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党建脱贫同频共振促双赢

2017-07-13 01:52唐小丽
四川党的建设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三台县绵阳市组织部

唐小丽

三台县:党建脱贫同频共振促双赢

唐小丽

三台县协和乡红花园村52岁村民李太琼前几天足不出户就卖出一只鸡,收入89元。“原来上街卖11元一斤,在这儿能卖12元一斤。”李太琼说起通过“云端三台363”农村电商平台卖出的这只鸡,高兴得合不拢嘴。

不用出门,卖出的价格还高一点,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三台县委对绵阳市“两个一号工程”的深入推进。县委组织部大力支持梓州云商总经理陈志勇等5名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云端三台363”农村电商平台应运而生。

近年来,三台县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以脱贫强党建”,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选干部、配班子、建堡垒、育人才、强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作用,有力引领、有效助推了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绵阳市丘区脱贫攻坚示范区(以下称综改区)脱贫攻坚工作。

组织为纽 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村(社区)党支部直接联系贫困群众,知道他们所需、所想、所盼。为此,县委组织部对属于综改区的16个乡镇党委和254个村(社区)党支部给予了党建重点支持。

双乐乡宋观庙村是省定贫困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建起了新村聚居点。为了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县委组织部给予了9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整合多方资源,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建起了“党群红色家园”,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政治功能。

县委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公益性社会组织,形成基层治理力量整合汇集机制。通过举办“流动法庭”“法律诊所”,进一步完善党员行为规范、村规民约;深化农村“网格化治理”和“雪亮”工程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群众法治意识。

同时,建立“六个一”帮扶机制(1名县级领导、1名乡镇领导、1个驻村工作队、1个县级部门单位、1名第一书记、1套整改方案)加强任期目标管理和履职能力建设,2016年确定的1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实现转化升级。

党员带头 争做脱贫攻坚“排头兵”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培养了陈志勇、李晓川等一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排头兵”。

三台县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干部、培育典型。2016年,在镇乡换届选举中提拔综改区第一书记7名,圆满完成综改区16个乡镇、254个村(社区)换届,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

同年,在综改区建立乡镇青年党支部16个,所有无职党员全部参与设岗定责。实施党员精准脱贫示范工程项目55个,支持引导贫困党员治穷家、拔穷根、当先锋。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7人,回引农村实用人才730余人,培养农村电商人才近300人,带动并辐射综改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200余户增收致富。

力量整合 结出脱贫攻坚“硕果”

通过招商引资,三台县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景福镇鲜家嘴村、紫河镇五福桥村建立起1000亩的油用牡丹产业园。村民何显君将土地流转出去,“农忙时,我们就来打点小工,一天就有50元钱!”何显君说,她丈夫现在已经是公司的正式员工,负责田间地头的管理工作,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通过创新三种“造血”模式:即入股分红“找钱”、有偿服务“挣钱”、盘活资产“生钱”。三台县从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出发,坚持不懈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助力脱贫攻坚、加强基层党建的双重效果。

同时,严格按照贫困村“五个一”、非贫困村“三个一”和“一对一”要求落实驻村帮扶力量,强化插花式贫困帮扶工作。

截至目前,综改区4923名贫困人口已脱贫3068人。 (责编:余娜)

(作者单位:三台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三台县绵阳市组织部
绵阳市中青年诗人创作培训会在三台县举办
省委组织部等3部门发出关于组建村社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的通知
张灯结彩
第十五届全省党员教育作品观摩交流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三台县建立“1园4基地N个示范点”搭建返乡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