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2017-07-27 21:50范婷黄春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五感参与性景观设计

范婷+黄春华

摘 要:国外园艺疗法最初是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随着时间的发展,园艺疗法的景观设计服务对象逐渐扩展到退伍军人、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的相关治疗中。其园艺疗法花园内部空间设计也逐渐多样化、人性化。国内园艺疗法的景观设计实际案例较少,主要是在理论上对园艺疗法进行的相关探究。

关键词:园艺疗法;景观设计;五感;参与性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2016B648]

一、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一种利用植物、园艺活动和大自然的环境来促进个体身心与精神上的功能,以提升认知与健康的过程,园艺疗法是全球性的、可适应性的,并且可进行科学上研究探讨的领域[1]。园艺疗法在欧美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在国内的发展较晚,主要是在理论研究领域和部分的案例探究。

17世纪园艺疗法在英国诞生,人们开始注意到植物特有的治疗效果。1699年,李那托·麦加(Mecger L.)在《英国庭园》中建议:“将剩余的时间花在园艺、挖掘、设置或除草中;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能够保健[2]。”18世纪初,苏格兰的哥雷格迪博士开启园艺治疗的先河——让精神病患者通过园艺栽培活动进行康复训练。美国精神学会的创办人柯克布莱德(Kirkbride)医生、雷(Ray)、劳仑斯(Lawremce)等发现田间劳动对精神病患者和智能障碍儿童有显著疗效。18世纪末,精神病先驱本杰明(Dr.Benja-min)以及宾州大学的乌纳斯医师(Dr.Unas)等都开始利用栽培植物相关的活动进行治疗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医疗效果。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园艺治疗正式被纳入到职能治疗书籍中,园艺疗法在英国和美国等欧美国家普遍得到社会及病人的认可。195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森林植物园提供了园艺疗法的服务[3]。1973年美国园艺疗法协会创立,1978年英国“英国园艺疗法协会”成立,1995年日本成立园艺疗法研究会,园艺疗法逐渐得到各国的支持和重视。

二、国外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外园艺疗法的服务对象从最初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治疗逐渐扩展到退伍军人、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的相关治疗中。其园艺疗法花园内部空间设计也逐渐多样化、人性化。

(一)针对退伍军人的园艺疗法景观设计

“二战”之后,由于战争给军人的身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创伤,美国开始将园艺疗法中的作业疗法引入到伤员的康复治疗工作当中,治疗效果颇佳,因此园艺疗法在美国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其中迈阿密退伍军人医疗中心就是为退伍军人提供一系列康复治疗的机构,园艺疗法贯穿到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其中有失智患者设立的感官花园、抬升植床的蔬菜园以及种植乡土植物的花园,等等,这些花园设施尺度合理,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治疗的结果来看,花园深受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

(二)针对残障人士的园艺疗法景观设计

位于伦敦的巴特西公园于1984年建立,2011年扩建,是英国第一个明确为残障人士而建的园艺疗法花园。花园主要是为术后病人康复的治疗场所,在花园中开展的相关项目与当地的社区联系紧密,这样就为患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交机会和场所,让患者心理上获得成就感,避免残障人士的孤僻境遇。它开展的项目与社区紧密结合,服务圈涵盖伦敦的西南地区。花园在进行扩建之后其服务人群也扩展到青少年人群。

特朗科威尔花园位于英国英格兰南部的伯克郡园,主要也是为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治疗场所及相关园艺活动。花园最有特色的是展示花园区,其中包含了5个小花园(心灵花园、快乐花园、弱视者花园、旅行花园以及奇异花园),每个花园所针对的也是具有不同身心特征的人群。心灵花园是为心脏病和中风的康复期患者服务;快乐花园为14~19 岁需要特殊教育的少年服务,让他们种植自己喜爱的植物并体验自然的乐趣;弱视者花园为视觉障碍人群而设计,道路平坦而开阔的直线型,地面铺装根据方向和高度的变化用不同材质进行区分,在转角处用鲜明色彩进行提示;旅行花园是为精神病及智障者而精心设计的场所;奇异花园包含动态的园艺操作和静态的游赏,其便利的设施使老年人以及残疾患者都能在此进行园艺活动。

位于日本福冈县丰前市的惠光园于1957年创立,是为智障者提供服务的场所,是集医疗、教育以及福祉于一体的机构。通过设置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创造相关园艺活动,来帮助智障群体,通过建立26个不同主题的活动空间,让智障人群在这些茶园、小商店以及温室等空间中工作、活动,让他们的生活场所与常人的生活场所相似,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应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工作能力,让他们能融入社会,而不是自我封闭。

