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创新

2017-07-13 07:23陆士桢刘辉
人民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雷锋榜样孩子

陆士桢 刘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面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化、功利化价值观泛化的社会环境?如何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尖锐挑战?

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时代性的大主题,不仅关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而且关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乎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但是,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难题,不仅面临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化、功利化价值观泛化的社会环境,而且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尖锐挑战。因此,教育观念以及方式方法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各地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选取了四个带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论与模式特征分析,旨在构建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我国现实国情、既科学高效又便于操作的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国民身份认同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

国民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国民身份认同包括个体对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以及对文化意义上的民族的双重归属,通过国民共享的文化习俗、象征符号、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塑造个体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价值观的接纳是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础,国民身份认同是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案例概况:

江苏省宜兴团市委、市少工委开展的“宜兴发展我成长——寻访家乡发展亮点”主题实践活动,旨在把家乡在党的领导下的历史变迁告诉新一代少年儿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成长与家乡的发展联系起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活动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寻访家乡名片、家乡名人的教育活动,芳桥、和桥等小学“家乡名片寻访团”“家乡名人寻访团”的小记者从搜寻周王庙、岳王庙遗址的传奇故事开始,读校史,查资料,读懂了家乡一张张闪光的名片的来龙去脉和含义;徐悲鸿、潘汉年、周培源、蒋南翔、闵慧芬等一个个名人的光辉业绩,一个个红色传奇故事,让孩子们肃然起敬。实验小学“阳羡名人小记者团”的小记者寻访了“教授之乡”后总结说:“千百年来,宜兴人民勤劳智慧,崇尚诗书,耕读传家,为文立德。”我们也要“从小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傲骨、有品格的人”。

二是“寻访家乡名企业、家乡新农村”教育活动,小记者们从身边人、生活和事进行专访,体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從“摸着石头过河”到“科学发展”的发展历程,也让他们知道了宜兴的崛起只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宦兴外国语学校的孩子做了《光辉历程——追寻宜兴发展的足迹》的小课题,用一系列生动的数字展示科技引领的企业繁荣、与世界发展接轨的全方位开放以及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现代神话令他们惊异,更令他们兴奋且深感自豪。

三是“寻访家乡文化遗存、家乡胜景”的实地寻访,孩子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寻访当地文化遗存和美景,一路吟诗文,一路赏美景,山、色、城互相交融的和谐胜景给孩子们带来了文化熏陶,带来了美感,也带来了爱家乡爱祖国的豪情。

这一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亲身体验家乡的巨变,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积极认同,激励了他们立志报效祖国的人生志向。

案例分析:

树立国家观念、认同自己的祖国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讲究方法。此活动从孩子身边的一点一滴出发,没有空洞、生硬的说教。在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中,祖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祖国就是高山大海、原野河流,是地下矿藏、文化美景;祖国就是一个个人,是我们共同的祖先和亲朋;祖国就是一种文化,是一个个文化的人和一段段共同度过的历史;国家就是一份情感,是对这块土地的眷恋,对兄弟姐妹的不舍之情,对精神母亲的依恋。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活动注意让少年儿童触摸今天的中国,理解现实国家发展的成就,帮助孩子认识到祖国是一种现实、一种制度,爱祖国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了解和认识,是对现存国家社会制度价值的接纳。引导孩子爱家乡,了解周围有意义的人和事,接触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产,寻访祖国建设的成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社会参与。

方法解析:

作为一种教育内容和方法,国民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源于民族国家这一概念本身。美国政治学者罗斯金归纳出民族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即领土、人群、主权独立性、有效的政府。英国学者史密斯还提出,对于亚洲等地区而言,其国民身份还有一定的特殊性,他称之为“族群的国民模式”,即对血缘和家族的重视高于居住地,对语言习俗和传统的重视高于法律制度等。

提升少年儿童国民身份认知度,首先是增强少年儿童对国家历史、政治和政策的认识,除了让孩子在历史、地理、人口等自然特征方面了解中国国情,特别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国家机制的正面感受。罗斯金等提出民族国家构建的阶段化理论,认为认同性、合法性、渗透性、参与性以及分配性这五个层面可能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的成功构建。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纪律、交通法规等孩子能接触到的制度性规定,不仅要让孩子参与实践,了解这些制度规定本身,更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些制度性规定背后的国家政策依据,从中引导他们逐步体认到国家机制的合法性。

其次是通过情景化激发少年儿童对民族国家的朴素情感。个体的国民身份认同的塑造是一个兼具国家理性和民族情感的统一进程,这中间历史传承、文化习俗以及国家符号等情感性因素非常重要,需要从文化凝聚和情感激发两个角度人手。—方面要从历史、文化等方面加强中华民族的统一族群意识,包括共同的祖先、精神信仰和符号认同;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帮助少年儿童认识了解高尚道德及模范人物,激发少年儿童对民族国家的正面情感.培养少年儿童的民族情感评价认知。

