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做合一”的作用

2017-07-12 08:02毛燕文
文理导航 2017年21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数学教学

毛燕文

【摘 要】“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及实践,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肯定与培养,和现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素质教育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三年级学生,经常听到同学反映“上课听得懂,但课下就是不会做题。”这种现象确实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试图从“教学做合一”理论探讨这个问题的形成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教学;数学;学生

随着数学教学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我们进一步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探索实践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尽量以学生的视角去设计和准备一节课,他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让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对数学的喜爱,在自我的实践摸索学习中尝到成功的果实。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会进一步提高整个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也可以是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合理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教学做合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根本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法,摒弃了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缺点。在旧中国的八股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是以考取功名为目的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成则入仕为官,败则书呆子一个,更有甚者为此发疯,危害很大。陶行知对此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竭力强调学习应该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出发,读对生活和工作有用的书的“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育理论。他认为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者结合起来的“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地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培养出会学会做的人才。“教学做合一”视教学做三者为一体。其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还要求“已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也是生活法。陶行知先生这样解释过“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那么,什么又是“做”呢?他曾下过一个广义的定义:“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寻求出路。”“是活人必定做。活一天,做一天,活到老,做到老”。事实上,“做”就是包括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一切实践活动。

二、三年级数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科书安排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简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学习整数计算、形成必要运算能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空间与图形方面,通过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知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相关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在统计与概率部分,本册教科书进一步教学数据的汇总、排序、分组和简单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在综合与实践方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提高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探究“教学做合一”在三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对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不仅要讲清原问题的思想,讲透思路,还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将原命题进一步延伸、推广成新命题。在教学中,若教师是“就题论题”式的讲解,学生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若教师针对例题内容适时推广、延伸、创造出新的题目,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强。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把习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收敛性。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数学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住共同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泛舟的束缚。

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往往有多种解决问题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学时就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解决这一问题。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