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2017-07-07 01:09刘晨曦
职业·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工作环境创新创业教育建设

刘晨曦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成因,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打开新局面。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工作环境 建设

一、加强与改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研究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招聘岗位不断萎缩,企事业单位对硕士生的需求量大幅减少。加之研究生存在可塑性差、年龄偏大、容易跳槽等劣势,很多单位在录用新人时都倾向于本科生,因此创业无疑成为发挥研究生才能、体现价值的“自救之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就业渠道,让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学生走上创业发展的道路。

当前,研究生创业比例偏低,根据教育部2013年一项调查统计,52.3%的研究生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不到7.8%,最终走上创业道路的只有1.8%。因此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还不强

部分高校的主管部门对研究生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工作重心放在本科生上,忽视了研究生群体,或流于形式,对于创业理论的研究比较肤浅,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得还不透彻深入,往往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临时拼凑文件和支撑材料,创新创业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2.现有教育模式与培养需求脱节

高校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注重于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学生看重成绩和论文发表,往往轻视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很多高校尚未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目标体系中,依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重视知识传授,对于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不太重视,往往导致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严重不足。

3.资金和硬件设施匮乏,形式单一

很多高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设立专门用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创业园区和场地建设明显滞后,甚至没有专门的学生创业基地,硬件上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且当前研究生创业形式比较单一,像笔者所在学校这样的文科院校,创业项目多集中在教育培训和翻译领域,缺乏多样化和深度化。

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主要是来自于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和教辅人员,教师本身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不能感同身受,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和互动,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部分高校从企业聘请专家做兼职教师,但仍旧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加之经费有限、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教师指导或讲授创业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更是有限。

三、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创新创业理念教育

要使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校要从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入手,正确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努力从领导班子配備、政策扶持、师资调配、硬件投入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理论研究,分析存在的制约因素,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解决对策,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2.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上相对滞后,学校应充分征求师生建议,召开座谈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调整课程设置,结合培养方案和学校实际优化课程结构,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提供实践平台,丰富活动载体,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创业技能。

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在现有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向一线授课教师倾斜,给予相应的配套保障,做好激励和退出机制建设,不断充实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建立明确的反馈机制,保证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时效。

4.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主管部门除了提升学校硬件条件,还要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校院两级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单位和校友会等资源,为学生搭建锻炼实践的平台,注重新闻宣传和报道,全面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

猜你喜欢
工作环境创新创业教育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