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7-08-28 19:45陈凤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21期
关键词:腰丛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研究

陈凤萍

[摘要]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而试验组采用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拔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瑞芬太尼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苏醒及拔管时间缩短,疼痛、躁动发生率减少(P<0.05);试验组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更为稳定(P<0.05)。 结论 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用药少,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 全麻;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1-0093-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lumbar plexus-sciatic nerve block in elderly hip replacement

CHEN Fengpi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Yul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Yulin 5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lumbar plexus-sciatic nerve block in elderly hip replac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7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cheal intubation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lumbar plexus-sciatic nerve block. The intraoperative anesthetic dosage and changes in vital signs before and after extub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ropofol, fentanyl, vecuronium and remifentanil were le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evival and extubation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and the incidence rates of pain and agitation were reduced(P<0.05); the vital sig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ore stabl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lumbar plexus-sciatic nerve block method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has less medication, which can better maintain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Lumbar plexus-sciatic nerve block; Hip replacement; Clinical study

人工髖关节置换术属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一种,多用于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因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导致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安全等问题备受重视[1-2]。全麻一直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麻醉方法,但其引起的并发症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当前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我院对进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分别采取了普通全麻和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旨在探讨出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更安全的麻醉方法,为以后的临床诊断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所有患者皆为创伤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处于1~3级[3]。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慢支6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5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慢支5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以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要使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支气管炎等并发症的治疗达到麻醉条件,签署麻醉意愿书,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BIS值和心电图;常规备阿托品、麻黄碱、咪达唑仑等抢救药物;准备好全身麻醉所需用品。

1.2.1 试验组 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同时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患者取患侧在上侧卧位,棘突中线与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相交点一旁5 cm左右处为阻滞穿刺点。消毒后局麻,用超声仪辅助定位,用10 cm的绝缘针引导至腰肌间隙腰丛旁,刺激脉冲频率为1~2 Hz,起始电流强度1.0 mA,逐渐降低至0.3 mA,引起股四头肌收缩、膝盖颤动,进针深度8 cm。实施坐骨神经阻滞,以股骨大转子和髂后上嵴连线中点与垂直线和骶裂孔连线的交点为穿刺点,在超声束引导下穿刺,局麻后垂直进针,引起足背伸。腰丛穿刺点注入0.3%罗哌卡因35 mL,坐骨神经穿刺点注入0.3%罗哌卡因15 mL。患者改平卧位,经静脉依次注入咪达唑仑0.02~0.04 mg/kg,芬太尼3~5 μg/kg,丙泊酚2~2.5 mg/kg及维库溴铵0.07~0.15 mg/kg诱导插管,术中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

1.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静脉依次注入咪达唑仑0.02~0.04 mg/kg,芬太尼3~5 μg/kg,丙泊酚2~2.5 mg/kg及维库溴铵0.07~0.15mg/kg诱导插管,术中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苏醒及拔管时间,疼痛、躁动例数及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行t检验;不同时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试验组手术用时(122±9)min,对照组手术用时(124±7)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所用的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瑞芬太尼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30 min内躁动、拔管、疼痛、清醒及苏醒、拔管时间比较

试验组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后30 min内疼痛、躁动症状、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拔管、清醒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插管前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对照组插管后5 min、30 min、60 min及手术结束拔管后5 min的心率、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在插管后5 min、30 min、60 min以及手术结束拔管后5 min的心率、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现代麻醉学的不断发展和监护设备的不断更新,全身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但是,此法由于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存在产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而且由于手术刺激程度不同循环系统波动较大,特别是老年人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用此法存在不少隐患,这些隐患影响患者术后恢复[5-6]。

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除发出分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下列分支分布于腹股沟区及大腿的前部和内侧部,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至第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7-8]。第4腰神经前支的余部和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腰骶干向下加入骶丛[9]。腰丛阻滞用于大腿上部以下部位几乎所有外伤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由于腰丛阻滞仅阻滞其主要分支,而下肢大腿的后侧、小腿外侧、足部皮肤受坐骨神经支配;坐骨神经尚有小分支至髋关节,膝关节及完全支配踝关节[10-11]。因此,老年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麻醉采用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最佳[12]。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结果提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麻醉用药少,效果较为理想。究其原因,可能为神经阻滞在外周阻断了痛觉的传导,使术中全麻药用量减少,降低发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并发症风险,减少循环系统波动[13-15]。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同时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定位更准确,也不需要借助患者的描述,效果非常明显。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法存在着不少优势。在两组患者的对比中,试验组患者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所用的全麻药物的剂量都少于对照组,术后躁动、疼痛的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清醒、拔管的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插管后5 min、30 min、60 min及手术结束拔管后5 min的心率、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试验组患者在插管后5 min、30 min、60 min以及手术结束拔管后5 min的心率,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無明显变化。因此,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法能更好的维持患者的平稳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纯波.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9):2976-2977.

[2] 彭周全,张卫,马艳丽,等.术前股神经阻滞用于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3):314-316.

[3] 彭周全,张卫,李丽伟.下肢神经阻滞联合全麻与全麻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12):1498-1499.

[4] 郭燕芬,冯顺华,韩超,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23):2925-2926.

[5] 周尚尤,张旭辉.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4524-4526.

[6] 王开岩,衣秀娜,邵伟.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并术后自控镇痛对老年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谵妄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0):975-978.

[7] 胡小雪,谢晓阳.喉罩与气管插管对手术患者心血管循环影响的比较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6(17):2400-2401.

[8] 钟雪平,李井山,陈润江,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8):43-45.

[9] 蒋宗明,丛昊,仲俊峰,等.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9):1056-1058.

[10] 王俊安,汪春英.臂丛神经阻滞与全麻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1082-1083.

[11] 李同,严蓉,王骏,等.七氟醚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3):285-286.

[12] 严关娟,楼小侃.不同镇痛方式在应用低分子肝素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比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4):396-400.

[13] 李友安,吴勇.老年下肢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中应用罗哌卡因腰椎及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优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9):1227-1233.

[14] 邓略初,罗绍金,朱怀郡.老年髋关节置换过程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血液动力学差异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3):1984-1988.

[15] 余洁.喉罩浅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骨科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江西中医药,2013,2(5):34-35.

(收稿日期:2017-05-07)

猜你喜欢
腰丛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