再次是通过外部对照,增强国民身份特征强度和国民身份独特性的认知。与其他国家进行科学的对照,从世界视野中更好地识别、认识自己的国家,是提升国民身份认知度的重要条件。可以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人手,选择相应的国家历史、政治制度、政党、领袖、政策、组织制度及运行等方面,采用灌输、观察、讨论、参与、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方式方法,帮助少年儿童在认识多样化的世界和文化差异的同时,从中理解中国的历史传承、文化特质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

高度重视对社会事件的解读和引导

社会事件的解读和引导,是指面对现象和内涵都极为丰富的社会事件,帮助少年儿童逐步建立准确的视角、清晰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在今天开放和信息化的社会,新闻热点、国家大事、国际性事件,特别是各类社会事件,对于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的发展影响不可避免,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和解读社会事件是价值观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

案例概况:

随着月饼作为送礼佳品功能的扩展,月饼从馅料到外观都被精雕细琢,包装越来越豪华。为此,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长龙小学联合环保等部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举办“月光宝盒”绿色行动(月饼盒回收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对月饼包装情况进行调查,并利用各种形式向社会进行宣传。少先队大队部还利用回收的“月光宝盒”举办别开生面的展览会,让少先队员们在轻松愉悦的观展中获得美的享受。国庆节之际,全校开展了用废旧的“月光宝盒”拼接制作歌颂祖国、歌唱幸福生活图案的比赛活动,不但吸引了孩子们,就连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们也纷纷驻足观赏,对孩子们的艺术创意和环保精神称赞不已。展览会后,孩子们把回收月饼盒所得款项全部用于为“手拉手”山区小伙伴订阅队报队刊。“月光宝盒”绿色行动以社会现象和民众热议的话题为教育主题,广泛调动学生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对孩子们进行了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保护环境和净化社会风气的教育,而且提高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认识和理解能力。

案例分析:

引导少年儿童解读社会现象和事件,关键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本案例在教育方法上有几个值得借鉴的环节。

第一,选择带有普遍性并与孩子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件。中秋节吃月饼、送月饼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民众的普遍行为,其中有人情表达,也有不良社会风气的浸润,是每个孩子生活中都能接触并会引起思考、需要面对的社会现象。将这一社会现象与环保主题连接起来,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也容易引起孩子关注。

第二,选择能调动孩子社会参与积极性、主动性的方法。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方法相比,社会事件解读特别需要孩子的参与,其实质是通过对于具体社会实践的解读,把孩子与复杂多元的社会生活连接起来,推动孩子的政治社会化、生活社会化。所以,社会调查、多种形式的讨论研究、向社会传播正面价值等,都是特别重要的环节。

第三,选择知、情、意、行全面提升的内容目标。这个案例在教育环节上特意安排了把同收月饼盒的收入给“手拉手”小伙伴订阅报刊、举办展览会、用月饼盒制作国庆图案等活动,既满足了孩子创造的天性,也实现了通过社会实践解渎全面提高孩子道德水平的目标。

第四,选择发掘社会多元力量的合作模式。社会事件解读要注重资源整合,除了家長之外,对该事件有深入研究和关注的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是特别重要的力量,本案例中环保部门、社区的参与,无疑使解读更科学,教育更具说服力。

方法解析:

社会事件的解读和引导并不等于简单告知,而是要求教育者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解框架”,将孤立的素材转化为真正可理解的“社会事件”。美国学者雷恩等提出的“理解框架”理论认为,面对现实的复杂程度,人们需要一种思维机制来对各种社会素材加以选择、组织和诠释。这种思维层面的理解框架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引,使现实变得“可掌握”,进而帮助人们从事辨别了解、思维分析以及各种实践活动。雷恩等引用了该理论,认为人们的理解框架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特征,即与现实接近,足以指导行为;与同伴共享,足以维系沟通;与主体自身的价值相容,足以获得接受。

少年儿童理解一件复杂的社会事件,可以从现实行为、同伴沟通和价值相容三个角度去思考,其根本目标是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一是与少年儿童自身的价值相容,即将事件的解读与少年儿童自身的知识和价值理念相对接。这就要了解少年儿童既有的观念,掌握他们持有的基本判断,熟悉他们的思维特征,过于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借助少年儿童的话语模式加以转化。

