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掌握技巧准备最后的冲刺

2017-07-11 01:38沈阳市第二中学邵李宁
辽宁招生考试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考场答题试卷

沈阳市第二中学 邵李宁

高考临近,同学们将面临最后的冲刺,学校的复习也进入第三轮的尾声。第三轮复习旨在通过模拟演练来回顾梳理、查缺补漏、调整状态、熟练方法、强化规范。然而,很多同学在这个阶段依旧盲目大量做题,纠结于一些局部的问题,也有的同学到了考前还很茫然,跟着感觉走。实际上,越临近高考,越要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树立良好的大局观,调整好心态,这样才能以良好的状态走进考场,把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下面我就最后这个阶段同学们要注意的事项谈以下几点建议。

脚踏实地 有取有舍

越临近高考,时间越紧迫,暴露出来的问题越多,要想在短时间里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有取舍,有“舍”才有“得”。要“取”和你的水平最接近的东西,跷跷脚就能够得着的东西,而舍弃那些力不能及的东西,切忌好高骛远。

在时间分配上,不必搞平均主义。要把宝贵的时间向“投入产出比高”的软性学科倾斜,向自己的薄弱学科倾斜,向同一个学科内自己的薄弱部分倾斜。

查缺补漏 回归教材

这个阶段要寻找和发现自己在知识、方法、技巧上的漏洞。一个方法是从过去的“错误”中寻找,可以把自己过去做过的卷子按顺序装订成册,浏览过去做错的题,以及自己留下的批注,强化正确的理解和解题过程,“错题本”此时能派上大用场。另一个方法是通读教材,重温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同时,教材中的学史常识、物理学家和物理大事件等,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素材、演示实验和“做一做”的小实验素材等都应该是同学们补漏的重点。

调整心态 强身健体

越临近高考,同学们就越紧张、越焦虑。通常情况下,心理压力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目标不切实际,过分看重结果。每个同学都对自己高考有一个预期或者说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在一段时间内是同学们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我认为这个目标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一个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往往会给同学们带来更重的心理压力。因此,我建议同学们适当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轻装上阵,这样更有利于临场发挥。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十几年的教育环境和成长路程都不同,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有差异的。要承认和接受这个差异,不盲目的和别人攀比,要自己跟自己比。要重过程轻结果,只要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对自己来说就是成功。对于之前若干年学习过程中这样或那样的“错失”,也不必后悔,“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无论考出什么样的结果,都心安理得的接受。

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健康、强健的身体,是好的心理状态的保证。复习过程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消耗很大。很多同学忽视身体锻炼,导致体质下降、身体虚弱,仅仅靠精神力量勉强支撑,这样必然导致大脑工作效率的隐性降低,复习效率低下。所以同学们要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利用课间坚持体育锻炼,散散步、打打球、跑跑步等。不建议同学们服用任何滋补品。

很多同学有贪黑熬夜的习惯,夜晚精神,白天考试的时间段困乏。有同学会说:考试前一天晚上我早早睡,殊不知调整作息习惯、改变生物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不提前调整,就会考试前夜失眠,考场上犯困,严重影响考试的发挥。所以,要从现在开始改变作息时间,调整自己的生物钟。

应试技巧 细节第一

1.考前准备

上考场前要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思想准备是指在考试前要经常在脑海中设想自己在考场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如:准考证忘带了怎么办?考试迟到了怎么办?拿到试卷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一个判断似是而非,叫不准怎么办?一个本来熟悉的题卡壳了怎么办?遇到生题怎么办?发现题做错了怎么办?发现时间不够了怎么办?发现有漏答的题怎么办?答题卡涂错了怎么办?并且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做好“预案”。物质准备包括准备好各种必备的文具,笔、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

