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轩变古笺谱》浅释

2017-08-15 20:02韩旭
中华手工 2017年8期
关键词:朵云轩画传

韩旭

1923年,日本学者大村西崖主持的东京图本丛刊会寻找到《萝轩变古笺谱》下册残本,并进行复刻。当时因缺少序引等资料,曾被误以为是清康熙年间浙江钱塘人翁嵩年所制。直到1963年,人们在浙西发现清代海盐人张宗松清绮斋旧藏《萝轩变古笺谱》全本,才知道这本笺谱由颜继祖辑稿、吴发祥刻印,随后被上海博物馆以16幅明清古画易藏。

《萝轩变古笺谱》分上下两卷,总计178 种笺画,首次使用了饾版拱花技法,也是现存的第一部笺谱,与明代崇祯末年胡曰从梓行的《十竹斋笺谱》合称中国古代笺谱绝代双璧。

1981 年,上海朵云轩按原有残本增“飞白”中的四种,依古法摹刻精印300 部。2012 年,朵云轩又重制300部,并据日本残本补足了“择栖”中的两种,皆编号发行。这两次印制,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萝轩变古笺谱》在中国版画史上的地位,也提升了它在文化界的知名度。

纵观已有的论及《萝轩变古笺谱》的文章,大多是颂扬饾版拱花技术的独到、发现过程的玄妙,却极少论及笺画自身的内容与价值。笺画虽为中国古代木刻之一种,却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不像《西厢记》《三国演义》的插图,依附于曲词与小说的情节而存在,也不是为《天工开物》《园治》等实用书籍做说明的配图,甚至也不与《梅花喜神谱》《芥子园画传》同类,并非为了教人学画而去作画、辑画。笺画之优者,在于立意为先,表达的是绘刻者自己内心的观照,也恰在无意中折射出当世的人间之道。因此,《萝轩变古笺谱》才足以流传千古,人尽知美。

猜你喜欢
朵云轩画传
《永远的校长——钱伟长1983—2010年画传》推介
朵云旧藏精品呈现朵云春拍
画的滋味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非遗视觉:朵云轩木版水印
选自《陈忠实画传》
朵云轩:举槌庆生115周年
《逝者如斯:杨宪益画传》
如何看待画传跟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