备。进而通过问题3,使得学生从图象的直观认识过渡到数学符号语言的表述,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也从“形”过渡到了“数”,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形成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之后,通过问题4的辨析,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完成对概念的深度认识,让学生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理解拾级而上,符合学生螺旋式的认知规律,最后通过问题5的证明练习,再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并使学生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形成技能。

从五个问题的属性来看,问题3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问题——“目標性问题”,为了突破用符号语言表述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达成解决“目标性问题”。问题2作了铺垫,这类问题属于“铺垫性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分解难点,并顺利解决问题,而问题1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认知冲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计的“情境性问题”。函数的单调性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通过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设计问题4“辨析性问题”和问题5“应用性问题”,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情境性问题”和“铺垫性问题”促进和引导学生解决“目标性问题”,“辨析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强化和深化学生对“目标性问题”的理解。它们的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问题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从“情境性问题”、“铺垫性问题”、“目标性问题”、“辨析性问题”、“应用性问题”这五方面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有效问题,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带着问题去自学、思考和研究,真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喜悦!

猜你喜欢
目标性图象单调
目标性社区护理对预防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的价值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的单调性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目标性教学策略的应用
旋转摆的周期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