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

2017-07-05 08:39陈丽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影响机制区域经济

陈丽华

内容摘要:在生产与消费中,商贸流通业发挥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但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研究仍显不足。本文主要通过指标体系设计,对商贸流通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及商贸流通业效率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区域经济 影响机制 效率评估

商贸流通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1.我国商贸流通业贡献力情况。在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贡献力情况一直是主要的衡量指标之一,这种贡献力主要表现在经济与就业两方面。其中,经济方面即指可对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有所反映的主要指标。当前,区域经济中商贸流通业所表现出的贡献力仅为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的贡献力明显偏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过,根据发达国家商贸流通业经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很大。

2.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结构。在商贸流通产业中,其产业的竞争与垄断情况都可以通过市场集中度反映出来。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竞争形势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站在政府的视角来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商贸流通业中很多企业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发展也十分顺利。站在企业的视角来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市场集中度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相对差距,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作为第三产业中重要行业,商贸流通业在我国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必要环节之一,其运营范围触及国民经济中多个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商贸流通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1.商贸流通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区域经济发展,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总量增长、规模扩大及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是一段时期中发生的一种经济升级现象。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商贸流通业的正面影响主要是推动其从低级阶段向更高一级阶段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区域经济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上,即可从质与量这两个层面来分析。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量的层面的影响:商贸流通业在生产与消费环节发挥着纽带作用,不仅密切关系着社会再生产,而且能够为社会经济顺利运行提供关键性的保障。根据量的层面来看,商贸流通业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源于生产与消费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区域财政收入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贸易规模与社会就业的扩大等,这些都会推动区域经济总量与规模的增长,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区域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质的层面的影响: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区域经济要素配置的优化以及区域经济要素使用效率的升级等方面。在经济结构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贸流通业可对区域内产业结构、区域内需求结构以及区域内贸易结构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其中,产业结构主要指区域经济发展中三大产业的比重与构成,需求结构主要与居民在消费需求方面的结构有关,贸易结构则主要与贸易的产品结构等有关。在要素配置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贸流通业对区域内劳动、区域内资本、技术等的影响,这些要素在区域产业、行业及城乡间的转移即为商贸流通业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机制。在要素效率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贸流通业对区域内生产要素单位要素产能的影响,商贸流通业通过流通的作用与影响,可不断提高区域内单位要素产能。

2.商贸流通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对原有经济体束缚的突破,使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升级。商贸流通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见图1所示。

商贸流通业效率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一)商贸流通业效率指标体系设计

产出指标下包含的指标有流通业产值Y1 (亿元)指标,主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有所反映;连锁经营化程度 Y2(%)指标与物流配送化程度Y3 (%)指标,主要对商贸流通业连锁化等有所反映。

投入指标下包含的指标有流通业从业人员X1 (万人)指标;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X2(亿元)指标;R&D经费 X3(万元)指标;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X4 (万个)指标;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X5 (个)指标;货运量X6 (万吨)指标;公路里程X7 (万公里)指标;铁路里程X8(万公里)指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X9(吨标准煤/万元)指标。

(二)对商贸流通业效率进行评估的方法

1.GRA模型。GRA对复杂系统内部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和处理,出发点主要立足于非完备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种方法下可以快速解决指标量化和统计较难这两项突出问题,同时可排除人为影响,使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GRA模型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通常包括四个步骤:在第一步中,不仅要确定参考序列,同时要确定比较序列。在第二步中,则需要对指标序列给予相对规范化处理,使原始数据向无量纲值转化,其中初值化转化与均值化转化是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第三步,需要对关联系数进行计算:

式(1)中, ζi(k)指第i个方案中第k个指标与第k个最优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

{C※}={ C1※, C2※,…, Cn※}表示参考序列;{C}={ Ci1, Ci2,…, Cin} = 表示比较序列;ρ表示分辨系数,ρ∈[0,1] ,在一般取值上为0.5。

在第四步过程中,主要是计算灰色关联度。在数值上灰色关联系数不仅呈现出较多的趋勢且通常比较分散,对信息采集有效性会产生影响,一般会对关联系数平均值进行求值,其值即为灰色关联度。

