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雁鸣溪滨河风光带景观生态补偿设计研究

2017-07-27 22:42俞映千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衡阳

俞映千

摘 要:以衡阳雁鸣溪滨河风光带景观设计为例,结合衡阳风土人情特点,尝试运用景观生态补偿的设计手法,补偿场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营造具有衡阳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以此实践来为我国景观的生态补偿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衡阳;雁鸣溪;生态景观;补偿性设计

一、生态补偿概念的提出

生态补偿设计是一个新兴的名词,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地把它定义为:“减少负干扰的过程,就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补偿过程,比之常规设计,能减少负干扰的设计我们称之为‘生态补偿设计[1]”。

首先,生态補偿设计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进行景观设计时,尽可能地运用环保材料、生态手段,主动考虑设计的进程与结果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在这一生态层面上,“补偿”不仅仅是一种后续的“补充”,更是一种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的、对原有的设计理念的补充和改善。

其次,生态补偿设计的补偿范畴并不局限于生态方面,其还可以延伸至文化历史、景观艺术、社会经济等层面。设计师要尊重场地的历史,尊重场地周边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场地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经补偿性设计改造后的生态景观更应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社会沿革变化内涵,与自然因素共同构成一个丰富、系统、完整的人类、自然和谐共处并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生长着的“大景观”[2]。

二、项目概况

雁鸣溪滨河风光带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规划面积约26.5万平方米。滨河区域向来是整个城市空间格局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而衡阳城市未来南扩发展,因此项目地具有重大潜力,景观价值重大。

(一)区域地理环境解析

衡阳市依山傍水,人杰地灵,雅称“雁城”,是湘江流域著名的风水宝地。其地处湖南省的中南部、湘江的中游,南岳衡山之南,衡阳因山南水北为“阳”而得名。

(二)区域历史文化

从古至今,衡阳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主要有大雁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湖湘文化以及抗战文化[3]。衡阳文化的核心代表即为大雁文化。衡阳“雁城”之雅称起源于“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的典故,又因大雁勇于拼搏、志向高远,与衡阳人的精神面貌相符,因而,大雁文化成为了衡阳的主体文化。

(三)规划设计范围

本次雁鸣溪滨河风光带项目基地位于衡阳市市南的高新区,距离市政府直线距离约2.6km。项目基地总长约2.64km,总面积约26.5万平方米,基地现状河道平均宽度大致为15~20米,其中最窄处10米,最宽处60米,河道东侧设计场地内规划道路到水岸之间的宽度约为15~135米,是典型的带状线性景观。

三、设计理念

衡阳雁鸣溪滨河风光带是衡阳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环境的敏感地带,区域内有着非常丰富的景观元素和生物多样性,其作为开敞性的带状空间,是聚集人类活动的重要公共区域,是市民集散、游憩的一个区域中心。尝试运用生态补偿的设计手法设计其滨水景观,不仅满足市民的日常休闲活动,也能发展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建设。

(一)绿色自然,生态先行

在雁鸣溪滨河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尊重自然环境,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场地,将人工的痕迹削弱到最小,减少由人为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运用景观生态补偿手段将其打造为一个生态的、绿色的、休闲的场所,使其得以成为衡阳城市未来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

运用景观生态补偿的手法合理组织场地交通流线,使市民在其中得以充分享受河水之美、城市之美、自然之美,将其打造为一条具有衡阳人文特色和景观特色的绿道。

(三)以人为本,与水互动

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滨水空间向来是市民天然的集散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设计雁鸣溪滨水风光带,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补偿其人文色彩,令其成为市民乐意前往的游憩场所。

四、补偿手法

对于雁鸣溪滨河风光带的景观生态补偿设计,从设计手法上主要分为河道生态补偿、景观视觉补偿、历史文化补偿、道路系统补偿这四个方面。

(一)河道生态补偿

对衡阳雁鸣溪滨河风光带的河道进行生态补偿,主要分为三个大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从河道的形态着手,补偿河道的自然形态,恢复其蜿蜒曲折的特征;第二个方向是从河道的堤岸形式出发,补偿河岸的生态性;第三个方向是从河道的湿地考虑,补偿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其良好运行。

1.河道的形态的生态补偿性设计

自然河流本身在形态上是曲折的,具有纵向的蜿蜒曲折性,这有助于形成不同的水流流速带,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对雁鸣溪的河道形态进行生态补偿性设计,在形式上模仿自然河流弯曲的特性,促使其顺应流势,避免裁弯取直,这样有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

2.河道堤岸的生态补偿性设计

对于雁鸣溪堤岸的生态补偿设计,主要采用自然缓坡驳岸,人工生态驳岸两种形式。

对于项目地较窄且高差较小的地方,采用自然缓坡驳岸处理方法。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配以适合的植物种植,以达到缓解内涝、调节水位、促进水陆平衡、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项目地较宽地方,采用人工生态驳岸处理方法。用人工复合材料构筑滨水驳岸来恢复自然河岸的可渗透性,充分发挥水气交换和调节功能,营建良好的滨水环境,促进滨水动植物群落的良好发展。

