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链的输家

2017-08-22 23:15董尹
支点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育系英文名户口

董尹

核心提示:一个自信的人,从不将自信建立在对他人的鄙夷之上,也不会将自信建立在向下的比较之上。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句对大学各系经典的调侃:“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这样的事情,如今有一种“时髦”的说法,叫鄙视链。

这几天,站在鄙视链金字塔顶端的,是北京各大相亲公园里替儿女找对象的大爷大妈们。确切地说,是儿女有北京户口的大爷大妈们。他们眼中的标准,学历、房产、地域当然是硬性的“交易筹码”,但所有这些都比不上户籍这个核心条件,“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的话题,也随着《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曝光而登上微博热搜。

在这个相亲鄙视链条上,“京籍京戶”、“中心城区及教育高地房产”、“男性海归”、“女性本科”,被认为是相亲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指标,高高在上,可以“俯视”其他一切众生。

只要存在差异,就存在鄙视链,但当你站在各大公园的相亲“简历”前,才能深刻感受到那种无法言说的荒诞感。在那里,你绝对感受不到关于婚恋的各种美好,门当户对是铁律,高薪和学历都比不上一个110开头的身份证,婚姻的核心不再是声气相投的人,而是北京户口和海淀学区房冷冰冰的结合。

鄙视链无处不在。如果你觉得大爷大妈们这么做太过现实,没有人情味,那你一定是没看到过教育鄙视链。

早前一篇《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外教的幼儿园》文章描述,一个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没有英文名的孩子一起玩耍,因为在她看来,没英文名体现了家庭对孩子国际化教育不够重视,进而推断出孩子家庭财力不够,父母没有见识,所以不值得结交。

不知何时,鄙视链这个词被频繁地用在教育上,幼儿园鄙视链、学区房鄙视链、旅游地鄙视链,甚至还衍生出了动画片鄙视链,金字塔尖的是最新的原版英文动画片,其次则是欧美日韩引进的中文配音动画片,最被鄙视的则是那些看国产动画片的小朋友。这条鄙视链真可谓是“从娃娃抓起”。

不知何时,很多人喜欢通过踩在别人头上找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即使无法用金钱、权力、知识、年龄来排序,还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地鄙视别人,抬高自己,这不正是有些键盘党们的所作所为吗?

在鄙视变得公然和无所顾忌的当下,似乎不鄙视别人就无法衬托出自己高端的优越感。

殊不知,优越感多来自于无知或缺少怜悯。我们都希望孩子变得独立、自信、有素养,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无可厚非,但强行高配的同时也毁了孩子的心智,所以我们才不时地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攀比:要高档车接送,爸妈接送要着装精致,要名牌服饰和玩具……所以,在你以英文名、动画片来教育孩子的同时,你便已然输了。

婚姻亦是如此。梁实秋说过,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物质基础不可少,但明码标价的婚姻也绝不可取。

鄙视链的产生,多源自自身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然而,如果安全感来源于比身边的人强,又有何用?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内心的自信。而一个自信的人,从不将自信建立在对他人的鄙夷之上,也不会将自信建立在向下的比较之上。(支点杂志2017年8月刊)

猜你喜欢
教育系英文名户口
马晓军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教育系“童声合唱美育浸润项目”喜获2019世界合唱大奖赛金银奖
长治学院教育系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英文名
八类无户籍人员可登记户口
2014年音乐教育系综合音乐会
北京户口的适龄儿童也可在京享受义务教育
取个动听的英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