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实景图

2017-07-13 12:22李斌
人民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教研组学校

李斌

1998年,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凝练了“适合学生提升学生”的办学理念,并提出“适合教育”的概念。2009年,基于对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认识,学校明确提出了“适合与超越”的理念,将“办适合的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追求。近年来,学校在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师生成长上全面探索,逐步建设出崇德、博研、善教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自信、有恒、乐学的学生。“适合的教育”已经在学校落地生根,成为显著而鲜明的办学特色。

问题导向下的学校组织、管理变革

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项目推进”的管理策略。2016年,我们开展了大面积排查、问诊行动。聚焦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育教学、民主管理、信息工作、后勤保障、特色建设等八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并以“八个一项目”为抓手逐一解决和突破。每个项目都制定了明晰的推进方案和进度表。每学年学校都会调整领导班子分工,每位校级领导除分管日常工作外,还要分别牵头学校的重点发展项目,项目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并定期考核。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建立了项目推进工作周例会制度,定期互通工作进展情况,通过查摆问题、解决问题,引导项目负责人做埋头苦干的真把式、雷厉风行的快把式、追求卓越的好把式。

近年来,我们还借鉴名校管理经验,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年级组阁制”。学校将一个年级视作一所分校,由分管副校长全权负责年级事务,组建年级管理团队,以团队的力量管理年级。原则上,分管副校长拥有人事权,可聘请班主任、各学科备课组长以及各学科任课教师。“年级组阁制”赋予了年级充分的自主管理权,释放了管理者及其团队的智慧和潜能。为解决年级组阁与常规行政管理形成的相应冲突,学校还制定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细则,对处室和年级组工作有可能交叉的23条权力清单作出了明确界定。组阁制和配套措施明确了各部门岗位职责,提升了工作效率。

随着年级组功能的强化,承载较多教研功能的教研组在学校管理中逐步弱化。如何营造适合我校的良好教学研究氛围,让“爱读书、勤钻研、乐研讨、重共进”成为教研组建设的主流文化,学校发起了“找回教研组”活动,注重开展教研组长先行课、教学沙龙等教研活动,并重构教研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教研组长的专业话语权,让教研组长不再隐身于年级组、行政岗位,而是和教师们并肩作战在教学一线,更好地协调、领导教科研工作,让教研组成为读书的书房、研究的学堂、专业成长的现场。

“适合的教育”要突出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凝聚师生员工的向心力。我们提出“三感”教师管理目标,大力提升教师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尊严感。通过建设教师书吧,建立茶歇制度,组建教师白助洗车系统和教师健身房,建立生日慰问、重阳节慰问、教师运动会、定期体检等制度,提升教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随手拍、毕业视频制作、微信宣传、感恩教育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尊严感。通过搭建“教师大舞台,有才你就来”等各类成长平台,发掘教职工的创造力和“闪光点”。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需要在德育工作上大胆改革。我们构建起全员德育体系,启动德育导师制,第一批受聘德育导师45名,对口帮扶450名学生,德育导师定期与学生交流,关注其生活和学习。我们还成立了“教师妈妈”队,首批“教师妈妈”24人爱心帮助覆盖全体留守学生。为了帮扶贫困学生,我们建立助学金制度,每年提供30余万元的助学金,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

把适合学生个性差异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适合的教育呼唤适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欲褪,需要我们聆听、尊重学生的选择,变革教学组织形式。

我们在高一、高二探索了适合学校的“走班制”。根据“分层、分类、分项”的指导思想,我们实施了“行政班+走班”的教学改革,这项改革分为三大板块:高一、高二数学和英语课程实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体育学科分班合组教学;其他学科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开设拓展类课程分项、走班教学。

具体策略为:一个教室两块牌子,既是班级教室又是学科教室;一个年级两种组织形式,既是行政部又是教学班;一个学科多个层次,既有学测倾向,也有选测倾向,还有拓展课程倾向。同时,学校以满足教师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双需”为立足点,以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双促”为总目标,持续开展名师走教活动。将‘名师走教”与“走班教学”融合发展,借名师资源提升自身实力,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和“择师”。

在开齐开足并做优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特色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目前,学校有12门精品校本课程,特别是体育校本课程已成为品牌项目。我们常年聘请市内外专家和社会名流为校本课程导师,为学生开设《另类三国》《(雷雨)赏析》《解码扬子江》等课程。

适合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学校发展实际。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普通高中,因而我们始终坚持把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差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逐步建构起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有效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模式体现三个特性:一是教学环节的丰富性。其中有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开启智慧之门;互动对话,探究智慧之源;总结巩固,生成智慧之果;尝试创新,点燃智慧之炬。课堂教学重在落实提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堂评价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益。二是课堂反馈的数据化。学校在智慧课堂中引入并推广“极课”系统,可以将学生三年的学业数据随机存放并按要求归类比较。教师运用大数据准确把握学情,推进教学;学生利用“极课”系统自动生成错题本,便于个性化复习;家长利用大数据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开展针对性指导。目前,泰州地区“极课”大数据中心建在我校。三是教学手段的智能化。课堂上,教师通过iPad与学生互联互通,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全班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实现适合的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智能移动设备快速制作微课,实现分层教学。

瞄准育人短板,开辟多元成长路径

坚持立德树人,是实施“适合的教育”的宗旨。经过调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自觉性不够、偏科现象严重,喜欢单兵作战、合作学习能力不强,满足于机械学习、缺少创新意识,是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三大问题。

基于这些学情,我们明确了学生素养培育的三个主要方向: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沟通理解能力,三是科技创新能力。

一方面,我们构建了多种德育载体。学校明确了“三礼六节”(入学礼、成人礼、毕业礼;雷锋节、健康节、感恩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主题德育系列活动,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评比涉及科学、艺术、体育、品德、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实施多元驱动策略。学校创办日语、体育、美术、音乐、传媒和科技创新班等,为学生差异发展和多元发展创造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不少学生真正实现了“适合”的发展。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实施“适合的教育”的质量保障。我们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多次组织教师赴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无锡、衢州等省内外学校学习;利用“名师走教”项目,邀请省内外顶尖专家讲学;通过承办大型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素养;鼓励教师外出跟岗学习或参加专题培训。为了建立名师成长机制,学校重新修订了教科研奖励办法,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135”工程实施方案》和《新生代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我们组建了学科智囊团和名师工作室,下拨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加强理论研究,加快专业发展。

我们深刻认识到,营造开放的校园文化是實施“适合的教育”的有效路径。

文化提升了师生的认同感。近年来,学校创办了《溪源》校刊、《幸福三中》校报,引导师生共同探讨和实践“适合与超越”办学理念。搭建平台,让师生全面展示幸福的“表情”。通过“生命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思想情感得到熏陶,展现自信、有恒、乐学的健康姿态。

校园环境有着育人的功能。从学校大门口的欢迎词“幸福三中欢迎你”到“乐育楼”前的醒目横标“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从文化长廊到主题浮雕,从电子显示屏到墙面文化,从建筑与道路的命名到文化景点的构建,从场所文化到温馨提示,都营造出浓厚的“适合与超越”的办学理念和人文文化氛围。特别是以“适合的教育”为中心的4个主题文化园区,更是成为师生自由融人、适性发展的开放式活动场所。

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达成阶段性卓越目标,并最终朝向幸福的方向——我们一直在努力!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教研组学校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学校推介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