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季节性变化,用药需谨慎

2017-07-29 12:07石浩强
家庭用药 2017年7期
关键词:季节性胸痛季节

石浩强

人体血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季节便是其中之一。排除特殊因素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人的血压都会随季节有一定的变化,一般在秋冬季节偏高,春夏两季则偏低。

引起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现有研究证实,气温变化是血压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睡眠性高血压未见季节性差别。在冬季,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及冷刺激导致的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是血压上升的内在重要原因。另外,由于肾脏的排钠负荷增加,24小时的尿钠排出量也会明显高于夏季,因此只有血压增高才能保证机体排出过多的钠离子,因而冬季血压会相对较高。还有,当维生素D缺乏时也可以激活具有调节血压作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总之,高血压是一种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那么,高血压是否可以随季节变化,尤其在夏季“不药而愈”呢?

夏季,人体的周身血管舒张、血流加快、阻力减少,血压会相应降低。同时由于出汗较多,排钠也较多,肾脏负担相对减少,因而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比其他季节会低10毫米汞柱左右,更有不少轻度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血压可降到正常。血压正常了,不少患者就会私降药物或擅自停药,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事实上,夏季往往是高血压这一疾病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较多的季节,因为夏季人体的睡眠质量较差,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致使夜间血压升高,有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反之,一些患者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这时如仍使用冬天的药物剂量则容易使血压降得过低,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引发脑梗死或心绞痛的严重后果。因此,随季节变化,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合理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关注血压的季节性变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监测血压

冬季和夏季都是血压波动较大的季节,尤其是夏季,属于“降中多变”,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和观察。除自我监测之外,最好每3~5天去医院或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1周。测量血压前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喝咖啡、喝茶并排空膀胱。如果发现血压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壓的波动规律,并及时就医,按医生的医嘱调整降压药物以及药物的服用时间点。值得一提的是,短时间内反复测量血压,执着于服药后血压的变化是毫无必要的,人体是一个平衡体,血压不可能始终保持恒定,这样反而会有引发“神经性高血压”的可能。

以防血压反弹,擅自停药不可取

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有些患者对降压药很敏感,服药后血压很快就会降下来,但是一停药,血压就会反弹。对于这些患者而言,原本只需要1片药物,但停药一段时间后血压重新升高,再吃1片药就解决不了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血压“报复性反弹”。所以,即使患者的血压一直控制得很稳定,甚至在正常偏低水平,到了夏天确实是可以适当减少药量的,但还是不主张完全停药,以防出现“一过性”的血压增高。谨记,高血压是一种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擅自停药不可取。

无合并症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减量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剂量变化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个体的差异综合慎重地施行个体化给药,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诚如上述,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汗液分泌较多,人体血容量减少,对血管壁的侧压会相应减小,血压也就会相应降低。这种情况下利尿剂就应适当减量,以防止电解质和水分的排出增多,避免脱水及电解质(尤其是钾离子)的过量丢失。合并有心、脑、肾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则要慎重对待减药和减量,虽然夏季血压可能会降低,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还是存在的,不能因为减药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当然,如果血压较长时间达标且无心、脑、肾合并症,可以考虑减少服药的品种数或减少药量,如原来药物三联治疗可以减为二联治疗,或者某种降压药原来1天1粒改为1天半粒(前提是这个药物是可以掰的),减药后的药量仍以维持目标血压值为准,因此定期监测血压很重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高,会引起头晕、眼花、心跳、头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靶器官损害、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受损等疾病。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地安排每天的工作、学习与休息,减少生活中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血压波动。例如,早晨切忌“闪电式”起床,洗漱后饮白开水1杯,适当晨练但不宜过早或过于激烈,耐心排便,饮食清淡低盐,三餐八分饱,控制体重,睡前温水泡脚或洗温水澡,保持乐观情绪、平和心态舒缓压力等。

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发生并不意味着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夏季“不药而愈”,反而更应该关注血压的变化。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医生或药师要监管好患者的血压,必要时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地调整药物及剂量,使患者的血压常年处于控制达标状态。

我国将推进1 500家胸痛中心建设和认证

本刊讯胸痛中心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抓手,它通过多学科合作,整合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绿色通道,根据指南制定相应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危险分层,最终实现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大大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治疗费用。

2017年5月27日,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期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和黄药业携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加大胸痛中心培训和帮扶力度,共同推进约1 500家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和认证。

胸痛中心的建设,密切了大医院与下级医院的协作关系,大医院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形成了专科联盟的医联体建设模式。胸痛中心建设为深化医改和分级诊疗积累了一定经验。胸痛中心对流程的创新,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同时,胸痛中心的建设也大大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医患纠纷明显减少。

(黄秋秋)

2017年4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编撰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我刊特地邀请药学专家为公众进行解读。

猜你喜欢
季节性胸痛季节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我喜欢的季节7
相聚在花开的季节里
有些胸痛会猝死
远离季节性过敏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万水千山总是秋
平南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住院患者季节性变化分析
花的季节
室外水主题公园季节性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