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开放的课程模式,展现语文的魅力

2017-07-27 02:45鄢永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魅力教学方式

鄢永玲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在2010年3月5日发布了《2010教育技术规划》的草案,新规划的题目为《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在新规划中强调,新的教育系统将借助最前沿的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而强大的学习经验,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目前信息工厂式的学校转变为探索和创新的孵化器,并使教育者从拥有、传递信息的专业人员转变为为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及持续技能的获取提供帮助的协作者。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国家发布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同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总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开放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才能形成开放的课程模式,才能充分展现语文的魅力。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开放教学内容,呈现语文的魅力

语文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材内容的变化速度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要走出这种困境,教学内容开发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章熊在《语文教学沉思录》中有一番精辟的见解:“准确地说,语文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运用主要靠实践,实践又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形成技能,养成习惯。”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呈现开放的语文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备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穿梭于各大网站,观摩名师教学视频,借鉴同行优质教案,下载优质的教学课件等。教师的教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了,教师可以在保留传统语文知识精髓的前提下,通过删、增等手段进行知识的更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时文精品和科普读物,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在语文教学中,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开放教学环境,凸现语文的魅力

传统的“教科书+黑板+粉笔”的教学环境是比较狭窄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环境应该是开放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凸现语文的魅力,提供了条件。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创设和展示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营造协作式的学习情境;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平台,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特点选择学习内容,依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自定学习速度,从而营造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情境;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沟通、交流工具,让学生走出课堂,创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

三、信息技术与語文教学深度融合,开放教学方式,展现语文的魅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语文教学是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教学也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要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应该是开放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为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开放,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易实现。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互相质疑,大胆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魅力教学方式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