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会,做最赞的自己

2017-08-09 19:06陈亚其
中学生天地(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名册小组长学生会

陈亚其

曾几何时,大学的学生会对我来说,完全是个“传说中的地方”。有人说,学生会是个好地方,可以接触不少新鲜事物;也有人认为学生会太麻烦,只会让你心力交瘁。但我热衷于挑战新鲜事物,早在高中时便已明确目标:进入大学,一定要加入学生会。学生会这颗“梦之种”就这样在我心中落地、生根、萌发。当我上了大学,正式收到学生会的录用通知时,竟在惊喜之中生出了一丝恍惚:没想到我真的做到了,像做梦一样。

殊不知,被学生会录取后不久,兴奋与喜悦就被一系列困难与烦恼代替。我所在的人事部每年开学都要制作一本学生会名册,将各个部门从部长到干事的照片收集成册以作纪念。人事部一共10个人,分为3个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都需要一个小组长,由于其他同学都不太愿意做小组长,我便毛遂自荐。但很快,问题便接踵而至:首先是制作名册需要相应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但当时的我对此一窍不通;其次,如何协调小组内部的成员关系与工作任务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在初期,我就遇上了“哎呀,我很忙的,能不能少给我布置工作呀”“我明天有一个社团活动,小组讨论改后天吧”之类的情况。

唉,大家都推三阻四,那任务怎么分配下去呢?

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听了我的烦恼后,给了我两条锦囊妙计:“不会的可以自学,在大学里本身就需要培养自学的能力。至于大家对工作缺乏热情,你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工作分配是否合理,其次,你要学会做有魄力的领导,引导大家自觉完成自己的任务。”

于是,我一有时间就研究琢磨办公软件,有不懂的就上图书馆借书,咨询计算机专业老师,请教室友。我的勤恳付出很快得到大家的回应——不少成员从最初的不情愿,到后期主动替我分担任务。当学生会名册最终“诞生”的时候,我们激动得差点要哭出来:大学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呀!

我也开始重新斟酌团队管理、做人做事的技巧。以前,我有任务就直接下发给成员,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但现在讨论任务分配时,我会主动征询他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完善原有计划中不太成熟的部分。我们还会不定期地举行聚餐、出游活动,巩固组员间的感情。有小伙伴告诉我,之前她覺得我像“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但后来发现,我其实挺有人情味儿的。自然而然,组员的积极性与热情也提高了不少。

很多人刚加入学生会,就有着明确的目标:先做部长,然后竞选学生会主席。但是我并没有这么清晰的目标。我几乎把每一年的学生会时光都当作自己在学生会中的最后一年,唯一想的就是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去学着更好地做人做事。

现在我已经大四了,回想当初,我依旧欣赏自己的定位与心态。因为考虑的重点永远是如何把事情做好,所以我会踏实地完成任务,也因此得到了老师与部长们的信任与支持。每次在我觉得无法再坚持下去的时候,想想老师和部长们对自己的信任,动力又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假如大一当干事是一个学习的阶段,那么到了大二,晋升部长的我则要做更多的事情。当干事时,我贪婪地汲取知识、吸收养分、快速成长;而成为部长后,我就需要绞尽脑汁去协调学生会主席与部门干事之间的关系,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至于当主席的经历,就更加令人百味杂陈了。学生会主席一职,使我理解了过去无法理解的事情,也教会了我举重若轻地应对每一天的“突发事件”。做干事与部长时,很多时候我喜欢单打独斗,但当学生会主席后,我才发现一个人的战斗远远抵不上一支团队的齐心协力。只有在团队中,我们每个人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

要将这种团队价值最大化地凸显出来,就需要一位头脑清晰、经验丰富的领导者。没有一个人天生擅长拿主意,拥有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一切皆是日积月累的磨炼造就的。事实上,只要你脚踏实地,付诸行动,受得了委屈,扛得住质疑,必然能在学生会收获良多,那些高考前曾憧憬的美好都能在这里实现。

(采写:方 惠 蔡含瑶 顾奕俊)

猜你喜欢
名册小组长学生会
英国“首相离任荣誉名册”是什么?
分餐小组长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担负履约责任 贡献中国经验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俄罗斯:启动“贪官耻辱榜”
莫斯科编制腐败官员名册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