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及应用

2017-07-21 11:24刘玲玲
神州·上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错报

刘玲玲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审计实施阶段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和审计报告阶段重要性原则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审计实施阶段主要分析了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和评价错报的影响。

关键词:审计的重要性;错报;推断误差

我国审计准则中对重要性的定义延续了会计准则所作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当某项会计信息被遗漏错报时,可能影响依赖该信息做出决策的人做出的判断。只有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信息才是重要的,是必须提供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是可以不提供的。根据这一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会计处理。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和不误导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一、审计实施阶段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一)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者根据审计执行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调整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确定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二)评价错报的影响

评价错报的影响,即判断错报是否重大,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从性质上判断和从数量上判断。

1、从性质上进行判断。注册会计师从性质上判断错报是否重大时,应该从错报产生的原因和错报造成的后果兩个方面加以考虑,具体情况包括: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影响程度;错报对遵守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错报是否掩盖收益或其他重要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错报是否影响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指标;错报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中列报的分部信息;错报是否导致增加管理层的报酬等。一句话,凡是舞弊,即主观故意造成的错报,无论其金额大小,即使其金额低于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仍然可能认为其单独或者连同其他错报从性质上看是重大的。

2、从数量上考察重要性。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包括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

(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包括下列两类:

其一,对事实的错报。这类错报产生于被审计单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错误、对事实的忽略或误解或故意舞弊行为。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测试中发现最近购入存货的实际价值为15000元,但账面记录的金额却是10000元。因此,存货和应付账款分别被低估了5000元,这里被低估的5000元就是已识别的对事实的具体错报。

其二,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这类错报产生于两种情况:一是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评估值的判断差异;二是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选择与运用会计政策的判断的差异,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造成错报,而管理层却认为选用会计政策适当,导致出现判断差异。

(2)推断误差。也称“可能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通常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第二、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3、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在审计过程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是否重大。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评价尚未更正错报单独或汇总数的影响是否重大。在评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和财务报表层次考虑这些错报的金额和性质,以及这些错报产生的特定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当分别考虑每项错报对相关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未更正错报是否重大时,不仅需要考虑每项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单独影响,而且需要考虑所有错报汇总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及其形成原因,尤其是一些金额较小的错报,虽然单个看起来并不重大,但是其汇总数却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某个月末发生的错报可能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每个月末都发生相同的错报,其汇总数就有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为全面地评价错报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应将审计过程中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进行汇总。

二、审计报告阶段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在审计报告阶段运用重要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前两阶段的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财务报表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以便据此确定出具审计报告的类型。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者要求管理当局调整财务报表,来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当局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并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那么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者要求管理当局就已经确定的错报调整会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错报是不重要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且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就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汪一凡,为什么不该取消会计的库存明细账[M],财务与会计,20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错报
中注协就“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等两项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修订)公开征求意见
“事前震慑”与“事后纠偏”: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错报和重述的跨期监管研究
盈余错报与分析师行为调整的不对称性
医院信息系统的优化对某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影响分析
基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农业类上市公司风险实证研究
商业银行财务错报风险评估模型构架探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运用研究*——基于实验证据的视角
审计费用、审计任期与会计错报的关系研究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