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017-07-04 09:16曾宪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复习教学提高有效性

曾宪碧

【摘 要】 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提高复习效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实践中,我们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诱思情境、多种学习方式并存和采取分层施教策略等多种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一线教师为之不倦奋斗的事业追求。复习课作为一种与新授课、讲评课同等重要的课型,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中起到了查缺补漏、巩固吸收、系统归纳和强化记忆的重要作用。但传统复习教学,由于目标定位在“应试”,能考出高分数,大多教师就把复习教学搞成了“讲练模式”,通过反复讲反复练让学生在“题海战术”去学知识。这种方法操作虽简单,但高耗低效,既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又伤了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偿失。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便印入我们眼帘,迫在我们眉睫,成为我们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实践课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小学生更需要以兴趣为内驱作为学习动力,去克服数学抽象性和逻辑性带来的学习困難。传统复习之所以效果差,就是因为教师常采取直奔主题的复习方式,没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参与性极低。在大力践行新课改的今天,让学生带着兴趣学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我们应摒弃传统孤立、刻板、封闭的形式化复习形式,根据学科特点和现有学情,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结合寓言、故事或以图表的形式,多样化呈现复习素材,让学生在多种媒介中受到刺激,产生“我要学”动力,进而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当然,激趣的方法很多,直观教学、故事穿叉、音乐渲染、幽默语言都是良好的激趣策略,都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诱思情境

学起于思贵有疑。思、疑是调动思维参与的有效手段,但我们现行学生没有质疑习惯,很多时候需要“教有疑”来触发引诱。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实现这一效果的良好手段。例如,在复习《圆的周长与面积》一章节时,我们就可创设“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在实物上感受周长与面积的“各有所指”,然后思考在计算上的各自方法与联系。这样,就能把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综合复习与应用。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良好教学策略,被广泛用于各种课型与流程中,由于其集趣味性、启发性和煽情性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到实验、观察、讨论、运算和建模等数学活动中,促使其亲自去探索,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而复习时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以及知识迁移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更能让学生获得突破难点的“金钥匙”,达成复习中既梳理知识、又发展思维的目的。

三、多种学习方式并存

复习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碎片化的知识点形成“知识块”,将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达到系统化、结构化的目的,从而让学生经历由知识结构变为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复习中,我们虽然不能拔高标准让学生越过“三维目标”要求,但应该在“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中更有侧重,使其在达成“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要求中做得更好更有效果。所谓“温故”要“知新”。这种“知新”不是获得新的知识,而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新发现。这样就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获得数学思想,形成数学素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经历”、“体验”和“探索”这种过程,不是我们惯于的“一问一答”模式能解决的,因为复习过程不只是知识整理,不只是对概念、公式、法则的简单排列,而是要亲身参与,在比较、辨析、操作、练习、新发现等复习体验中获得。所以我们应倡导复习方法多样化,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并存,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尽可能减少接受性学习所占比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彰显学生主体能动性。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沟通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亲历知识复习的过程,通过梳理、打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建构起个性化的知识网络,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更具系统性、条理性和灵活运用的迁移性。

四、采取分层施教策略

人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我们不能“齐步走”,“一刀切”只能使会飞的不能展翅,能走的跟不上。在践行班级授课制的今天,要让各个学力层次学生都有“跳一跳摘桃”的机会,就唯有分层施教策略可以解决。实践中,我们可把学习成绩大体相同的学生放为一组,通常有A(优秀生)组、B(中等成绩)组和C(后进生)组三个组。复习时,我们就可分别提出复习目标,分别设置练习题目。C组重在基础,A组重在创新应用,B组适当拓展。例如在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C组学生复习目标“理解其面积计算公式”和解决简单的面积计算。A组就应熟练掌握、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能计算两步解答的面积问题。只有这样分层施教,梯度设计复习目标,各自解决学力所及的实践问题,学生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跳”的跨越,从而达到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发展目标。

总之,数学复习并非是我们想象那样难教,只要我们掌握复习课特点,象新授课那样认真对待,认真思考,从“教什么”设计出发,创新“如何教”策略,注重兴趣激发,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有效进行课堂调控,我们就能在梳理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建构,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间的飞跃,从而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亮,提高小学数学复习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年。

[2]张燕勤,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1年。

猜你喜欢
复习教学提高有效性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