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建构与制度调适

2017-07-29 16:28沈正赋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职业化网络舆情

沈正赋

摘要:针对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步较晚,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問题,对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法律规章、人物角色等进行分析,并同美国、俄罗斯等相关制度进行比较论证。研究认为,网络时代新闻发言人需要具备渊博的国内外知识,具有坚守政策底线、把握整体局面的能力,有代表官方思想、态度的角色意识和娴熟的业务素养,在此基础上能够主动应对网络虚拟社会的需要才能成为网络新闻发言人;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是新闻发言人角色建构和制度调适需要遵循的行为逻辑与实践品质,网络新闻发言人要做到应时而变,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注重实用性的实施细则和建立工作协商机制,各级政府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让发言人敢发言有话说,发言人应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善于同媒体记者打交道,并探索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话语体系;网络舆情;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7)03013108

[GK-2!-2]

Role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adjustment of press

spokesman in network era

SHEN Zhengfu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late start of Chinese press spokesman system, the press spokesman system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age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twork era. Compared related systems with the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legal rules and characters of Chinese press spokesma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 spokesman in the network era need to have a profound knowledge at home and abroad, adhere to the policy bottom line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and have a sense of the role of official thinking, attitude and skilled business qualities. On this basis, a network news spokesman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eal with the needs of the network virtual society.The behavioral logic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that the role construction and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of press spokesman need to follow is to adhere to the times and peopleoriented thinking.The network news spokesman should be changed on time.The national level should introduc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details and establish work consultation mechanism.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so that the spokesman dares to speak with substance. The spokesman should improve the business quality and be good at dealing with media journalists to expl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press spokesman.

Key words: press spokesman; network news spokesman; traditional media; discourse system;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rofessionalism

[GK-2!-2]

新闻发言人是新闻发布制度衍生的产物,新闻发言人代表着一级政府部门或组织,是政府部门或组织机构的代言人,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新闻媒体集体提问,在关键时候及时出面就有关事态发声、表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大众舆论。新闻发言人常常被誉为政策的“传声筒”、社会的“稳压器”。从新闻发布者来看,新闻发布是信息掌控部门通过媒体向社会传递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讯息,积极广泛地引导大众舆论的一种姿态和策略性行为;从新闻接受者来看,新闻发布是大众知情权的一种诉求和满足;从新闻传播者来看,新闻发布是新闻媒体实现自身信息传播价值与功能的一种表现形态。新闻发布制度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良性机制的运行、舆论氛围的营造等都发挥着到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新闻发布制度纯粹从信息控制论的认识视角出发,凭借对信息的绝对占有,在新闻发布会上取决于对自己有利的原则,取决于自己的主观需要,罔顾社会大众对信息的满足与渴求,致使传播通道经常“阻塞”、信息“孤岛”、媒体“缺席”等现象频繁出现。然而,到了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垄断时代一去不复返。此时,政府如果不主动、及时地发布掌握的信息,社会上就会谣言四起,网络上就会到处弥漫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而且以裂变的速度肆意传播,从而可能让政府处于十分被动与尴尬的境地,有时还会因突发事件的诱因进而酿成难以预料的局面、事端和后果。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主体必须根据社会形态和格局的变迁对新闻发布制度重新进行调适与完善,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重新进行评估与建构。

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时性

考察与功能定位

新闻发言人制度,一般是指“国家机构任命或制定专职(较小的部门为兼职)的新闻发布人员,在一定时间就某一重大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所在部门回答记者提问的一项制度。”[1]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个“舶来品”,最早诞生在美国,它是美国政治改革和传媒大众化的产物。一方面国家政治改革进程的推进需要社会大众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传媒大众化是实现这一政治需要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媒体需要发挥其社会动员的功能以显示自身价值。因此,两者一拍即合,通过合作实现“双赢”。

纵观美国新闻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历任总统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均给予高度的重视。1829年时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最早聘用新闻发言人,1896年威廉·麦金莱总统最早将新闻发言人列入政府公务员系统,1909年霍华德·塔夫脱总统最早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1932年富蘭克林·罗斯福总统将白宫新闻发言人制度化。至此,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建立到完善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2]。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晚了将近一个世纪,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记者招待会,1912年5月18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阁总理唐绍仪在北京设立了新闻记者招待会,此后,南京政府相继举行了多场记者招待会,主动向媒体发布当局的政策主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经常举行新闻发布会,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在国共两党开展谈判期间,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对和谈正面积极的主张,周恩来总理多次主持召开记者招待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闻发言人制度虽然一直在执行,但是较少利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外发布新闻、接受记者提问。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才开始真正显山露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1980年9月29日,中国政府就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这一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重大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1982年,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主持起草了《关于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请示报告,次年2月与中宣部一起联合下发《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外交往较多的国务院各部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外发布新闻[3]。1983年3月1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在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外交部今后将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新闻发布会,让新闻发布会成为外宣工作的新常态、新惯例。同年4月23日,中国记协对外宣布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建立。有专家认为,真正让新闻发言人制度走进大众生活并为社会广泛接纳和认同的是2003年发生的“非典”事件,“非典”事件虽然是一起典型的、波及全国的、发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突发性事件,但它又被誉为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后,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条例、决定、法律和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强化中国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基础。无论是2003年5月11日出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亦或是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都为中国新闻发布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夯实了基础。尤其是在2009年至2010年间,在政府层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础上,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建设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出台《关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议》等文件,从而让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党政两个层面均得到高度重视和全面落实。

中国有句古话:“一言之辩,重于九鼎至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至少有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或功能:

一是保证所发布信息的权威性与可信度,杜绝“小道”消息。权威性是政府得以长期执政的最大资源,可信度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最大基础,信息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往往体现在信息的“值”与“量”上。作为政府的代言人,新闻发言人在政策的把握和信息资源的占有上,无疑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法比拟的天然条件。尤其是在网络时代,面对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局面,信息的权威性与可信度既是一种稀缺资源,又是社会大众的一种期盼与诉求,往往被视为无价之宝,弥足珍贵。新媒体时代,那些“小道”消息和虚假信息,一方面会模糊甚至歪曲信息事实本身,另一方面也会贬损政府的光辉形象,消解政府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则可以及时有效地阻止和杜绝网络上、坊间容易滋生与流传的各类“小道”消息和虚假信息,进一步夯实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维护政府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形象。

二是推动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过去政府信息相对封闭的局面已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也无法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2007年1月17日通过、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明确了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强化了政府公开信息的责任,要求政府必须畅通信息的公开渠道,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施政的透明度。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履行这些职责的一种应对措施。虽然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渠道和方式有很多,诸如召开工作会议、编发工作简报等,但是设立新闻发言人、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各类信息的举措,则更有助于推动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步伐。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绝不仅仅是政府被动应对社会大众的诉求而产生的,更是政府主动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自身功能,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对于政府来说,信息公开、透明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媒体也只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种“催化剂”,作为信息传输管道,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职业化网络舆情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