当关联度越接近1,就表明其具有越强的关联性。关联性显著通常以关联度>0.6为准,关联密切通常以关联度>0.85为准。

2.DEA模型。DEA为应用数学规划模型,是一种评价分析“部门”相对有效性或效益的分析,这些“部门”或“单位”可以具有多个投入与产出。对于决策单元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来说,DEA不仅具有评价或排序作用;而且能够实现对各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向。

对商贸流通产业效率的评价,采用 C2R模型。在该模型下,对n个区域做出一定的假设,可以称为n个决策单元 DMUj,j=1,2,3,…,n,在每个决策单元里,其投入和产出分别为m种与p种,假设 DMUj投入為 Xj=(X1j ,X2j ,…,Xnj)T,产出为 Yj=(Y1j,Y2j,…,Ynj )T,在投入评价基础上DMU总体效率的C2R模型如下:

在该式中,xij所表达的意义指面对第i种类型第j个决策单元进行投入的投入量;yij所表达的意义指面对第i种类型第j个决策单元进行产出的产出量;S-i 、S+r 作为一种松弛变量,分别表示在投入上有冗余和在产出上不足,ε表示的意义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其中ε=10-6;θ 代表综合效率(TE),可将其分解为两种,一种为技术效率(PTE),另一种为规模效率(SE)。θ值与综合效率呈正比,当 θ为1时,表明决策单元DMU为DEA最有效;当θ 小于1时,表明决策单元DMU为DEA无效。

(三)商贸流通业效率实证评估结果

评估对象为除西藏以外的我国各省份2014-2015年商贸流通业效率,数据源自各省份商贸流通业统计年鉴数据。

1. GRA模型结果。对于现代商贸流通业来说,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且这些因素影响程度不一,需从投入指标入手对其进行排序和筛选,才能提取出主要因素。对主要指标的提取上,采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为了提高数据可比性,在灰色关联分析过程中将数据通过SPSS软件实施标准化处理,并根据结果大小来判断关联度对其实施排序,关联度结果参考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我国2014-2015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产出指标(Y1 )与各投入指标关联度顺序为:X3 >X6 >X1 >X2 >X9 >X7 >X8 >X5 >X4 ;连锁经营化程度(Y2 )与各投入指标关联度顺序为:X7 >X6 >X8 >X9 >X2 >X1 >X3 >X5 >X4 ;物流配送化程度(Y3 )与各投入指标关联度顺序为:X9 >X2 >X6 >X7 >X8 >X3 >X1 >X5 >X4 。X5 与Y1 关联度均值为0.595,与Y2 关联度均值为0.525,与 Y3关联度均值为0.528,均<0.6,因此可将该指标剔除;X4 与Y1 关联度均值为0.569,与Y2 关联度均值为0.504,与 Y3关联度均值为0.506,均<0.6,该指标也可剔除。其他指标与 Y1、 Y2、 Y3关联度均值均>0.6,表明这些投入指标与商贸流通业效率关联性显著。

2.DEA模型结果。DEA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从全国平均值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商贸流通业在2014-2015年间不管综合效率方面还是技术效率方面所表现出的趋势均为先降后升,不过规模效率则显示逐年上升。具体到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方面显示先降后升,规模效率方面显示先升后降;中部地区三方面效率均呈先降后升趋势;西部地区综合、规模效率方面显示先降后升,技术效率方面一直表现出下降趋势。

立足区域差异视角,不管综合效率还是技术效率亦或者规模效率,东部地区都高于中西部地区。2014-2015年间,规模效率方面中部明显超过西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方面2014年中部均比西部地区低,2015年则比西部地区高。

从省级间差异看,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以及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的广西、贵州、云南和内蒙地区在发展商贸流通业方面优越性更高,在投入资源方面具有更为合理的组合结构。从其投入产出技术效率来说,这十个省市地区也未发生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同时处于最佳的规模报酬状态。

建议

我国各区域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尤其中西部地区应加强与东部地区和世界发达地区的商贸合作,对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经验进行学习。我国还应逐步建立商贸流通业统一市场,对商贸流通体系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其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作用。对于区域商贸流通业硬件环境条件应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商贸流通方式,探索新型业态,创新商贸流通模式,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此外,我国还应加强调控和引导商贸流通产业,对各区域商贸流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缩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商贸流通效率差距,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实现均衡、全面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劲.现代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5(34)

2.胡永仕,许明星.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影响机制区域经济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