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研究

2017-07-14 15:50饶雪玲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商贸流通动态

饶雪玲

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服务经济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在服务业中,商贸流通业凭借着自身产业关联度高的特性以及对生产、消费的突出影响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其发展形态及发展水平也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衡量标准。本文从我国商贸流通业结构变化入手,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发现我国商贸流通业目前主要依赖于增加资本和劳动力来进行发展,进而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商贸流通 发展方式 动态

我国商贸流通业结构变化

(一)行业结构

商贸流通业结构变化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表1列出了变化的结果。

三个行业增加值的变化以及占商贸流通业比重的变化。2000-2015年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增加值由4660.9亿元增加为27282.9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由6913.2亿元增加为55671.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由1786.9亿元增加为11494.1亿元,增加幅度分别为22622亿元、45758.7亿元、9707.2亿元。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占商贸流通业的比重整体来看是下降的,由2000年占比34.9%下降为28.9%,比重整体下降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波动性,2000-2003年比重由34.9%逐年稳定上升到37.4%,2004-2007年比重先下降后上升,2008-2015年比重逐年下降,由36.4%下降到28.9%。批發和零售业占商贸流通业的比重整体上是提高的,由2000年占比51.7%提高到58.9%,比重在这段时期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2000-2007年比重大致呈下降趋势,由51.7%下降到48.4%,2008-2015年比重逐年稳定上升,由49.3%上升到58.9%。住宿和餐饮业比重整体上是下降的,由2000年占比13.4%下降到2013年12.2%,比重在这段时期具有较小的波动,2000-2002年比重逐年下降,2003-2007年比重逐年稳定上升,2008-2015年比重逐年下降。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以2007年为临界点,2000-2007年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占商贸流通业的比重大致是上升的,批发和零售业比重大致是下降的;2008-2015年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的比重大致呈下降趋势,批发和零售业呈上升趋势。

三个行业对商贸流通业贡献率的变化。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的贡献率从整体上看是下降的,但波动性较大,2002年贡献率达到最高值53.0%,2011年贡献率仅为9.9%,相差幅度达42.9%。批发和零售业对商贸流通业贡献率从整体上看是上升的,由2000年44.3%提高到2015年63.2%,但波动性较大,2005年之前贡献率变化没有规律性可言,2006-2011年贡献率逐年稳定上升,2011年以后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住宿和餐饮业对商贸流通业的贡献率波动十分明显,在2013年最低时为9.1%,2005年最高时达20.1%。从平均值看,2000-2015年期间,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对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平均为31.6%,批发和零售业贡献率平均为54.9%,住宿和餐饮业贡献率平均为13.5%。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批发和零售业在商贸流通业中占最主要地位,增加值比重最高且贡献率也最高,而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二是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产值比重与贡献率自2007年以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三是住宿和餐饮业的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贡献率波动十分明显,没有规律可言。

(二)所有制结构

本文将市场经济成分划为三类,分别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反映这三种经济成分变化的指标有很多,本文选取各经济成分商贸流通业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作为衡量所有制结构的指标。表2列出了2000-2015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不同经济成分职工人数的比重。

由此可见,2000-2015年商贸流通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国有经济比重最高转变为其他经济比重最高,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所有制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与服务业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商贸流通业进行市场化改革较早,较早便开始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经营,政府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鼓励民营流通企业发展壮大,而且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等流通资本进入我国市场,因此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所有制结构逐步趋于优化。

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类型

(一)粗放型发展方式和集约型发展方式

粗放型发展方式依靠要素投入的单纯扩张推动,而投入-产出效益保持不变。此种发展方式的显著特点表现为商贸流通业增长主要通过谋求量的扩张获得较快的商贸流通业增长速度,忽视了商贸流通业增长的效益和质量。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仅仅会大量地投入和使用资源,造成资源供不应求的市场不平衡外,还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等问题。集约型发展方式强调适度的投入和增加资源,并利用资源效率的提升来获得产出-收益的增加。该类型的发展方式特点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即获得资源使用的高效率和高产出。相对于粗放型增长,集约型增长需要更高的技术条件和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条件,以此为基础才可能达到经济增长的实现。

(二)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的发展方式和以增加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

只要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化,采取要素投入增加为主的发展方式,在理论上可认为是一个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该国在自主研发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所以通过提高自主研发为特征的要素生产率发展方式的成本非常高,因此,这些国家都会使用以要素投入增加为主的发展方式,这样就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成本最小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学家林毅夫等人根据生产率水平、土地、劳动、资本等四种要素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相对大小,把经济发展方式分为要素积累型发展方式和全要素生产率增进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其中要素积累方式根据要素的投入大小分为自然资源密集型经济发展方式、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本密集型经济增长三类方式。因此,相对商贸流通业,也可以依据商贸流通业各要素对流通增长的贡献率的相对大小,分为要素积累型发展方式和全要素生产率增进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常规型经济发展方式、供给推动型数量扩张发展方式和需求拉动型数量扩张发展方式

