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017-07-04 08:01李春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历史老师教师

李春荣

目前学生受社会、家庭、网络因素的影响,对历史学习兴趣不浓,而家长又热衷于对学习的关注,特别的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因而就形成了矛盾,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失败,学校教育的困扰。如何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课上怎样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是摆在每位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和研究过去的人和事,年代久远,知识匮乏,又不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实际经验缺乏,只能靠书本上的知识描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显得有些困难了,此时单靠老师的讲解,枯燥呆板,学生的学习就比较被动,不愿听课,调皮玩耍,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若能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让学生能聆听到、感觉到,就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注意力便从别处转移过来了,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手段就是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富有鲜活生命力的画面、惟妙惟肖的语言解说、直观新颖的学习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睛和心里,学生认真地观看,细心地揣摩,融会贯通理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嘴动了,手动了,脑子也就開动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这样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课历史时,老师就选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作第一个课件,老师一句话都不说,学生们就从大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东汉末年的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周瑜、张飞、关羽等历史人物时,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学生会说了,学习兴趣有了,那就好办了,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面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讲述历史小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除了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感兴趣外,还对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故事有情节、人物、经过,讲起来生动爱听,特别是名人的故事,学生们熟悉的历史故事,同学们特别感兴趣,每当老师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讲故事,那学习劲头就来了。所以,在每一课学习前,老师就给学生们布置任务,上网查找,收集资料,练习演讲,学生学习信心百倍、兴趣高涨,那和被动的接受知识效果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史中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结合课堂所学的历史,学生就可以讲老马识途、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出现的历史人物,典型的就是赵括,分析他的优点:勤奋好学、熟读兵法、奋勇杀敌,有这么多表面的优点为什么却战败了呢?其原因就是死读书,只限于书本知识,夸夸奇谈,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应用于实际,面对强大的对手白起,最后落得惨败的下场时才幡然悔悟,以此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人生品德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例如:在讲授岳飞抗金这一课时,学生们积极踊跃的讲述岳飞的故事,秦桧的故事,韩世忠的故事,故事讲完后,老师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学生们便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有的说的还挺好,最后老师给予点播,岳飞抗金是宋朝和金朝之间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不属于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战争,只有对外战争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才属于民族英雄。同时借助这一历史对学生进行班级团结教育,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教育,这样就收到良好了教学效果,既教书育人。

三、结合教材编排历史剧展现历史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过去的生活写照,也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语文、政治、地理、音乐艺术等,都囊括了历史知识,让文学艺术的剧本进入历史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个性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措施。例如: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时有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学生们积极性就非常高,导演酝酿,分配任务,角色演练,那个认真劲,让人对他们刮目相看,把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演的出神入化,不仅感染了老师,也感染了同学,他们也都踊跃加入,学习的尽头和兴趣更高了。这样,既可以巩固了历史知识,同时也掌握了语文知识,更能用政治的观点辩证的分析每一位历史人物,多学科知识融合,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又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有很好的帮助。

四、选用诗歌诵读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悠久,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们演绎了人生,创造了奇迹,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文学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成为后世人们阅读,传唱、吟诵的丰富篇章,在众多的文学素材中,中国人特别喜欢诗歌,老人、孩童、文人、骚客、学生都爱吟诵,诗歌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浓厚兴趣,老师在讲解历史事件的时候,不妨适当穿插些相关的诗歌,让学生体会该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活跃课堂气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诗歌只要运用得法,就能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时,红军三支部队在会宁胜利会师的时候,就可以恰当的引用毛泽东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面对大屏幕上的场景回顾和诗词,学生轻声吟诵、慢慢揣摩、细心品味,仿佛红军经历的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种种艰难险阻浮现在眼前,就好像学生身临其境一样,记忆很难忘记。这样,学生记忆课本知识就容易多了,然后,教师顺水推舟地询问学生:“红军长征有多远?红军长征有多难?三军会师在哪里?每句诗句都蕴涵着哪些历史事件?”学生由于记忆深刻,很快就能答出来了,效果非常好,同时,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克服艰难险阻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是教学过程中是每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和家长配合,让每位学生都带着希翼的理想,用科学的知识做动力,用能力化作翱翔的翅膀,在祖国美丽的天空中飞翔,成为祖国的栋梁。

猜你喜欢
历史老师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历史
六·一放假么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