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小说特点述评

2017-08-11 02:33佟佳蔚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欧茨卡罗尔乔伊斯

摘 要:乔伊斯·卡洛尔·欧茨是美国当代重要的作家,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她以多产傲居文坛的同时暴力主题更是她作品的一大特色。本文从现实生活背景、美国文化以及美国小说传统三个方面分析其作品暴力主题,再利用《他们》展现暴力主题。

关键词: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暴力;《他们》

作者简介:佟佳蔚,女,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1

一、引言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欧茨在美国当代文坛一直以多产的头衔自居。目前为止已出版53部长篇小说,8部中篇小说、27部短篇小说集,6部青年小说,3部儿童小说,在文坛上获得了极大的殊荣。她的长篇小说《他们》(1978)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人间乐园》等5部小说曾得到图书奖提名奖。

如果读者对欧茨作品并不是十分了解,仅是从她的面容来看,你是很难想象出如此充满暴力场景的小说竟是会出自于如此瘦弱的小女子之手。同时,也有很多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中描写了太多过于暴力、血腥的场景,例如:强奸、凶杀、堕落等题材,认为她是一位通俗并且不嚴肃的作家。但是在她的文笔下,我们可以看出是借用暴力的场景来吸引读者,渐而引发对文本内涵深刻的思考。

二、欧茨作品中的暴力主题形成原因

在美国当代文坛,有很多的论调是关于欧茨作品中暴力主题:为何一位女作家会对描写暴力场景如此情有独钟?这和欧茨现实生活背景、受美国历史以及美国小说传统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现实生活背景

欧茨于1938年出生在一个条件很一般的家庭,恰逢当时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国民经济运行低迷。这对于欧茨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她幼时是被寄养在外祖父的农场里。略带血腥的农场生活给欧茨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暴力的萌芽,例如对牲畜的任意宰杀等。再加上当时的学习条件很恶劣,没有正规的学校,可以说那段日子过得非常悲惨。这样的童年时代为欧茨的写作主题和风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她于1961年在维斯康辛大学毕业后,和丈夫一起到底特律生活。而贫富差距是这座城市突出问题。黑人生活苦不堪言,与白人之间矛盾激化加剧,时常出现放火、抢劫、打砸等暴力事件。欧茨当时亲身经历了这些暴力事件,她又将这些黑暗题材展现在作品中。例如;《他们》中有描写底特律暴力场景的画面。

(二)美国文化以及美国小说传统

当第一批欧洲移民到新英格兰时,暴力的种子便深深地根植于这片土地中。欧洲移民们不仅要面对环境恶劣的原始森林,神出鬼没的野生动物还要与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开展争夺粮食、土地。此时,欧洲移民解决问题最快的方式就是暴力。18世纪末美国进入“西进运动”时期,对于边疆的拓展,暴力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直接而又快速。当不同的部落面对资源的争夺,边疆的拓展等问题他们的第一想法不是和平解决,而是死刑和武力。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文明取代了农耕文明。这时的暴力体现在白人对黑人的压制--南方的奴隶制。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奴隶制的合法性加重了白人对黑人暴力和欺压程度。

(三)美国小说传统

自然主义文学在美国从发生到鼎盛共历经20余年。它强调写实、客观,打破了以往的写作传统,采用科学视角--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人和社会之间的现象和行为。描写对象从上流社会转向到中下曾阶级。作品的主题大多是以人民生活疾苦,社会动荡或是工人暴动等为主。同时,哥特式小说在美国发展也比较迅猛。其中代表作家有福克纳和奥康纳。美国南方一向是以“暴力”著称,时常都会有抢劫、烧伤或者死刑的事件发生,而这往往也是福克纳和奥康纳的主题内容。欧茨向他们学习将暴力生活化。

三、《他们》暴力主题的体现

《他们》小说描写的是从1937年到1967年的美国社会现状。小说围绕母亲洛雷塔、儿子朱尔斯和女儿莫林展开。开头就像读者呈现暴力场面:十六岁的洛雷塔把她的爱人伯尼带回家中,并且把自己交给了他。但是第二天醒来,却发现伯尼死了。床上、地板和天棚都是伯尼的鲜血。洛雷塔知道这是她哥哥布洛克干的。但是,由于事发突然洛雷塔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就把警察霍华德·温尔德带回家中请求他把已经死去的伯尼尸体移走。霍华德在伯尼尸体面前将洛雷塔强暴了,以致她怀孕,成为了霍华德的妻子。在这样的情景下,朱尔斯就诞生了,与暴力结下了神秘之缘。 朱尔斯好像血液中流淌着暴力的倾向。在朱尔斯很小的时候就当着他的妹妹面放火烧了一个谷仓,面对着熊熊大火他没有丝毫的畏惧之情。打架、斗殴对于朱尔斯来说便如家常便饭一般。后来,底特律发生骚乱,他加入到其中,还打死了一名警察。

虽然朱尔斯是暴力的代表,但是他心中不想像父母那样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状态。他想从他们当中冲破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面对着底特律的暴乱,他感到自己全部已经枯竭的精力又重新复燃起来,让自己又一次的燃烧起来。但是小说到最后也没有明确表明朱尔斯最后的结果。但是,我们都知道他的梦想是缺乏实现的基础。

四、总结

暴力是欧茨作品中主要的主题。欧茨描写暴力的场景并不是像其他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为了制造文坛影响力,为她书籍销售开辟较为宽阔的道路。而是利用暴力这一面纱引起读者的好奇,引发读者思考主题后面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德伯.疯狂的美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蓝纯.乔伊斯·卡洛尔·欧茨其人[J].外国文学,1994.

[3]乔治·索雷尔.论暴力[M].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2005.

[4]刘莉.乔伊斯·卡洛尔·欧茨小说述评[J].社会科学版,2003.4

[5]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002.

猜你喜欢
欧茨卡罗尔乔伊斯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欧茨的成长、记忆与思考
——评欧茨的成长回忆录《逝去的风景》
路易斯·卡罗尔:《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乔伊斯·卡洛尔·奥茨作品综述
猫咪卡罗尔
论欧茨小说《他们》中的心理现实主义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乔伊斯《小云朵》中的叙述聚焦形式研究
狮王卡罗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