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优秀民族精神 与传统文化同行

2017-08-08 12:04高红燕
教育家 2017年2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德育传统

文|高红燕

承优秀民族精神 与传统文化同行

文|高红燕

济南市盛福实验小学积极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把民族传统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校内外专题教育和各项实践活动,努力把学校创建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秉持“雅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利用传统文化的浸润,做到“管理雅致、文化典雅、师生儒雅、品牌高雅;品德修养美、文化艺术美、身心健康美”。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指导思想,植根核心素养,体现民族魂

学校成立以高红燕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按照学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方案,检查落实“四有”,即有教材、有教案、有备课、有活动记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全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学校通过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优秀民族精神”为主线,结合山东省教育厅在《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以课题为引领,加大教研力度,打造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整合的大思路下,重点以课题为引领打造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围绕学校课程“一主双翼多元”的整体构思,即以“经典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和“艺体传统课程体系”为双翼的课程思路,有机融合多元选修课程体系,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最终达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理美、品格美”。

“楹联诗词”是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已践行3年时间,五、六年级学生现已能当堂应景赋诗;学校申报“楹联诗词”课题,不断进行摸索与探究。学校以申报“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整体规划与实施研究”的课题为契机,打造出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优化现有课程,避免课程之间的各自为政,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

我校周五特色走读选修课,开设书法、中国画、楹联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让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汲取修身养性的力量,外化为做人做事的良好行为。学校每周安排二课时书法教学时间,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每年举办一次规范汉字(硬笔、软笔)书写比赛和绘画比赛,提升学生的书写绘画能力。学校经典诵读表演队日趋成熟,表演项目《弟子规》《月之诗文》获得区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通过这一系列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文化修养大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了。

我校积极探索新形式,力求传统文化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了解传统文化。书法是我国古老而璀璨的艺术,太极是我国源远流长而蕴含哲学的拳术,我校将太极拳和书法操两种传统文化引入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运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熏陶中强身健体。

教研提升文化,我校语文教研组鼓励全体语文教师创新编排每周一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内容。语文老师们在选取经典读物的同时,加入乡土文化与历史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常识性内容,让学生接受博大的中华文化与艺术的双重熏陶。同时学校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组,承担专项课题,研究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生活处处儒雅风

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教学楼的四块主体雕塑,取自于管仲的“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分布校园各处的孔子传道图、经典名句等等,让一砖一瓦会说话、一草一木皆有情,学校就像一本隐形的书,使学生们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之中。

学校的每个楼层都设置文化介绍墙,一楼是“国学经典”名家名篇文化长廊,二楼“阅览天地”有倡导阅读的名言,有阅读休闲吧,三楼是“名家名篇”……让学生在课间自由阅览走廊图书角的书目,更能让“书香”时刻萦绕学生身旁。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投资十万元,建设了四个开放阅读点,每个阅读点选取不同的主题,为孩子们提供优雅、舒心的阅读环境。

打造书香校园,诵读传统经典

学校引导学生们有方向地进行阅读。在学生自由选择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各教研组老师针对本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不同阅读书目。低年级以《弟子规》《三字经》、中国神话故事传说类书籍为主,中年级则偏向于《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等易背易懂的古文名篇,高年级则侧重于《论语》《古文名篇》《世说新语》及四大名著原版等较有难度的文章。

每年四月是我校的“读书月”,四月的第三周是学校的读书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师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书签制作、读书手抄报比赛,让美术教育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颂祖国朗诵赛、优秀读后感评比,让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全校诵读大赛上,唱唐诗,跳宋词,诵元曲……形式精彩纷呈,师生们基于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各显神通,张扬个性,展现了“阅读经典”的风采。通过经典的滋养,使师生“语言文雅,行为优雅,志趣典雅,气质高雅”。

借助传统节日,植入德育教学

学校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如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网上大拜年”“网上猜谜”等网络文化活动;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山川河流、植树绿化等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员为主题开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承优秀民族精神之精华,凝传统文化魅力之瑞气,根植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内化于雅美教育办学理念。我们满怀希望,期待传统文化之花绽满校园。

(作者单位:济南市盛福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周彩丽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德育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