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地书》重新包装

2017-07-29 19:04王德坤
记者摇篮 2017年7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升级新媒体

王德坤

【摘 要】2017年年初,辽宁日报新媒体中心成立视频组,对报纸新闻报道进行立体、多元的表达,这是融媒体改革的重大尝试。在众多视频产品中,为重新包装、升级辽宁日报重大主题策划《两地书》所推出的《声·情》栏目,尤其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新媒体 融合传播 升级

2017年年初,辽宁日报新媒体中心视频组成立。它的成立,利于媒体形式间的跨界融合,利于更系统而专注地做好内容表达,是辽宁日报在融媒体改革路上踏出的重要一步。半年来,视频内容丰富多样,巧妙传播了主流声音,尤其是5月起推出的节目《声·情》对辽宁日报重大主题策划《两地书》起到了重新包装和升级的积极作用。

总结《声·情》的制作过程,有如下收获:

一、让传统报道内容升级

《两地书》在“五一”前夕推出了“咱们工人”特刊,社会反响强烈。不少读者表示不仅想“看信”,还想“听信”。为此,4月28日到6月26日,辽宁日报新媒体中心视频组端出“新菜”——《两地书》视频朗读节目《声·情》。该节目通过嘉宾朗读、持信人回忆、记者讲述等方式,立体呈现了更多采访细节和新闻背后的故事,使报道更加丰富多元。

与信有关的环节有写信、寄信、读信,为何在制作视频节目时选择读信?因为读信最适合用视听方式来呈现:大学生嘉宾朗读书信,寓情于声、以声传情,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家书中的细腻情感;主创记者讲述采访细节,生动传递新闻背后的故事,这既是对报纸新闻的有益补充,同时又为写作者与读者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声·情》对报纸策划重新包装,制造新的视听价值,提供全新的看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声·情》累计收获了约40万次的阅读量。

此外,《声·情》作为新媒体产品,成功吸引了年轻读者,为《两地书》的传播拓展了空间。

《声·情》邀请大学生担任每期朗读嘉宾,以这样的方式将《两地书》带进校园,使年轻一代更近距离地感受和认识传统家书文化。第一期节目朗读嘉宾、沈陽师范大学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徐慧慧表示,她看完节目深受触动,以后要多给在山东的爸妈写信,“这种沟通方式更有温度、更能传情”。戏剧艺术学院教师迟煦也表示,第一期节目发布后,不少同学主动找他要求参与《两地书》活动,做《声·情》的朗读者。

二、制作与推广合二为一

《声·情》制作团队有4位主要成员,他们是张磊、胡宜男、谭硕、许凯。这个团队是辽宁日报的“新生事物”,因此,他们的许多工作都是具有创造性的。

制作《声·情》的过程中,4位成员废寝忘食,每个人都身兼多职。完成一期节目后,他们不仅要将视频发布到辽宁日报客户端,还要负责推广工作。请注意这样两点:第一,传统媒体的编辑和记者不参与发行,但新媒体视频组却要在制播视频之外参与二次传播和推广;第二,辽宁日报新媒体视频组采用的是“4+X”的动态团队模式,即有重大策划需用视频包装、升级时,会全体动员。

三、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

从《声·情》的制作过程来看,以报纸的大型策划为资源依托可以极大地提升视频产品的质量。具有优势有两点:

1.报纸的新闻报道文本成熟、有深度,视频制作者可以迅速转化,组织出利于音画表达的新闻语言。《声·情》视频制作的大量素材都来自于已见报的图文。2.大型新闻策划多为实地采访报道,画面感强,为视频制作打下了基础。

现在,视频产品等新媒体表现形式正逐步融入辽宁日报重大策划的制作中,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惊喜。

【附】辽宁日报客户端《声·情》(1-7期)视频观看地址:http://m.lnrbxmt.com/44474.html;http://m.lnrbxmt.com/44780.html;http://m.lnrbxmt.com/45146.html;http://m.lnrbxmt.com/45775.html;http://m.lnrbxmt.com/46131.html;http://m.lnrbxmt.com/46790.html;http://m.lnrbxmt.com/47182.html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升级新媒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从推选到竞演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