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2017-07-24 16:53王桂娟高雅深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化工课程体系岗位

王 姣,王桂娟,高雅深

(1.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4;2.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王 姣1,王桂娟1,高雅深2

(1.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4;2.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培养目标过于宏观、差异性不明显,课程设置重复、脱节等问题,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以期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参考。

中高职衔接;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中作用日益增大,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重点强调把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协调发展作为我国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然而,研究发现,中高职衔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其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中高职培养目标过于宏观,差异性不明显;专业设置契合度低,衔接时难以贯通融合;课程设置重复、脱节等,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唐山劳动技师学院中高职衔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探索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学制衔接模式

我国现行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包括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和分段式衔接模式。前者指以初中毕业生为生源,前三年按照中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进行培养,主要学习高中阶段文化课及基础的专业知识和简单的技能训练;后两年则按高职的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学习相当于高等教育阶段文化知识及掌握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后者指完成三年中职教育的毕业生,通过招生考试,升学到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二至三年。

由于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统筹规划,统一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课程体系,故两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衔接采用此种模式,避免课程及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同时可使学生阶梯式掌握系统连贯的技能,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及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建立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各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总要求,包括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等。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行梳理,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明确的分层定位,如《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培养能够直接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样模糊的表述,导致中高职人才培养交叉重复。

表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任职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

中高职教育都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但两者要各自进行层次和类型的定位,并体现进阶和延展性。职业岗位能力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衡量,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经过行业企业分析和调研,明确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职毕业生职业岗位应具备中级化工总控工或中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而高职毕业生职业岗位基本与对应的高级工吻合。所以中职教育应以中级工培养为目标,高职教育应以高级工培养为目标,中高职衔接应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有效衔接为目标。

据此,五年一贯制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两段:1、中职阶段: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工专业生产一线操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化工工艺操作或化工产品检验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2、高职阶段: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能在化工相关企业单位从事生产一线的工艺操作与控制、装置设备仪表操作与维护、产品检验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依托课程为载体实现,所以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在于课程的衔接,而课程体系的衔接与构建关键是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衔接。依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从事职业岗位和工作项目任务作为分析基础,获得不同岗位层级所需职业能力和获得职业能力所需知识,根据工作过程来序化课程,以构建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课程四大模块:

⑴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必备的通用基础知识。

⑵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化工生产操作、分析检验中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⑶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化工生产操作、分析检验中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和职业技能。

⑷专业综合课程:主要培养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的职业能力。

各模块衔接具体形式如下:

1、公共基础课程的衔接

根据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的要求,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明显的:一是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以适应就业形势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所需的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公共基础文化课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选取五年制实用英语、计算机基础、语文、数学、技术物理、体育等公共基础课。在进行课程体系衔接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中高职各自课程的完整性。

2、专业课程的衔接

⑴专业基础课程衔接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化工生产中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专业入门级课程,为后续核心课程打下基础,注重实用性。中职类的专业基础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工程制图,为学习高职类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设备基础及化工制图与CAD提供支撑。

表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训课程体系

⑵专业核心课程衔接

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应能反映化工生产所需的共有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按照企业工作任务设置,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紧密。中职开设包括化工基础、仪器分析等课程,为高职无机化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化工产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⑶专业综合课程衔接

专业综合课程是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综合应用。应用化工技术此类课程的衔接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衔接,职业岗位能力可以通过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进行衡量,在中职阶段学生应获取中级化工总控工或中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相应开设化工工艺实训及化学检验实训课程;高职阶段学生应获取高级化工总控工或高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相应开设化工总控工综合实训和工业分析与检验课程;二是在高职阶段设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环节,综合考察中高职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四、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解决了中高职培养目标差异性不明显,课程设置重复、脱节等问题,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1]刘建花.中高职衔接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4:18.

[2]唐高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五维度”论[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743):10-13.

[3]荀丽.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8—52.

A Study on Cohesion Mode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Major

WANG Jiao1,WANG Gui-Juan1,GAO Ya-Shen2

(1. Hebei Energy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4;2. Tangshan Labor Technician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The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construct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obj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of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major based on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is established, from which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objective of talent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ystem

2017-02-12

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6076)。

王姣(1982- ),女,硕士,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职业教育与化工环保研究。

G712

A

1671-3974(2017)02-0079-03

猜你喜欢
化工课程体系岗位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