2.处理好两大关系

一是“轻重缓急”的关系。卷面上的分数含金量是不同的,简单题、应知应会题的分数为“重”,叫“伤筋动骨”分。大家都能得到的分数,你一马虎没得到,损失巨大。拔高题、难题分数为“轻”,叫“不疼不痒”分。因为,那样的题是为选拔尖子生设置的,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做出来,即使你不做,也有大多数考生与你同在,没有过多损失。成功的考试不是做出了一个难题、一个拔高题,而在于简单题、应知应会题少错或不错。因此,考场上要特别注重基础题、简单题、应知应会题的准确率。少错三个选择题就相当于做对一道计算题。另一个关系是“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同学们往往希望把卷面所有题目都答完,答题一味追求快,而过快的答题速度降低了准确率,有苦劳没功劳。事实上,一套试卷长度的命制原则本身就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答完的。我们追求的是正确的结果带来的分数,而不是答题的数量,不必一定答完试卷。因此,应该把质量也就是准确率放在首位,要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求速度。

答题是有节奏的,当我们开始审题的时候,一定要先慢,“入界宜缓”。要把这道题的情境、模型、过程、条件等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在书写解答的过程中再加快速度,这就是“先慢后快”的节奏。

3.克服紧张情绪

紧张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克服紧张情绪是一种心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例如:“联想法”就是利用联想自己最惬意的生活场景,蓝天白云、海浪沙滩等消除紧张情绪;“自我暗示”可以和自己说话,自我鼓励;还可以做深呼吸等。建议同学们向学校的心理老师请教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不断地自我训练,对大家的心理自控能力一定会有所帮助。

4.合理安排答题顺序

对于“理综合”试卷,在考试技巧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答题顺序。通常情况下我们答题过程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循“难”渐进,这样可以降低过早“卡壳”的概率。但是,理综试卷是三个学科混编,这样就造成难度顺序混乱的状况。

例如,下图是辽宁省某年高考理综试卷的难度柱线图。由图可以看出,相比之下,生物试题最容易,物理题最难。(柱线越高,得分率越高,越容易)

由于近些年高考命题比较稳定,试卷各学科试题难度结构变化不大。所以,根据这个难度柱线图,有同学制定了这样一个答题顺序:

①生物必答题;

②按顺序答化学、物理选择题,物理实验,物理计算第1题;

③化学计算题;

④选考卷(先弱后强);

⑤物理计算第2题。

强调一下,这个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不要照搬。答题顺序是因人而异的,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学科的强弱来制定适合自己的预案。同时,还需要根据试卷具体情况临场的机变调整。

在这要特殊说明一下,遇到难题了怎么办?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仍找不到思路,就应果断地跳过去,先答后面的题。万不可在考场上“蚂蚁啃骨头”,卡在一道题上。

5.细节决定成败

答题时要注意物理语言的规范。这里所说的物理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

文字语言:对物理计算题的表述和解答要言简意赅地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每列一个方程式之前要写出所根据的物理概念及规律,或是指综合题前后段之间的联系语言。

符号语言:符号书写要规范,要用教材上统一规定的符号。题中已经给出的物理量符号一定要用原符号表示特定的物理量。在同一题中如果重复使用同一符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区别,更应该使用文字设定符号。符号脚标书写要规范,脚标顺序要准确。

图像语言:作画受力分析图、光路图、电路图、实验曲线等要规范。要用尺规及试卷要求的笔作图。

答题过程要规范。分步方程式、演算步骤表达式要详细。对于不会解的题,分步列式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过程分,增加得分机会。推演过程最好先进行符号运算,然后再代入数据进行运算。

最后结果的表达要规范。首先,最后的结果是表达式,则一定要用已知量的符号表达;其次,最后结论式一定要化简、有理化;第三,最后结果如果是数字,则一定要按题目要求表达数值,并附有正确的单位。

总之,在短短的、最后冲刺的时间里,很难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上再有质的飞跃。同学们要立足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为能在考场上把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创造条件。预祝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猜你喜欢
考场答题试卷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邀你来答题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