(三)针对老年人、儿童的园艺疗法景观设计

位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的西野医院是一个集康复医院和老年人养生村于一体的综合机构。西野医院建筑选址和设计都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医院内部并没有单独设置园艺疗法花园,而是将医院建筑内部、所处的自然山地环境以及附近农地都作为园艺疗法活动场所。医院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通过让老年人参加茶艺、采收、制作点心以及种植等园艺操作活动来达到调节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目的,同时还安排了诸如书法、彩绘以及布艺等一系列艺术类活动使老年人保持愉悦的心情。

位于加拿大圭尔夫市河滩公园里的圭尔夫复健花园是一个园艺疗法花园,其主要目的是为老年人、儿童或是认知障碍的人群提供服务,通过一系列园艺疗法相关操作活动达到身心康复的作用。花园主要包括参与性强的园艺区以及静态的游览区。花园的核心区域是园艺区,这里提供园艺方面的操作及教学,而且可以种植自己喜爱的植物,其设施包括木质亭廊、升降式吊篮和不同比例大小的抬升花床。通常相关的园艺课程以及各种活动也是在这里举行。游览区中包含可以眺望河景的“螺旋园”、艺术氛围浓厚的“雕塑展廊”。圭尔夫复健花园内部虽然设计形式朴素,但是注重人性化,如对坐轮椅者的低视线及低位设计和平坦防滑的地表,充分运用乡土植物,植物的选择充分考虑色、香、触、音、味的特点。

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亨德森郡的布灵顿中心是一个园艺教育中心,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教育中心主要是为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提供植物学和园艺活动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是面向大众的游赏花园。布灵顿中心内部有操作间、多功能厅、露天剧场、温室、多年生花卉园、药草园、庭荫花园以及一个为身体或精神有障碍的学生而设计的疗法花园。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系列与自然和园艺疗法相关的操作活动,例如为儿童设计的有关植物探索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的园艺疗法实训基地。通过让儿童和青少年与自然接触、参与到园艺疗法的相关活动中,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

(四)针对所有人群的园艺疗法景观设计

现代园艺疗法的治疗对象不仅限于病人,它强调参与活动的过程和意义,通过接触自然来缓解压力,使亚健康的人变得健康,使健康的人更健康[3]。

春溪花园景区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市的一个社区植物园,建于1986年。1995年开始出资引入了社区园艺项目,之后便不断有新园艺项目加入,景区的服务对象是所有人群。花园倡导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注重自然和本土文化,注重园艺及生态教育。目前景区内部主要由食用花园、儿童花园、旱生植物园、湿地展示区、萱草园以及由当地居民认领耕种的社区花园等。景区内每月举行不同的活动,其中包括针对成年人的植物、园艺技术讲习班,针对儿童的读书和园艺兴趣班,因此春溪花园常年拥有稳定的客源及盈利。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柯堡市利贞村的柯堡生态花园建于1996年。花园的服务对象是所有人群,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热爱自然、重视乡土植物的热情,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花园内部主要由药草园、野花地、菜园、岩石园、蝴蝶园、坚果丛林以及专门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园艺疗法花园等景点。其建筑材料以植物材料为主,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构筑元素。与之相适应的是花园经常举行各种活动,例如园艺技术讲习班,售卖花园产品。通过这一系列园艺疗法的景观设计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吸引着市民前来,既美化了环境,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

三、国内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园艺疗法起步晚,相关的园艺景观设计较少,主要是从理论上对园艺疗法进行的相关探究。刘博新和李树华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园艺疗法花园设计》一文中对其所进行的园艺疗法花园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花园是以园艺疗法为理论基础进行的设计。其中主要是对五感体验的设计以及参与性的设计,对康复花园设计原则进行了探究。花园中的五感空间主要包括听觉花园、触觉花园、嗅觉花园、味觉花园、视觉花园以及立体花园。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园艺疗法景观案例可以看出:国外园艺疗法发展较为成熟,其特点表现为服务人群的多样化,包括精神病患者、退伍军人、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以及普通大众群体;其次是园艺疗法花园的空间布局多样化,根据服务的人群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园艺疗法操作区域,体现其人性化设计。

对于当下国内景观设计而言:缺乏參与性是部分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将园艺疗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生动的活动场所,提高其参与度,达到调节人们情绪的目的;对于现有的花园或是景点而言:可以借鉴诸如美国春溪花园景区案例,通过将园艺疗法相关项目引入到现有的景点和花园中,并定期举行相关园艺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其中,既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园区创造了一定的客源和盈利,使景观真正地为人所用。

参考文献:

[1]陈彦睿,陈荣五.园艺治疗专辑[M].台中:农委会台中农改场,2010:2.

[2]李树华.尽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园艺治疗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03):17-19.

[3]Westcott,Scott Plant Power[J].AARP the Magazine, 2006,(06):28-33.

作者简介:

范婷,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境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黄春华,湖南工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建筑与人居环境设计理论、环境景观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五感参与性景观设计
基于五感疗法的疗养花园景观设计
——以惠州市惠城区惠环医院为例
五感之下的艺术家手制书拓展研究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