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学看淮河泥沙的形成及防治

2017-08-14 12:45黄霞
新课程·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植草植树造林泥沙

黄霞

摘 要:为了了解淮河泥沙的形成特征,如何防治它,从生物学角度对其进行评价。泥沙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滑坡和泥石流为前者,由泥沙引发的洪水灾害为后者,研究内容论述了泥沙的形成与防治,植树造林、植草等生物学上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泥沙;植树造林;植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至江苏省扬州的三江营汇入长江,干流长一千千米,其中淮滨境内七十千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年淤积于河底的泥沙成为沿岸人民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河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建筑材料,因此身价倍增。这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加之缺乏科学知识和环境意识,普遍存在滥采乱挖现象。长此以往,不仅打破了淮河及其沿岸固有的生态平衡,也给淮滨人民的经济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泥沙是哪里来的呢?是河水搬运来的,在河流上游地区,雨水把地面上的泥沙送进河里,河水带着这些泥沙以及从河岸、河底冲蚀下来沙石,一起向下游流去,进入河道,它有什么样的运动规律?

泥沙运动的模型:当水流进泥沙堆时,由于受水的黏滞性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沙料受到一个与水流平行的阻力,由于沙粒部分暴露在水中,因此一般不通过沙粒的重心。当水流速度较大时,水的黏滞性作用会使紧贴沙粒顶部的流体减速,并与表面脱离,在沙料背面产生压差阻力,这个力通过沙粒重心。

当水流动时,沙粒顶部和底部的流速不同,前者为水流的速度,后者为沙粒间渗速水的流速度,它比水流速度要小得多。沙粒顶部流速高,压强小;底部流速低,压强大,从面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这个力经过沙粒重心。因而沙粒受到推力黏滞力和压差阻力,这几个使它产生运动的力;同时受到重力,沙粒间的摩擦力和物理、化学作用引起的黏结力等阻止它运动的力。但当前者大于后者时,泥沙便由静止状态转为运动状态。

泥沙一旦运动起来,它又会有什么规律呢?由于流体会黏滞性,在河床底面。流体流速为零,而在外流物,流速等于水平流速v。从v到0之间为一个速度变,假如在这个梯度层中为一个沙粒,其上表面的流速比下面大,则沙粒上表面受到的阻力比下表面受到的阻力要大,这样沙粒将发生旋转,旋转时它表面附近的一层流体随它一同旋转,在沙粒的上侧,这层流体的速度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同,因此流速增大,在下侧这两个速度方向相反,流速减小,这样沙粒上侧的压强小于下侧的压强,沙粒于是就产生一个从下向上的推力。如果上推力大于重量,沙粒就会随流而下,不会沉积在河底。水流速越大,同样大水的沙粒受到向上的推力就越大,就越不家易沉积。相反,如果流速小,沙粒就容易沉积。

从上面分析看出,泥沙的淤积或运动与水流密不可分,淮河是季节性河流。4~9月份是多雨季节,为汛期,其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易出现暴雨。常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淮河上游从发源地至洪河口,落差达178米,占全河总落差的89%,比降是万分之五,比降大,水流急。因此,上游的泥沙很容易随着洪水输送到这里,而在洪河口至洪泽湖的中下游,落差仅16米,比降仅为万分之零点三,而下游则为倒比降。随着比降的降低,水流速度大大减小,因面泥沙特别是体积较大的河沙就滞留在比降小的结合部,長此下去,堆积成座的沙滩。这就是淮河淮滨段黄沙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丰富的资源带给淮滨人民的不仅是巨大的财富,由于泥沙淤积过厚,泄洪不畅,形成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十年九灾的局面。因此,如何根据泥沙运动规律和淮滨特殊的地形特点,扬长避短,化弊为利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紧迫课题。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有关部门把合理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1.在淮河源头上及上游地区防坝植树造林、植草,防止土壤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2.制定黄沙开采管理条例,首先做到科学合理地开采,应在河床较高,河心段开采,以保证河道畅通,增强泄洪能力,严禁在城市近郊,厂矿、港口附近,涵(单)口周及险工护岸,堤坝区域、桥梁附近开采;其次,应限量开采,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尽可能使开采量与再生产量达到平衡,这样对保护河床,防止河道改道也有好处。

3.淮河是沿岸主要的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源,每年的秋季枯水期时,水位低,流速小,由流体力学知识可知,沉积于泥沙中的有害物质不易排下,因此在此期间应严防工业及生活废水排进河道,同时沿岸各级政府及淮滨部门应协调起来,利用上游水库把水量流速保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及时排出有害物质,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卢荣景.代省长谈淮河中游治理问题[J].治淮,1988(1).

[2]徐时进.淮河水系水文水力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植草植树造林泥沙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泥沙做的父亲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生态植草沟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试验分析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植树造林共参与
石家庄市滨水生态园植草沟建设与应用效果分析
堤防植草现状与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