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城镇化质量、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动态关系

2017-07-14 08:28聂高辉蔡琪甘蕾芳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3期

聂高辉 蔡琪 甘蕾芳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选取相应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江西省城镇化质量、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体系,得到相应数据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对三者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城镇化质量对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微小的抑制作用,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则较为明显,最后针对相应问题给出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信息化 经济发展 因子分析 VAR模型

引言

2012年国家试点“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服务、安全生产等做出智能响应。江西省近几年智能城镇化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各个方面的功能设施、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也越来越完善,人口城镇化率增强,江西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也一直在稳步的进行中。城镇化与信息化在拉动消费与投资的同时,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促进非常明显,但是城镇化质量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还不是很明确,城镇化质量、信息化质量以及经济增长质量对居民衣食住行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关乎居民生活的满意水平,因此对其三者的关系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通过指标选取构建城镇化、信息化以及经济增长的衡量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得具体数据值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三者的关系。

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信息化指标的选取与估计。借鉴李华(2009)对信息化指标的选取并做相应改进,为有效构建信息化发展水平体系,选取江西省1995-2014年互联网普及率(%)、城镇住户平均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台)、图书出版种数(种)、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公里)、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人)、邮电业务总量(亿元)6个指标的相应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对上面六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将六个指标标记为I1、I2、I3、I4、I5、I6。首先对这六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进一步采用贡献率的大小提取公共因子,并设定提取公共因子的个数为1,此时得到输出结果贡献率(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提取的1个公共因子贡献率达到90.046%,这表明这个公共因子可以很好地描述江西省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该公共因子的因子得分来衡量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指标的选取与估计。借鉴张欢欢(2015)对城镇化指标的选取并做相应改进,为更有效构建城镇化质量体系,选取江西省1995-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平方米)、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燃气普及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标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用水普及率(%)一共9个指标的相应数据,数据均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的相关方法提取1个公共因子,该公共因子的貢献率达到92.449%,因此该公共因子能很好地描述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并通过该因子的因子得分来衡量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指标的选取与估计。借鉴严红梅(2008)对经济发展指标的选取并做相应改进,为更有效地构建经济发展质量体系,选取江西省1995-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元)、地区生产总值(元)、固定投资增长率(%)、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准煤)、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额(亿美元)一共7个指标的相应数据,数据均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的相关方法提取1个公共因子,该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到86.974%,因此该公共因子能较好的描述江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并通过该因子的因子得分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

(二)模型构建

数据平稳性检验。本文将INF表示量化后的信息化发展水平,UR表示量化后的城镇化质量,GNP表示量化后的经济发展质量。在建立模型前需要对三个时间序列进行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三个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系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均平稳。

协整检验。一些经济数据或指标如果和经济系统联系起来,从长远来看就会存在均衡关系,从表1可以看出三个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长期来看极有可能存在均衡关系,为检验其中的关系本文采用约根森检验法。同时为了合理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选用以下标准,通过建立一阶、二阶、三阶、四阶原序列的模型,得到相应5个评判标准的数值,根据相应的准则进行比较选取。从表2中可以看出,5个标准有4个选中了4阶,因此协整检验的滞后期选择为3。

从约根森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根统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没有协整向量的原假设,说明存在协整向量。这也从侧面反映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城镇化质量以及经济增长质量三者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VAR模型检验和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在1980年计量经济学家西蒙的推广下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时至今日已经拓展到了多维角度。本文将采用DGNP、DUR、DINF三个平稳时间序列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由上面的准则可知,本文建立的模型滞后期为3。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残差自相关图(见图1)显示各变量的残差都在两倍标准误差范围内,因此不具有自相关性,滞后期为3的AR特征多项式逆根图显示所有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模型稳定。

建立的VAR(3)模型矩阵形式为:

(1)

从方程(1)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从经济发展质量的模型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影响系数为正,表明江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对自身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同时,城镇化质量的滞后1期到3期的系数分别为0.151、0.156、0.211三个影响系数均为正,表明江西省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且作用明显。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滞后1期到3期的系数分别为0.259、-0.151、0.898三个的综合影响系数为正,表明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正向推动作用。

