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拼盘

2017-07-20 10:07
空中之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粤菜横琴排骨

海陆拼盘

面朝大海又坐拥广府文化的珠海人,在粤菜精华的基础上,把靠海吃海的传统发扬光大,蚝门中的贵族“横琴蚝”与富有市井味道的“大赤坎明火叉烧排骨”便是二者的最佳代表。

蚝情似海

珠海横琴下村人梁北围养了20年的生蚝,每天,他都会搭着渔船,到海上仔细检查蚝排的状况,亲自尝一尝海水的咸淡。原来,生蚝最终的品质,微妙地由海水的咸度所左右。梁北围的蚝排位于横琴石栏洲,是咸淡水交界之地,这一带海水的咸度介于8—15度之间,最适于养蚝。横琴蚝也因此以“大、肥、嫩、白、脆”的特点远近闻名。

梁家在横琴世代养蚝,梁北围谈起养蚝的门道来如数家珍。他说,养蚝人最怕的,要数台风天了。洪潮不仅会把蚝排吹跑,还会改变蚝赖以生存的水质,使蚝无法生存。因此每到台风逼近,梁北围就会紧急把自己750亩的蚝排运到安全海域。等风平浪静了,一定再运回横琴,毕竟,在他看来,只有这里的水质才能养出最好的蚝。

每年5月,是蚝产卵的季节,梁北围采用水泥板或瓦片放置海床中接卵的方法进行接种,六个月后再择优将蚝苗放置海水中吊养。每年,在他的养殖场,这样被吊养的蚝达五六十万串。

在海水、阳光、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蚝在海面之下悄然地生长着,滋养着,改变着。

大约一年半之后,也就是次年的10月、11月,蚝到了最为肥美的时候,慕名而来的饕客们开始食指大动了。大批修成正果的横琴蚝被打捞出来,送上餐桌。在横琴,蚝的做法不下10种,凉拌、火锅、蒜蓉蒸、葱姜炒……对于只吃过烤生蚝的游客,一定要多尝试几道,甚至来一桌蚝情盛宴。

荔木飘香

叉烧是常见的一道粤菜,如果说有人在广东靠烤叉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至少是勇气可嘉的。

“肥仔强”叉烧排骨店隐匿在斗门大赤坎村的小巷中,貌不惊人,每天却吸引客人驾车几小时专程而来。赵志文是 “肥仔强”明火叉烧、烧排骨”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告诉我们,他如今的一身手艺,最初是源于13岁赴南洋打工的曾祖父,师从当地广东籍华侨之后独创了一套制作叉烧、烧排骨的技艺。

我们循着香味来到厨房,屋内处处洋溢着“老时光”的味道: 六个硕大的圆形泥炉,余烟袅袅,烟雾上腾,从天窗旋转出去,只留下慢慢的影儿。泥炉是用来烤肉的,但柴火不是放在炉中,而是堆放在炉的旁边,噼噼啪啪燃着的,正是南方才有的荔枝木。

“我们每天一大早就要从市场上挑来上好的猪肩肉,开始洗刷和腌制。” 赵志文介绍说,“肉一定要选择前半身的,因为后半身没有那么嫩。”猪肉经过一个多小时秘制调料的腌制,便吊到炉中熏烤。荔枝木在燃烧中散发出的芬芳香味,随着温度由表及里渗入到叉烧和烧排骨中。将刚出炉的叉烧、烧排骨斩件装盘上桌,肉质软嫩多汁、色泽鲜亮、香味四溢、滑爽不腻;烧排骨则多了一种骨质的甘香,令人齿颊留香。

猜你喜欢
粤菜横琴排骨
机智套话
《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提交审议在全国率先探索地方菜立法
《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提交审议 在全国率先探索地方菜立法
掉牙记
多姿多彩的横琴
纪实作品《粤菜大师》 定档6·25深圳卫视播出
中国粤菜产业发展趋势
可乐排骨制作秘籍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