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

2017-07-13 06:47福州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王晓明
海峡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孤岛顶层校园

福州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王晓明

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

福州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王晓明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将严重阻碍高校信息化的进展,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为此,必须以顶层设计理念来规划和完善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阐明信息化发展问题的关键因素,深入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从中找到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和引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高等教育 信息化 顶层设计

高校信息化建设体现了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高校信息化与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的不断深入融合,对信息化的依存度日益增加,信息化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高校现代化的基础,也将为“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发展,并加强对数字化智慧校园的建设。21纪初的第一个十年,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迅速,几乎所有的高校在这个阶段都经历了一轮(有些重点高校甚至两轮)的数字校园建设,整体提高了高校信息化的水平[1]。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单位机制建设落后等原因,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重大和典型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也说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阻碍和瓶颈。

加快信息化建设,让高校师生都能享受高校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助力,就要重视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研究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和技巧,有效突破阻碍和瓶颈,进而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信息化数据结构复杂,信息量庞大,系统层次多样,对此,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全面规划。目前高校信息化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因起步晚、层次低、信息化建设分散等客观因素,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还缺乏专业性、统一性、合理性、前瞻性,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组织机构不健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碎片化、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前进步伐缓慢。

1.1 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全局观理念不足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在信息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减少浪费、加强共享的有效途径。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初始阶段,由于整体规划和相关标准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标准和建设规范,各高校都是通过在建设中加深认识和理解,在探索中发展,专门管理机构的缺失造成业务需求缺乏全局性设计和协调,信息化建设不连续[2]。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单个业务系统建设,系统之间缺乏全局观,顶层设计理念不足,导致机构不健全、建设布局不科学、浪费严重等问题,甚至一些项目建设一半后发现规划有问题而又推倒重来,走了不少弯路。缺乏统一的合理规划意味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盲目性,缺乏规划的建设呈现点状或散射线性关系,整体建设呈现碎片化,给信息化后期建设带来了迟滞,而要处理这些相互不关联的独立系统和多样的信息化信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不进行处理就不能为数字化校园整体平台所用。一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全面布局的顶层设计,各建设项目之间无法关联或缺少关联,导致这些项目之间不能整合和共享,很难将信息化项目集成为平台所产生的共享优势。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日趋复杂,与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各方面已经深度融合,相互之间也需要高度数据共享,形成相互依赖,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

1.2 业务系统存在孤岛现象,信息碎片化问题严重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在信息化工作取得很多进展,累积了大量的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资产。由于前期建设信息化程度和作用比较低,很多业务系统仅仅对原有手工处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简单替代,缺乏统一规划,没有统一建设标准,业务数据无法共享,业务流程无法互通,业务系统独立存在、互不关联,导致信息孤岛。开发环境所用的数据库和开发语言也经历数种版本,由于技术进步升级,早期系统或数据到后面已经不能兼容,产生大量闲置的碎片化信息,形成累积性信息孤岛。有的只购置适合本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没有考虑到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制约。

信息孤岛本身的不共享性、不关联性、不统一特性决定信息孤岛必然在信息化集成全新阶段被淘汰。信息多渠道采集造成各系统信息采用的标准和采集时间点都不一样,采集以后的数据更新和同步性都不同,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一致,导致无法得到权威准确的数据。另外,信息孤岛造成的重复输入、重复采集、多面维护、同步性差等问题,耗费了大量的高校信息资源,导致高校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数据信息混乱。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如果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数据,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那么就很难被重新使用,难以共享到数字化校园统一平台,严重制约高校的信息化发展。

1.3 信息化资源共享难、利用率低,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我国各高校信息化资源的共享还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尽管已经有一些高校做了一些尝试,但共享程度还较低,信息化建设资产重复严重,利用率偏低。高校信息化发展和建设至今投入非常巨大,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边际效益最大化,必须在全局层面进行科学规划、统一调配管理。信息化资源包含信息资源,即系统内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另一类是信息化资产资源,即系统软件和信息化硬件。软硬件资源分散、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的原因包括:第一,因信息化建设的初期性质决定了前期以建设为主,形成了“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忽视了对信息化资源的有效管理。第二,缺乏全局规划,没有相关的共享政策,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共享机制。第三,高校信息化的“信息孤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第四,高校信息化资产性资源来源复杂,建设资金类型多样,产权隶属关系复杂。比如校企合作、科研类型、省部共建等资源很难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高校信息化资产性资源的所有权问题也是困扰管理部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高校管理信息化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与高校管理的深度融合[3]。面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全面规划,按照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规划、机构调整、制度建设等工作。