二是将事件的解读与少年儿童之间的交流对接。在帮助少年儿童理解认识社会事件的内容和含义之后,更要鼓励少年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所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形成同伴间的交流互动,促使他们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三是必须将事件的解读与少年儿童的具体行为相结合。可以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少年儿童尝试性地感受社会事件的影响,如可以通过观看国家庆典的电视直播,让解读和引导得到具体化呈现;或者对教育、社区事务等进行游戏模拟,通过游戏场景的设置、游戏规则的实施等,引导少年儿童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

群体信息传递要抓好管理

信息传递是人们通过声音、文字或图像相互沟通消息的统称,关注的是谁、向谁说、说了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效果,等等。所谓群体信息传递的管理,就是对群体中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传播者、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等基本环节的干预与管理,实现群体内信息传播的有序和有效。对于少年儿童群体来说,群体信息传递的管理是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

案例概况:

现在手机短信成为孩子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江苏省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成立了“辅延经典时尚短信研究院”,决定用白编短信传播爱心。

首先,成立了“技能培训站”,邀请文学家传授文学创作方法,研究怎样选择白编短信内容,同时鼓励孩子通过每日三诵(晨读、瞬吟、暮诵),吮吸《大学》《老子》《论语》中的知识营养;举办“快乐大课堂”,引导孩子通过练习掌握编创小窍门,让短信编得既好玩又简单。

其次,开展“编辑短信培育好素质”活动。借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江阴召开,江阴市委、市政府倡导市民讲文明、懂礼仪、做好东道主的东风,孩子们分小组编创了关于排队礼仪、看演出礼仪等十类日常礼仪短信,互相发送,并向市民发送。在“爱心捐款暨节水短信发布会”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自豪地宣读了各自编创的短信。在“平安交通·幸福江阴”短信编创活动中,孩子们共编创出250条交通文明短信。这些短信通过校门口的电子屏、校信通、校园网等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短信研究院”成立以来,孩子们共编创短信9800多条,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有感动、喜悦、自信,还使他们受到了文明的价值观教育,也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案例分析:

时尚短信志愿者行动是一个引领儿童群体信息传递的好案例。白编短信活动让今天的孩子走进了传统文化、汲取文化养料,同时以更流行、时尚、现代的方式传递信息,不仅在少年儿童群体内部引领了正确舆论,而且向社会传播文明,利用新媒体手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少年儿童群体中的信息传递,既有社会性的表现,也有少年儿童自己的特点。与成人社会一样,非正式场合传递的往往是消极的,甚至是负面的信息,积极主流的信息更多的是在班队会上。这个案例以短信作为信息传递渠道,具有时尚感和流行色彩;把编短信作为一种技艺传承,极大地激發了孩子们探知的兴趣,—定程度上淡化了正统的教育色彩。这些设计看似平常,但正是这样的精心安排,才能让孩子传播起社会正能量来有感觉、有喜悦、有自信。

方法解析:

在一些传播学的研究中,群体被视为一个个可控制的系统。传播学经典的“输入一过程一产出”模式就认为,外部的信息和影响因素进入群体当中(即“输入),随即群体对这些外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即“过程”),最后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该群体或其他群体(即“产出”)。罗伯特·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认为,从总体上看,传播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情感行为,如表面上的客套、表明紧张关系和戏剧化等;另一类是任务行为,如提出建议、发表意见和提供信息等。

运用群体信息传递要抓好管理,主要包括:一是准确定位教育者在信息传递中的角色。教育者一定要加强群体信息传递中的领导者角色,形成白上而下与白下而上的双向沟通、建立群体中组织网络状沟通的传递模式和支持性而非防卫性的组织沟通环境建设是三个主要任务。要努力在群体内部创造平等、活泼、创新、思考的氛围,促进少年儿童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二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群体信息传递。除了一些传统的手段,如墙报、升旗校会、主题队日等,还要特别注重新媒体的运用。

三是运用倾听、对话和辨识技巧进行引导。教育者要学习树立一个熟练而鲜明的沟通角色榜样,同时需要有技巧地抓住和解释信息本来的意思,察觉出群体中潜藏在语言、抱怨、表现、行为下面的那些没有被表达出来的信息,察觉出表面互动信息下的深层问题。

四是进行经常性的非正式信息传递。这意味着教育者要直接到少年儿童中间去,与他们有更多的人际互动。

五是积极影响儿童意见领袖。要尝试寻找班级或年级中一些领袖型人物,把握好这些意见领袖的思想动态与信息传递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手段与他们积极沟通,赢得信任,有意识地影响他们的观念,以便间接地对整个群体传播施加影响。

把榜样变成偶像

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就是运用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榜样人物引导教育孩子去学习和模仿的过程。偶像是与榜样密切相关的概念,如果榜样能成为少年儿童的偶像,他们对榜样的学习和模仿就会更为自觉和主动。

案例概况:

