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乐读与善读中成长

2017-08-16 16:47徐尾珠
文理导航 2017年22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兴趣

徐尾珠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兴趣;能力;方法;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意在课内外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审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题海茫茫、支离解析、不闻书声已是司空见惯。因此,语文教学回归到读,尤其是高效率、高质量的自主阅读是落实新课程的关键,那么应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如何能让学生更为高效地阅读呢?

一、营造美的意境,让学生乐于阅读

1.塑造美的形美,让学生好于阅读。美的形象可以唤醒学生美的意识,给予学生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仪表美、语言美、道德美。注意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仪表、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有声情并茂的范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可以充分调动听、视、触、嗅、味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创设的意境,感知美的存在。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一段,教师可以通过美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去感受百草园童话般的美,感受孩童稚嫩的心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无忧无虑童年的向往。学生通过美读感受美的同时,还能够领悟文字中的闪光和精神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哪还需要我们费尽口舌、声嘶力竭地去分析呢?

2.营造美的意境,让学生乐于阅读。初中时代正是青少年醉心于诗歌的季节,若能把音乐适时引入初中语文阅读,必将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乐于阅读。

首先,可以将配乐引入朗读。合理的音樂辅助,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净化他们的心灵。比如在学习《黄河颂》时,在课前简单介绍创作背景后,自读诗歌时可播放《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雄壮、热血、充满激情的背景音乐,加之文中的描写,黄河的磅礴气势赫然眼前,中华民族的屈辱抗争史再现面前,将文章内容、情感和音乐形象融为一体,很好地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在营造氛围的同进,也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时,可选用《漫步神秘园》配乐,悠扬的曲调,更有人间至美的感情,配乐的朗读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情感,在音乐的催化下,让人动容。

不少的流行歌曲已有中国诗词的元素,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便可巧借这些歌曲嵌入学生的阅读。如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时,可为学生播放或由学生吟唱王菲演唱的同名歌曲,在幽远的意境中,学生既受到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又顺利地记住了这两首词的内容,而且印象尤深,久久不忘。教学《愚公移山》时,可让学生一同歌唱江涛的同名歌曲,“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通过歌曲恰当表现愚公精神,又让学生乐于学习,让学生有美的情怀,有学的兴趣,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趣味盎然。

二、立足课堂指导,让学生善于阅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途径很多,可以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可以实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相结合,也可以注重阅读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并且还应适当的进行评价,以利于学生更快提高阅读能力。

1.巧妙地设计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自我设计一些问题,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善问并能试着解问,事实上“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来自——“问”,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善问的话,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也就非常明显了。

例如:在学习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仅此一问便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书”的双重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2.高效地示范阅读。自读是教读的基础,也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教读过程中,示范的作用能给学生以正面的启迪,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实际上这一过程中,还可实行批注式阅读,即:自读——批注——交流。“自读”学生自己阅读文本,“批注”自己的随时所感,手有所动,“交流”是自己的所得能给他人带来的智慧的碰撞。

例如:把《社戏》作为指导阅读方法的典范性引导,教给学生阅读小说这种体裁的方法。小说的学习重点便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教学亦是围绕这三要素展开三步教学,学生对于如何学好本单元其他几篇文章有了借鉴,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后面几篇课文时,采用在文旁空白处加批注的方式,或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的方式,看一看自己的智慧如何,或者给作者提几点建议。通过以上的实践证明,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很好地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次证明“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的实用性。

3.适时地评价阅读。初中阅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很重要,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着重加强定性评价”。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公正全面地描述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

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并能适时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指出努力的方向,树立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只要有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不难想象,经过老师的多次评价和鼓励,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地加强,会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

三、重视课外积累,让学生恒于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要求学生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反复运用课内所得到的方法,从而能够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真正地把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大语文教育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好语文,积累是一个关键环节。落实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宽阅读渠道,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大幅度上升。在学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中,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不外乎就是要指导学生好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离开了读书就谈不上培养语感,犹如离开了游泳池,就谈不上学习游泳。

总之,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的知识,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潜能和素质的发展,是关乎学生成长的重要事情。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兴趣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