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

2017-07-23 00:33魏英馗徐爱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综合性语文课程课题

魏英馗+徐爱芳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 100085)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

本课题于2015年10月23日通过了课题论证,至今已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课题组的老师们齐心协力,在探索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2016年5月5日,课题召开了第一次阶段性汇报会,在专家和校领导的引领下,课题组找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立足点: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语言潜能,从语言潜能出发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人格的发展、自我的发展;课题组找到了课题实践的两条路径:单元主题延伸学习和专题学习;形成了阶段性物化成果。

自去年9月,课题组以五年级课本中“初显身手”和“综合活动”为内容,以“综合”为研究重点,力求课题研究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为显性的特征是“综合”,因其“综合”的特征而与语文教学的其他教学形态区别开来。什么是“综合”?为什么要“综合”?怎么“综合”?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为了使课题科学地开展,课题组的老师们加强理论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向着专业成长的方向前进。

二、课题研究的收获

1.什么是“综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综合”是指“把分析过的对象和对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对“综合”一词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事物内在的关联性决定了综合的可能性。语文要实现与其他学科和生活的综合,要看语文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如果没有关联性就无法综合。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课标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语文内部的综合,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二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三是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立足于学生的语文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愿望和需要形成问题,并关联其他学科和生活的有关内容解决问题,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语文实践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语文教育活动。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义来看:“综合”在内容上表现为语文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的综合;在方式上表现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的综合,内容的综合是前提,它决定着方式综合的意义。

明确了“综合”的内涵,我们力求在教学设计中将综合活动与各学科、以及学生的生活统一起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通过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信息处理等能力,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实现功能增值。

2.为什么要“综合”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见,“综合”的目的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本学期第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走进龙文化”,课堂上学生展示了从生活中搜集到的“龙邮票”,介绍邮票的历史以及含义,不仅对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阅读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得以发展,主动探究的意识增强。

在更广阔的领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突破狭隘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破零碎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在动态情境中提高学生实际的语文应对能力,也是“综合”的意义。

3.怎么综合

(1)树立资源意识,与生活对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传统的语文课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显然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了。我们一定要把学生从封闭狭小的教室里解放出来,引导他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学以致用。树立资源意识,发现生活中丰富的语文资源,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对接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在《火与光》一课的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灯饰,介绍灯的种类和特点,充分发挥生活语文的强大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劳动》一课,和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劳动伴随着我们每天的生活,通过恳谈会探讨劳动问题,发展学生语言潜能,凸显了综合性学习“发展性”的特点。

(2)以關联为纽带,与其他学科对接

新的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具有活力的,它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要实现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寻找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关联的点,实现语文能力的生长与发展。

统计一年来家庭的劳动成果,饼状图、柱状图,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兴趣盎然,原来语文学习也需要数学学科的知识。设计最想发明的灯,将美术学科关联进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3)创设情境,与听说读写对接

基于真实的交际情境的言语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内容的轴心部分。由听、说、读、写四个领域整合而成的言语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经验中历练言语技能。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情境,与听说读写对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升。

老师在课上为学生创设了现场采访的真实情境。采访前学生阅读了采访对象的材料,梳理出要采访的主要内容,书写了采访提纲。现场采访中注意倾听采访对象的发言,与之恰当的交流。最后形成采访报告。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

三、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针对社会对教育的认识还未达到相应水准以及教师研究时间有限等问题,我们希望开展一些小而可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不一定以独立的教学形态出现,把综合性学习融合进课文学习,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将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解决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校园是学生的生活天地,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校园内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条件限制少,能够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使活动顺利开展。另外,将德育社会大课堂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也是解决实践条件有限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语文课程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