长沙雷锋小学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母校。雷锋小学始终秉承“用雷锋精神治校育人,的宗旨,充分挖掘和传承雷锋精神这一独特、深邃的教育资源,不断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逐步探索出学雷锋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育人途径。

第一,传唱讲述雷锋。唱雷锋的歌,在雷锋校本教材中专门印制了一本《雷锋的歌》在校园传唱;读雷锋的日记,将雷锋日记编印成活页,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讲雷锋的故事,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班级每月召开一次故事会。

第二,文化展示雷锋。每周设置一节雷锋文化综合课,包括书法、绘画、手工、剪纸等艺术形式;每年“六一”组织一次文艺会演,用歌曲、快板、情景剧、朗诵、舞蹈等形式演绎雷锋精神;以雷锋图像和五角星为主体设计学校标识,应用到各个角落,校园文化景观“雷锋亭”和“雷锋文化长廊”全面展现雷锋的生平和事迹。

第三,寻访雷锋足迹。参观雷锋故里,保留雷锋读书时的教室和课桌;开展“雷锋精神大探寻”活动,寻访雷锋的亲人、邻居、老村支书、老党员、老教师和雷锋纪念馆的领导专家,定期请他们来校讲雷锋事迹。

第四,争做雷锋传人。成立“雷锋号文明督查队”“雷锋号志愿者社团”,在家庭开展“做勤俭节约小雷锋”系列活动,将学雷锋的点滴存人储蓄箱;在社区,争做“文明小卫士”和“文明交通劝导员”。最重要的是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以新时代的视角分析对比认知雷锋。学校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开展“寻找身边的雷锋、记录身边的雷锋故事”活动,评出“学雷锋中队”“雷锋小队”“校园小雷锋”,组成“学雷锋报告团”在更大的范围宣扬“雷锋精神”。孩子们编辑“雷锋小报”,筹办“宣传雷锋事迹”板报展览,拉着家长、邻居一起学雷锋。二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帮起。在主题队会“该怎样学雷锋”的讨论中,孩子们联系自身说,好好吃饭、早睡早起、积极参加晨跑、按时完成作业、捡起地上纸屑等都是学雷锋。三是在高年级学生中举办“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如何让学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等主题辩论会和讨论会。在“看见老人跌倒该不该扶”主题辩论赛中,学生们得出结论: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更是雷锋精神的体现,老人跌倒了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同时也不能贸然行事,要通过询问情况、寻求大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等方式帮助他们。

案例分析:

传统榜样如何真正激发孩子的敬佩感、认同感,怎样实现榜样人物的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在实践中确实是一个难题。

长沙雷锋小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环节,让少年儿童真正感受雷锋、了解雷锋、体验雷锋、认知雷锋。这些在长期榜样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教育方式,将雷锋这个榜样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当代少年儿童面前,特别是实践参与体验和分析对比认知,不仅充分体现了少年儿童在榜样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遵循了儿童认知的特点,符合人的社会化客观规律。

在这些方法中,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现象辩雷锋”环节的设置,雷锋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统榜样,50年来既经久不衰也时时有质疑的声音,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的、功利的价值观势必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很多时候,一些教育者习惯蒙着孩子的双眼灌输主流价值观,使得少年儿童教育“不食人间烟火”,也造成了‘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大学讲爱国主义”的不正常的教育现象。在社会现实语境下探讨榜样,是榜样学习的必要设计,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需要重视的环节。

方法解析:

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榜样就是角色示范或者行为示范,所谓角色是指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少年儿童要扮演好组织成员身份,进而符合社会期望,必须参照类似的他人行为。而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观察、听说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该理论的重要之处在于提醒我们,少年儿童不是机械地对环境作出反应。相反,他们会仔细观察他人,并不断解释周围的信息,然后模仿其行为。榜样示范作用发挥的心理基础是模仿。少年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对未知的人和事充满了好奇,会习惯性地模仿他人的行为和做法。

榜样教育之所以有效,一方面是为少年儿童提供了模仿的对象,榜样行为表现的直观性便于少年儿童观察和了解他们;另一方面,由于所树立的榜样一般是集中体现了社会和组织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信息与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少年儿童在模仿榜样的处事态度以及具体做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并固化与之保持一致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并形成相应的思想意识,从而引导了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的方向。

运用榜样教育,需要注意几个环节:一是选择和培育榜样,特别需要注重时代性、可学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二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少年儿童接纳榜样,对榜样宣传的内容要真实,不能为了完美而神化,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孩子走近榜样、理解榜样、接受榜样;三是注重引导少年儿童学榜样见行动,榜样学习活动要让少年儿童有实实在在的体验,都参与到其中,活动主题要紧紧抓住榜样的精神实质,形式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猜你喜欢
雷锋榜样孩子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