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退伍女兵:一家四代与两位共和国领袖的情缘

2017-08-02 23:45冬亮
女士 2017年5期
关键词:巴依库尔班毛主席

冬亮

59年前,新疆一位维吾尔族老人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老人受到毛泽东主席两次接见,后来有了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王洛宾还为库尔班的故事谱曲,有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萨拉姆毛主席》。2017年1月13日,“库尔班大叔”的曾孙女如克亚木,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她曾是家中唯一的军人,是辽宁舰服役的女兵,退伍后在“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担任讲解员。

一个家族跨越半个多世纪和两位共和国领袖结下情缘,其间到底有着怎样感人至深的故事?

听着曾祖父的传奇长大

20岁的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出生在新疆和田地区的于田县农村。从记事起,就有好多人给她讲曾祖父库尔班见到毛主席的传奇故事。后来,她就一点点把自己听到的这些珍贵资料记录下来。

库尔班的全名叫库尔班·吐鲁木,生于18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家祖孙三代给巴依(地主)当苦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祖父活活累死在巴依的庄园,父亲当长工,穷得无一席之地,库尔班就出生在巴依家的牛棚里。2岁时,父亲因为欠巴依的地租遭到毒打,不久离开人世。5岁时,母亲又遭巴依婆的毒打,含恨死去。他的哥哥给巴依放羊,因肚子饿爬到树上吃果子,被巴依吆喝惊吓,掉下树摔死了。姐姐被城里人抢去做小老婆,后来也被折磨致死。全家几口人,只剩下库尔班一人。

8岁起,库尔班给财主当长工,勉强活下来,受尽了打骂。20岁时,他和巴依的女佣相爱,他们逃到荒漠中,靠吃野果生存。但是,远离人世的生活还是让库尔班妻离子散,他独自在山野中过了17年的野人生活。

1949年底解放军来了,家乡解放。67岁的库尔班下山后,在土改中分得14亩地,一间房子,还有一头毛驴。他高兴万分,逢人就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有了土地,库尔班过上了好日子。心地善良的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见见“救星毛主席”。1956年,他按捺不住这个念头,开始准备礼物,打算去北京。金秋10月,果实收获好了,70多岁的他便戴上小花帽,拿着杏干、葡萄干等礼物,告别乡亲,骑着小毛驴启程了。

一葫芦水和一袋干粮挂在毛驴背两旁,库尔班满面幸福地向东方走去。他不知北京有多远,世界有多大,也不知前方的道路有多难走,只怀揣着一个信念——去北京。库尔班骑着小毛驴上北京的消息,很快被当地政府知道了。于田县县委书记急了,跺着脚说:“这么远,哪里去得了!”他赶忙派人骑马把他追了回来。

为了实现库尔班老人的梦想,1958年6月28日,在新疆有关部门安排下,库尔班随国庆观礼团乘飞机来到北京,终于在中南海怀仁堂见到了日思夜盼的毛主席。当时他快步迎上去,激动地大声高呼:“毛主席万岁!”他走到毛主席面前,行了一个维吾尔族民族礼。毛主席已伸出了大手,库尔班紧紧握住,久久不松开。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只是语言不通,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新华社摄影师侯波按下了快门,记录了这一珍贵的镜头。侯波记得,对于库尔班的远道而来,主席感动至深:新疆人民多好啊!8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的照片。一夜之间,“库尔班大叔”成为全国老幼皆知的人物。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

登上辽宁舰,圆了4代人的从军梦

库尔班大叔对解放军的感情很深,他一直想让儿女后辈去当兵,却一直未能如愿。受父亲影响,如克亚木·麦提赛地从小爱看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有长大了当个解放军战士的理想。

2012年,海军到新疆招兵。如克亚木和父亲商量了一下,她要报名。母亲有点舍不得,当时如克亚木只有16岁,刚上高中一年级,是家里的独生女,更何况大海离家那么远,女儿能适应部队生活吗?如克亚木和父亲一起说服了母亲,她第一个跑到于田县武装部报了名。

2012年12月初的一天,如克亚木正在上课,父亲急急赶到教室,把女儿叫了出来——通过层层选拔,她被批准入伍了!如克亚木成了半个世纪来库尔班家族里第一名军人,实现了曾祖父的夙愿。她跟着父亲立马赶到和田市,把头发剪成了帅气的短发。

如克亚木刚入伍就到了广东,首先要接受为期3个月的新兵训练。到新兵连的第一天,她就哭了。不是因为想家,而是她不会说普通话,想和身边的战友交流,却表达不出来。因为于田县98%的人口是维吾尔族,如克亚木从小就是在民族学校读书,入伍前她的普通话水平几乎为零。

不过,如克亚木传承了曾祖父的血脉。当年,库尔班大叔曾说:“新疆离北京虽然远,但只要骑着毛驴不倒下,总能走到。”如今,如克亚木也有这股不服输的劲。为了迅速跟上新兵连的节奏,如克亚木白天训练,晚上拼命学习汉语。