2.1 优化调整校内信息化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高校信息化工作的特点是专业性强、资金需求量大、技术更新快,这意味着一个学校的信息化要想做好,就需要有一个常设的专业信息化机构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许多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机构都是以类似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虚职机构代替,其弊端显而易见,都是兼职人员而没有实质的机构,因其专业程度不高和推进无力导致信息化工作推进艰难。所以,设立信息化专门机构非常有必要。机构设立以后要首先明确自身职责,赋予相应的行政职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信息化工作,才能得到学校其他部门的认可和配合,信息化工作才能顺畅开展。

信息化机构设立以后,要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只有完善了信息化管理制度,高校信息化工作才有可靠依据,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2.2 做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工作关系到学校信息化发展能否成功,是减少重复建设和解决信息化系列问题的关键。要做好信息化整体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全局观。信息化的整体规划要有大局观和全局观,要服从学校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需要。

(2)顶层设计。信息化整体规划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顶层设计,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顶层设计让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少走弯路。

(3)不求最大最好,但求最佳。高校信息化的整体规划既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也要根据当前信息化的技术发展做出理性的选择,不求最大最好,但求最佳。

(4)规划要长短结合。高校信息化发展很快,并非一成不变,整体规划要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既要有五年或十年的中长期规划,也要有1~3年的短期规划,逐步完成本校信息化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

(5)适时调整。信息化发展规划由于周期较长,变化因素较多,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校情和信息技术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与时俱进。

2.3 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建立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2.3.1 加强各类信息化资源整合

将所有孤立、分散的管理信息化资源加以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包括建立统一的学校网站群、数据中心等信息化软硬件的资源整合。

2.3.2 建立统一数据标准

高校应遵循《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根据本校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从而规范高校信息系统信息集成和数据接口。

2.3.3 打破数据壁垒,破解信息孤岛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交换机制,将各部门独立系统的碎片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系统间高效、快速的信息交换,打通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2.3.4 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平台

数字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对与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以组成一个完整信息链,从而形成资源共享、权限控制以及用户管理的统一[4]。数字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它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的短板,被赋予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5]。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发完善、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充分融合各部门应用系统,简化用户界面操作,设置齐全的功能、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的信息服务需求。

2.3.5 完善信息化共享机制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应用分散、系统独立、服务单一等问题,很多高校开始着力搭建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达到资源共建共享[6]。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共享资源统筹管理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信息化资源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发展,信息化资产的管理问题凸显。随着数据中心和共享数据平台的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的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数据孤岛”问题得到了基本的解决[7],只有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才能实现资源高度共享。只有从全局高度重视和加强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才能合理调配资源。例如,高校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在科研项目申报期就要对其计划采购的软硬件资源统筹规划,进行统一全程管理,建立全国软硬件采购统一审批制度,避免重复建设。

2.4 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人才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还更应该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人才相结合的团队才是完整的信息化队伍。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借助信息化带来的技术成果推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重视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促进信息化专业人员技能提高。增强专业信息化人员参与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意识,有计划、分批次、有重点地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

二是注重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培养一批专业水平精良、熟练运用现代化媒体的信息化教师队伍,提高信息化理论研究整体水平。

三是注重全校全体教职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培训。高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一条必由之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管理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水平高低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新时期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信息化建设持续时间长,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资源共享难等困难和问题,只有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才能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

[1]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5,131.

[2]王琪.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3]王育菁.创新与融合: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双重动力[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5):100-103.

[4]王宝山,武继军,冯永玉.论“数字校园”建设与系统设计[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3):376-378.

[5]王运武.“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辨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2):21-28.

[6]崔怡文.智能手机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价值研究[J].电子商务,2015(4):95-96.

[7]郭静.基于数据交互平台进行“信息孤岛”消除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 2013,36(22):53-56.

猜你喜欢
孤岛顶层校园
不再是孤岛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校园的早晨
孤岛求生记
春满校园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互联互通破“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