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7-07-18 10:05何一曲
商情 2017年25期
关键词:学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何一曲

(重庆市工业学校)

【摘要】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在满足了人才培养的数量后随即就露出了“破绽”——人才培养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目标。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对人才进行后续培养是职业院校核心工作。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趋势 学制 教学管理

近日赴江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作为职业教育从业者,我颇有感触。

一、数据统计和分析

1.多种学制

江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大专学制和本科学制(与江苏大学联合办学);浙江绍兴中等专业学校和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设有中专学制和其它一些丰富灵活的学制。

浙江绍兴中等专业学校在2016年设置6大类(建筑工程、生物化工、财会经贸、机械电气)共30个专业,招生人数在1200人。其中3+2学制4班160人,5年一贯制7班280人。2年级开始又开设了高考系,通过一年的学习,从3年制中专班级中选拔出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高考班,集中学习,参加每年6月份的普通高考。多种学制有效地分流了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成绩、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2.教育教学管理

浙江绍兴中等专业学校本着以赛带教的宗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赛、省赛、国赛,建立健全参赛机制,几年来,学校夺得各种国赛赛事奖项高达101人次,竞赛成绩十分突出。

江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学院于2002年就专门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有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12名,其中7人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人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建成了咨询室、放松治疗室、沙盘治疗室、团体辅导室、发泄室等先进的硬件设施。全方位展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在学生的管理上采用了军事化管理模式,从严治校。有人说: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在军队。究其原因,军事化管理易培养形成很多优秀品质:使命感、榮誉感、责任感等。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以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着装仪表为突破口,逐渐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倡导“德塑人生、技行天下”。

二、借鉴与思考

综合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江浙一带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有许多供我们借鉴的地方,也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方向。

(一)借助政府的力量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当地职业院校采取多种的扶持策略。从三所院校了解到:当地政府给职业院校的学生发放了多个名目的助学金。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学生各种助学金的享受人数高达100%,各种奖学金的享受人数高达30%—50%。金额也巨大,浙江绍兴中等专业学校竞赛获奖的学生最多可以获得3万元(省、市、学校三级奖励)。政府还不断完善一些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无疑逐渐为职业院校铺开了一条康庄大道。

职业院校和企业期待政府扶持的具体化。

(二)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借助外力努力提高办学层次。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各个层面,学生的素质参差不一。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此,职业院校一改过去那种一味提倡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方案,在进行倡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的要求。借助普通高校的师资和教学设备无疑就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3+2” 学制和“5年一贯制”学制在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部分优秀的职教生铺平了道路,也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在满足了人才培养的数量后随即就露出了“破绽”——人才培养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目标。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对人才进行后续培养是职业院校核心工作。

(三)满足社会需求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了产业革命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对学生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实践技能也要顺应企业的需求。闭门造车的结果只能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严重不匹配。企业合作正是科技发展的衍生产物。校企合作让职业院校的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及时地了解到企业的技术进步,及时地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岗位要求的变化,如此,就能根据这些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相应修改,避免了出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出现偏差的情况。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施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收益,但还是一条艰辛漫长的道路。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动、企业生产经营的转换、对职业院校培养模式的质疑等等因素迫使企业不得不“核算”自己的生产成本,于是,校企合作或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在很多时候都无法顺利进行。其结果大多是:许多企业是望而却步,职业院校空有单方面的热情,呈现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要把“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到实处还需要政府牵头、联合职业院校、企业,三方进行详细的探讨并制定出可行很高的实施方案。

(四)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培养

??新时期的高技能人才应该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高度。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有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不利。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担。近年来,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S”式的管理培养模式早就了一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让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追求知识的单一性或技能的专一性,或重业务轻政治或重科技轻人文,形成专业过窄、功利过重、缺乏创新能力、没有适应能力的畸形素质。由此,职业教育在加强德育建设、加大人文教育、提高创新教育上还要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新疆教育学院 李国良

[2]《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孔祥光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学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五行真经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