常规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指在价格具有完全弹性的条件下,以有效需求刺激和推动有效供给的经济发展方式。流通业的结构调整的状况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增长状况。所以,流通业增长方式作为一种要素的资源利用方式,其对流通业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将会极大改善流通业增长的状况,并将最终实现流通业的可持续增长。由此,实现流通业集约型增长,最终应体现在:依靠流通活动效率的提高,降低流通费用,加快商品流通资本周转,提高流通效率和流通效益。供给推动型数量扩张和需求拉动型数量扩张,前者的经济增长边界以潜在的供给条件为限,由增长本身产生的需求效应不会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后者的经济增长靠需求拉动,当需求效应不能有效地刺激供给总量和使供给结构作适应性调整时,就会部分地变异为通货膨胀。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形成机理评价

首先,从要素贡献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依赖于资本和劳动力增加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形成机制如下:一是自主研发的技术进步的成本太大,所以企业选择以引进技术和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而不愿意自主研发技术,因此形成了以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二是自然资源的价格偏低导致资本品的购买价格和现有资本品的运行成本偏低,因而刺激和增加了对新资本品的需求;三是我国金融货币政策长期倾向于实行低利率政策,而目前企业实际支付的利率更低,进一步使企业增加对新资本品的需求;四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能源是资本的互补品,多年来,经济发展形成了大量使用资本存量的模式,随着规模报酬的不断增大,导致目前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于是就形成了以资本和劳动资源大量投入为特征的发展方式。

其次,从商贸流通业增长的要素来看,与资本和自然资源相比,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裕,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较低,由于受到经济理论研究的局限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的束缚等影响,我国在流通产业政策方面一直存在某种程度的歧视。加快流通业发展,促进流通市场统一,消除市场分割,必须要消除政策歧视,将流通业提升到与其他行业同等的地位上来。虽然商贸流通业的粗放型增长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长期发展,但是考虑到目前主要依赖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数量上的快速增长,因此,让国家和人民能够在较短时间共享经济增长成就的同时,需要优化和改进目前以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做充分的准备和支持。

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很高的要素投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目前我国流通业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无法与国外大型流通企业相抗衡,因此必须要培育我国流通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大小”分层。“大”指的是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在资金规模、地理分布、市场份额上做大做强,鼓励这部分企业实施跨区域、跨行业兼并,形成一个大集团;“小”指的是培育规模小但具有特色的小型流通企业,比如对小范围市场、某类目标客户群实施有针对性的特色化服务。二是鼓励流通企业运营模式创新。一个好的运营模式可以极大地撬动市场潜力,如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阿里淘宝的搭建交易平台、喜临门的O2O等都是对运营模式的创新,鼓励流通企业在购买、渠道、支付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创新,挖掘市场潜力。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部門健全知识产权相关法规体系,严厉惩戒盗取、泄漏知识产权的行为,流通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也应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在采取保护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合理分享研发成果的机制。

政策建议

(一)加强流通资金投入,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式在这一特殊时期也表现出了其特色,即资金带动与技术带动为主导的投入推动型。所以,基于体现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力,应提高流通效率,避免流通环节出现延迟问题。结合国内商贸流通业在产业层面的带动特性,从宏观角度来讲,国家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驱使了商贸流通业资金运营、组织结构与技术设施等内容的创新,比如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资金运转率、执行供应链一体化等,进而驱使了商贸流通业的优化发展。

(二)推动物流科学化进程,实现市场一体化发展

在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推动物流合理化发展,保证物流资金。基于全世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来分析,物流成本被视为决定企业市场效益的关键因素。当前,国内物流成本问题主要是由采购、库存、运输与销售等环节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控制与计算难度。所以,在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要避免隐性成本的增加,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除此之外,要完成市场一体化,加强城乡流通系统的改进,放宽非国有经济的进入条件,准许民营经济进入商贸流通业。

(三)推行现代流通模式,提升流通业现代化水平

提高连锁运营速度,致力于驱使商贸流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从城市市场模式向农村市场方向发展,从根本上保证连锁水平。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利用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加强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快速发展一批产品丰富、消费方便、售后服务水平高的购物平台。对移动电子商务建设、社区电子商务与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大力扶持,保证电子商务在行业中的销售比例。提高商贸物流业发展步伐,致力于发展连锁公司与产品交易市场物流配送部门,改进商贸企业配送网,提高城乡建设生活配送服务系统的建设与生产资料加工配送体系。引导物流配送企业向机械自动化方向发展,健全鲜活农产品保存、运送等硬件设备建设,致力于发展冷链物流。努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根本上保证物流资金成本。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加强产品交易市场运营商的企业制改造,保证市场集中性。执行大型商贸企业自有品牌营销模式,合理扩充网络运营,提升流通终端控制水平与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国雄.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李骏阳.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4)

3.孙敬水,章迪平.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0(4)

4.唐龙.再论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探索,2009(1)

5.刘向东,张小军,石明明.我国流通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基于流通增长方式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2)

6.陈文刚.我国商贸流通业自主品牌培育发展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

7.林毅夫.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商贸流通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