3.河道湿地系统的生态补偿性设计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蕴含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它是一个多类型的环境,对于实现生物多样性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人工湿地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容易,所以,其环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4]。

因此,在雁鸣溪滨河风光带中,将东侧现状水渠以及荷塘的面积扩大,形成湿地景观,增加水生和湿生植物的数量,恢复河涌的自然生态功能,以此促进湿地的良好运行。

(二)景观历史文化补偿

雁城衡阳的秀丽之景,不仅仅体现在衡山之巍峨与湘水之涛涛,更展露于其辉煌的历史与兴盛的文化。因而在雁鸣溪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尊重场地的历史,体现衡阳城市的人文特征,将历史文化符号化,并贯彻在整个雁鸣溪场地的景观设计过程中。

1.“雁归巢”主题雕塑

在雁鸣溪基地的中心区域即位于景观中轴线上的雁鸣广场入口处,设计一座能夠代表衡阳城市文化、体现场地历史文脉的中心雕塑,取名为“雁归巢”。该雕塑很好地诠释了衡阳的大雁文化,形似五只大雁首尾相连飞向圆心,于中心位置以翅膀相接构筑雁巢,依水远眺,志向高远,雁巢的形状又与衡阳的市花月季相通。同时,此雕塑以雁喻人,“归巢”暗指如今的衡阳正不断努力的经济、文化、环境建设,筑巢而待,以包容开放的城市态度迎接求学于四方的莘莘学子如大雁般回归故乡,共建衡阳美好的明天。

2.“雁堤”主题浮雕墙

在位于雁鸣广场观景平台的侧立面上,设计主题为“雁堤”的浮雕墙,同样是对衡阳城市大雁文化的补偿设计。浮雕以简化的雁翅象征大雁,与广场中心的“雁归巢”主题雕塑互为呼应。在浮雕场景中,雁翅连绵,出云入水,似为雁堤。大雁是群居动物,在迁徙的过程中,大雁正是靠着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才得以飞过千山万水的。因此,在浮雕作品中运用相连的雁翅象征群雁迁徙的场景,可以体现出衡阳人民团结一致、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

另外,在设计场地中,也在架空步行廊道以及平台的立面栏杆上结合大雁的雕刻造型,在地面铺装上融入大雁的图案元素、书院文化元素,在场地路灯、指示牌上体现衡阳历史文化特色,等等。通过这些历史文化的补偿手段,体现出雁鸣溪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使整个场地更加具有衡阳本土特色。

(三)景观道路系统补偿

科学合理的游览路线有利于市民方便地进入雁鸣溪场地并观光和游憩,因而要从整体景观布局的角度出发,修补道路,有机地组织与串联场地内的各个景观元素。在雁鸣溪滨河风光带中划分三种等级的道路,补偿其景观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其中,第一级别为整个场地的主干道。结合场地的平面形式和地形的高低变化,在地形较为平缓的地区划分出主要道路,有的部分靠近河道,有的地方靠近城市公路,旨在方便市民进入雁鸣溪并且为市民创造出最佳的游览路线;第二级别为联系地形高低起伏较大的地块的游览道路,有些通过绿地的分割而成,有些连接亲水平台和亲水广场,使得市民在行走于其中时产生移步易景的效果。第三级别为滨河绿地系统中的蜿蜒小道,幽静自然,使得市民徜徉其中时得以充分体验自然,享受雁鸣溪河滨风光。

雁鸣溪滨河道路系统的补偿设计充分尊重自然地形的变化,科学合理布局,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现状地形的特色,减弱对于地形的人为改变,补偿了因地形对游览者造成的不便。同时,尽可能地运用透水铺装和环保材料,充分体现出了景观生态补偿的理念,使得整个环境融入自然,使得生态环境得以延续。

五、结语

我国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可以说在理念上和实践上都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对生态景观的理解普遍较为片面,补偿性的规划设计思想并没有成为主导思想。在整个衡阳雁鸣溪滨河风光带的景观设计过程中,我试图通过景观生态补偿手法,在补偿滨河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于场地的历史文化、道路交通和景观视觉三个方面进行补偿设计。通过这几方面的补偿手段,营造出一个生态的、绿色的滨水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使市民得以了解城市文化、参与生态自然。同时,雁鸣溪滨河风光带这一景观生态补偿设计案例也为理论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岚,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景观补偿性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3.

[2]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林映梅.衡阳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3,(02):59-62.

[4]刘晓辉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8,(11).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衡阳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大城衡阳
骊山森林公同人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现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探析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
中油桃4号在衡阳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