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建构起家校联系的新态势

2017-08-10 09:47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沙芜学校陈新福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信群共育家校

■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沙芜学校 陈新福

微信:建构起家校联系的新态势

■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沙芜学校 陈新福

手机微信网络社交平台凭借着语音对讲、随拍随传、文字转发的强大功能,成了人们日常交流、分享生活,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互联网+教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因此,有效利用手机微信网络社交平台,构建家校联系,形成教师、家长亲密沟通交流的新态势,创建网上引导、网下教育的新途径,是当前家校联系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微信群:家校联系的温馨港湾

每个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对于学生的个性问题大体采用“点对点”(即一个学生问题面对一个家长,网语“私聊”)的“窄化”方式,秘密、精准的传递学生的个性成长情况,目的在于关注、保护和呈现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发展过程。微信群的交流方式,有效地、友好地呈现学生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的成长状况,便于家长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实现家校共育,共同成长。但对于班级共性问题,学生精彩瞬间、教学资源共享等信息则需要通过微信群的平台统一发送,重在引发家长及时把握班级、学校总体动态,学习典型,增强教育自信,让其真实感受到微信群是一个温润心灵,温馨会话的精神港湾。

二、微信群:家校共育的学习园地

班级是学生网下教育的学习阵地;班级微信群则是学生、家长网上学习、家校互动的平台。因此,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是家校沟通、亲子共育的有效载体。它不是虚拟的,而应是学生网下学习、家校联系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的真实学习场。

“家庭教育首先是要让家长受教育”(《中国教育报》评论)。因此,家校联系不仅仅是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聆听家长对学校、教师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弥补中的不足,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家长重新接受新的教育,科学理性地学习、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氛围。

因此,利用微信群平台,引导家长相互学习,相互共勉,构建学习家园是激活微信群活力的重要路径,其基本形式如下:

成长点赞分享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目标,或阅读,或艺体,或品质,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有责任,有义务,推进学生个性特长能力成长的持续发展。如“百日阅读”“一小时锻炼”“每日一练”等主题化的成长技能培养,需要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持久力,磨炼学生坚毅的个性品质。作为微信群平台,班主任或家长可以推送家长“朋友圈”展示孩子成长的过程记录,达到家长共同分享,促进家校关注,以此达到共同教育,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的良好氛围。

经验交流共议式。“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管再优秀的学生,对于每位家长来说,都有着不同的育孩焦虑与困惑,正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们希望借助一定的圈子,倾诉焦虑,表达困惑,得到指点、安慰、劝诫,达到“听君一席话,甚读十年书”的茅塞顿开之悟境界。微信群中的家长在文化背景、孩子成长等方面有着“共同语言”,借助微信群这一平台,围绕着共同话题进行交流,分享育孩心得,汲取经验。如“作业不认真怎么办”“持续阅读怎么管”“零花钱怎么给”“玩游戏如何限制”等学生学习、品质养成的问题是每位家长可能遇上的焦虑与困惑。作为群主的班主任,利用平台选择适当的时间组织家长、学生或教师进行话题的交流,推送优秀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家校联系,不止在于“联系”的沟通协调,理解信任、信息发布,而更在于在“联系”的过程中享受温馨的服务,享受教育的历程,在“联系”的过程习得家庭教育的“试金石”。微信在家校联系中的使用,理应成为一种新态势。

猜你喜欢
信群共育家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海西诗享微信群
在线研讨:教师专业思考的引发和深入——从“扬州历史教师”微信群的一次争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