2013年10月1日,如克亚木第一次登上辽宁舰,成为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航母女兵,也是舰上年龄最小的女兵。

第一次见到航母,如克亚木很兴奋:“航母那么大,简直像一座城市,像高高的楼房。”穿着漂亮的海军军服,如克亚木在海边照了好几张照片。

在辽宁号航母上,如克亚木的岗位是通信兵。每次航母出海训练,她有时白天晚上都要值班,可她很开心:“我就喜欢每天很忙碌。”在她看来,航母上的生活,“每天都不一样”。

她跟战友一起,亲眼目睹了著名的“走你style”——航母上起飞舰载飞机。当时,她花120元买了一个小手机,没有蓝牙没有wifi,不能拍照不能上网。即便这样,这个手机也不能在航母上使用。

如克亞木最长的一次出海,是45天。她喜欢大海,天天和海作伴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其他战友,教会了她很多东西。逢年过节,她也和战友一起排练节目,做抓饭等新疆特色美食。

两年的时光飞逝而过,当接到退伍通知的时候,如克亚木非常难过。“我哭了,而且是哭了两天三夜。”

2014年底,如克亚木回到了家乡。有趣的是,到家后她仍旧过着“航母时间”。冬天的于田,北京时间早上9点多天才蒙蒙亮,可她每天都5点多就起床,这相当于当地时间早上3点多,“我先听听音乐,等到7点多,我就到外面去跑步”。

习总书记来信,

一家四代与两位领袖结下情缘

如克亚木在县公安局工作了半年,后来调到于田县委宣传部,在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当讲解员,每天给游客们讲解曾祖父的生活和故事,她很喜欢这份工作。

如克亚木说,2003年,和田市《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大型塑像竣工,同年,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建成。如今,铜像和纪念馆成了当地的文化地标之一,来到和田的外地人,把来到这里当作一门“必修课”。她最开心的事,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重温发生在她曾祖父身上的故事,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016年2月,如克亚木结婚了,22岁的老公是她在公安局工作时的一名警察同事。因为想念大海,小两口度蜜月时去了海南三亚和广东湛江。

2016年底,年近90岁的祖母托乎提汗,让孙女代为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讲一讲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如克亚木没有打草稿,没有修改,一口气用汉语把自己想说的话流畅地写下来了。她在信中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家乡变化,祖母身体很硬朗,一大家人都很幸福,还有“库尔班大叔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神”也在家乡代代相传。

如克亚木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长达7页,还附有一张祖孙三人的合影,白发苍苍的维吾尔族老奶奶和她的儿子、孙女,背后的墙上挂着那张著名的照片——《毛主席与新疆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握手》。

令全家人惊喜的是,2017年1月13日,他们收到了习总书记的回信!信里写到:

“托乎提汗:你好!看了你的孙女如克亚木的来信,得知你年近90身板还很硬朗,得知你们一大家100多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我非常高兴。

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秀代表,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他爱党爱国的故事,让人十分感动。多年来,你一直坚持你父亲爱党爱国的情怀,给后辈和乡亲们树立了榜样。希望你们全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祝你健康长寿、阖家幸福,也请代问家人和乡亲们好!

习近平

2017年1月11日”

祖母听了信的内容,激动地流下泪水。一家人做梦都没有想到,国家领袖会给他们写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后人回信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天山南北的大街小巷,引起热烈反响。“现在,祖母请工匠把总书记的回信裱起来了,挂在客厅的墙上,每天都要看一看、摸一摸、让人读上几遍。”如克亚木兴奋地说。

2017年1月24日新疆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了辽宁舰退伍女兵如克亚木朗读习总书记回信的特别节目。如克亚木说:“给总书记写信是祖母的愿望,也是全家人的愿望,收到国家领导人的回信,我们全家都特别激动。习总书记的回信不仅仅是对我们家的祝福,更是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祝福,我要在舞台上给总书记拜年。”

在“新疆春晚”舞台上,歌唱家克里木回忆,当年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演唱《萨拉姆毛主席》这首歌时,他才19岁,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在场,库尔班大叔听到这首歌,激动地上台为他伴舞,他一共唱了三遍《萨拉姆毛主席》,库尔班大叔为他伴了三次舞,那天整个人民大会堂都沸腾了。克里木说:“今天我太激动了,我还要再唱这首歌,表达我们对党对祖国的感恩。”

從1958年库尔班·吐鲁木见到毛主席,到2017年习总书记给他的家人写信,时空跨越半个多世纪,一家四代与两位共和国领袖结下特殊情缘。

编辑 乐天

猜你喜欢
巴依库尔班毛主席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阿凡提的故事之巴依赔鸡蛋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阿凡提智斗巴依
毛泽东与库尔班,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千古佳话
库尔班·吐鲁木:一心想见毛主席
巴依输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