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学语文的兴趣

2017-07-04 20:14唐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学创新中学语文

唐倩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中学语文越来越强调学生兴趣的提升。在当代中学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偏低的问题。提升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创新,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中学教育;中学语文;学习兴趣;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在中学语文教育领域,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式,是每个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

(一)教学理念偏差,课堂缺乏吸引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一直秉持着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之下,教学的开展却与之前的教学目标相背离,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上,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也都围绕此目的来进行,除此之外,以学生的整体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并且这种弊端直接影响了老师对于教学的把握[2]。因此,在应试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双重影响之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形式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从而使得教学思想与教学形式相互偏离,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缺乏个性,成绩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了中学语文教学趣味性的提升,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守旧,缺乏教学趣味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形式一味的追求教学进度,强调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课余时间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做不完的习题,题海战术充斥着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之外的时间基本都被繁重的作业任务占据[3]。根据正常的教育规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开展趣味教学,运用多种具有丰富性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后续教学的开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遗憾的是,当前绝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且逐渐弱化了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取而代之的是一味追求进度的程式化教学,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无法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课程本身来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代入感,让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热爱程度[4]。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引入多种教学元素,可以通过话剧、演讲等多种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还原为教学场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学设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现代教学设备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在网络上,有很多名师的课程视频,也有很多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课件和视频,都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展示,学生可以在互动中提升学习体验,强化自身感受。此外,通过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减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也能让适应现代的互联网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电脑应用能力,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三)开展语文小组合作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通过合理的分组,适当安排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进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5]。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也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同学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小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实践检验,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是提升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四)不断提升教学针对性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生本理念”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践行“生本理念”,就要不断提升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在开展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不能开展“一刀切”的解决方式,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找到学生学习的个性问题所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恢复学习自信,进而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教学知识真正落实到位,提升教学实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动力,是现代中学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人文性和针对性,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探索提升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实现现在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树成.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中学语文兴趣的激发[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1):31-31.

[2]魏军锋.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课外语文(上),2016(9):30-30.

[3]田健.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与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406-406.

[4]宋珊.探析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及能力[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5):6-7.

[5]周文君.就中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J].神州(中旬刊),2013(7):165-165.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教学创新中学语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