从城镇化质量的模型可以看出,城镇化质量的滞后1期到3期的系数分别为0.391、-0.141、0.151,三个系数的综合系数为正,表明江西省城镇化质量对自身有比较明显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质量三期影响系数均为正,说明江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对改善和提高城镇化质量作用非常明显。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滞后1期到3期的1.626、2.269、3.058三个系数均为正,且影响系数都比较大,这也说明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对推动城镇又好又快发展积极作用非常显著。

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模型可以看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滞后1期到3期的系数分别为0.217、0.024、0.574,三个影响系数均为正,说明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对自身的促进作用明显。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影响系数为正,表明江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对信息化发展水平有正向积极推动作用,只是滞后2期、3期正向作用比较明显,也从侧面反映信息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周期。城镇化质量的滞后1期到3期的系数分别为-0.123、0.033、0.015,三者的综合影响为负,说明江西省城镇化质量对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反向抑制作用。

脉冲响应分析。为更直观具体的分析江西省城镇化质量、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质量三者的关系,对三者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到三者的分析图(见图2)。从图2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经济发展质量对自身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受到标准单位自身的冲击,经济发展质量从第1期的最高响应值0.19震荡减小,并在第7期达到最小值-0.03,之后在第9期以后恢复正响应,整个响应期以正响应为主,这说明江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受自身冲击的正向促进作用比较显著。

从经济发展质量对城镇化质量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第1期到第4期以及第11期以后均为正响应,第5期到第10期均为负响应,整个响应期正响应时期多一些,这也说明江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受城镇化质量冲击的显现的是微小的正向作用。

从经济发展质量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第1期到第4期均为负响应,且第4期达到最大负响应值-0.04,第5期到第11期以及12期以后均为正响应,这也说明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正向作用非常明显。

从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整个脉冲响应期只有第4期,第5期和第13期为负响应,其他均为正响应,整个响应期以正响应为主,这说明江西省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正向推动效果明显。

从城镇化质量对自身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整个脉冲响应期都是上下震動发展,正负响应交替,城镇化质量对自身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

从城镇化质量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到第4期达到最大正向脉冲响应值0.22,只有第5期和第9期为负响应,且负响应非常微小,这表明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城镇化质量的正向拉动作用显著。

从信息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第2期达到最大负响应值-0.09,第一期和第四期达到最大正响应值0.05,整个响应周期有6个周期为负响应,10个周期为正响应,正向响应相对多些,这也说明江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对信息化发展水平有较小的推动作用。

从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城镇化质量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第2期达到最大负效应-0.06,第6期和第7期达到最大正向响应0.04,整个响应周期有10个周期为负响应,6个周期为正响应,负响应较多,这也说明江西省城镇化质量对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微小的反向抑制作用。

从信息化发展水平对自身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第1期就达到了最大正向响应0.1,之后震荡减小并在第6期达到最大负响应-0.02,整个响应期以正响应为主,这说明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对自身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政策建议

信息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长期推动作用,因此江西省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本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同时建立透明、方便、高效率的合作平台方便电子信息、高新企业与高校研究成果的沟通与交流,做到产学研结合。信息化发展对提高江西省城镇化质量作用非常显著,信息化产业的高附加值以及高回报率可以间接增加江西省人均收入。城镇化发展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长期稳定拉动作用,因此江西省应该在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布局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关乎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设、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城镇化过程中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好。

参考文献:

1.黄祥芳,陈建成,周伟.江西省11市“四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J].城市问题,2015(3)

2.李标,吴贾,陈诛兴.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的能源强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8)

3.刘跃,袁雪娇,叶宇梅.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效应与路径[J].城市问题,2016(6)

4.李华.信息化技术要素应用与产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5.张欢欢,王祖山.中国城镇化质量、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动态分析—基于因子分析与VAR模型[J].现代城市研究,2015(8)

6.严红梅.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