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崇尚本真

2017-07-19 16:37李泽民李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司马迁初心课文

李泽民 李娟

一、初心是改革与创新的灵魂

“初心”,也说“本心”,即最初的心愿。从小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最初要实现的总体愿望。“改革与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从辩证的角度看,初心是改革与创新的灵魂。然而,有些教师在小语教改的路上偏离了初心,导致有悖初心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象1]课堂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一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追求形式热闹:声光电多媒体让人目眩;讲课慷慨激越如同表演;学生争抢发言,“我说”“我来”不绝于耳;小组合作装模作样地“激烈争论”……但教师心中“一本账”,课堂发言总是集中在部分好学生身上,后进生一直处于边缘地带。

[反思]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死气沉沉、暮气昭昭的状态,使它走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一课改理念是正确并要积极践行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行深度融合,也是毋庸置疑的;学生争抢发言的情景是令人欣喜的;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生态的追求,也是势在必行的。但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是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地发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上述课堂中,热闹的外表下掩盖了许多问题:过多过滥的多媒体应用,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教师表演式的话语方式,很少顾及学生的理解感受;学生频繁举手,回答的往往都是没有多少思维含量的简单问题……这样的课堂,缺少一种认真读书、安静思考的氛围,表面的热闹带来的是虚假的学习。

[现象2]教学展示呈现碎片化、浅表化。某教师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上课伊始的“请跟我一起写课题”,教师有板有眼,学生手指黑板,心却不知飞向何处;继而多媒体映示无锡二泉的美景图片,让同学们欣赏;接着映示阿炳的生平资料和《二泉映月》的相关介绍,将同学们引入课文情境;然后匆匆地指导学生读书,读到文本中的省略号,这位教师就说:“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学生朗读刚刚有点感觉时,这位教师就指着课文插图提问:“站在阿炳面前,你会说些什么呢?”课文很快学完后,该教师程式化地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有哪些话要对阿炳说,或者对自己说?”课堂收尾时,该教师说:“我们中华民族像阿炳这样身残志坚,成就大业的人还有很多,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中国历代名人励志故事》。”然后,用了大约4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这本书……一节课下来,学生扎实精细的阅读时间被挤占得所剩无几,学生语文能力的习得被简化为听说读写的简单训练。

[反思]“读写结合”“自主感悟”“整体性阅读”“开放性课堂”,这些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指向以学为主、以生为本,有深刻的价值内涵。但有些先进的理念被我们的教师误读误用了,以致不得其精髓和要领,甚至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跑偏。我们的初心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是语文学科重要的任务。从能力结构上看,聽说读写并不能代表语文学力的全部,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维度,那就是思维。完整的语文学力结构是“听说读写思”,而且“思维能力”是语文学力结构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核心的能力,每一种能力都离不开“思维”。

有的教师认为,提出几个“大”的问题就是整体性阅读教学了,有时为了考虑所谓的“整体性阅读”,把教学生态浅表化,忽视了扎实精细的阅读过程。不让学生反复诵读,不让学生充分咀嚼,语文教学将最终衍化为顺应时间进程的美丽滑行;没有理解和运用的充分展开,自然就没有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拾级而升。

二、改革与创新是实现初心的最佳路径

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仅是形式新颖、手段先进、表达新奇等内容,它最核心的内涵是教学活动更加符合、贴近语文教育规律,越发逼近语文教育的本质,愈加抵达语文教育的本真。因此,研判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劣,是考量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否指向育人的内核,学生是否学会语文思维、形成语文运用能力、学会智慧生活。

[课例回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了解了司马迁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司马迁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子承父业,用毕生的心血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生:司马迁从小记忆力惊人,又受到父亲的熏陶,读过许多史书,还四处游历、积累史料,非常喜爱研究历史。

生:司马迁刚正不阿、坚持真理与正义,不像有的人为了保住官帽,屈膝逢迎、颠倒黑白。

师:同学们说得好!下面我们就来观看一段视频,这是司马迁替李陵将军辩护,而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到宫刑的故事。(播放视频)

师:你了解《史记》吗?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师:同学们想一想,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想象,随后交流)

[反思]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同学们静心读书,认真思考,同学间轻声讨论、认真倾听、相互学习;每个同学都很投入,那种安静从容,和谐默契,成为一种很自然的状态。这样的课堂,不仅统整了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还有扎实的阅读过程和理解运用的充分展开。教者洞悉学情、适当点拨,有步骤地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学生的学力(听说读写思)得到全面提升。这样的课堂切实体现了以学为主、以生为本。

(作者单位:徐州市睢宁县高集小学)

猜你喜欢
司马迁初心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永远的初心
背课文的小偷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论“不忘初心”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