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第一文状元的青岩印迹

2017-08-30 16:09陆青剑
藏天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青岩石板状元

文/陆青剑

云贵第一文状元的青岩印迹

文/陆青剑

◎青岩古牌坊 乔啟明 摄

秋雨淅淅沥沥落在光溜溜的石板上,来往穿梭的游人小心翼翼地迈开步子,生怕石板变成溜冰场。顽皮的孩子则不以为然,狂跳奔走,左冲右突。大人们见如此这般疯玩竟无半点闪失,于是惊叹一番,就不由地想起自己小时候原来也是这样胆大无忌。

时空对隔,一百多年前的石板路上,有一个脸色红润的孩子也如现今的孩子那样快乐地飞奔。孩子没有父亲,玩起来疯劲十足。他和小伙伴们从东门跑到南门,从西门跑到北门,整个镇子成了开心游戏的战场,挥洒不完的精力让镇子充满了勃勃生机。

脸色红润的孩子叫赵以炯,和他一起疯玩的小伙伴没有时间去想,他为什么回家后就埋头苦读,没有父亲的家庭似乎却比别人家更加严厉,读书成了玩耍之外的第二大事情。虽没有“头悬梁,锥刺股”那样的惩读,但没日没夜的书房坚守,让小伙伴们觉得赵以炯这个家伙有时实在是有些无趣。只有和大家在一块儿的时候,大家才觉得他是入流的,符合时宜的。

为了不让赵以炯脱离游戏队伍,小伙伴们时常在赵宅门口的不远处地打着口哨。尖锐的哨音让在家中读书的赵以炯的心摇晃了一下,眼睛不由投向窗外。赵以炯的母亲赵氏大步流星地奔到大门口,横眉,垮脸,叉腰,不怒自威,孩子们见状蛇一样梭到小巷的拐角,等待时机再次呼唤。事实上,宅子里面和外面的神气已经贯通,童心要飞翔,怎么能挡得住?

赵以炯属于很会安排份内事份外事的孩子,玩的时候像一只猴子,读书的时候像一根树桩,尽管他不愿意自己是一根树桩。殷实的家境为他的读书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小伙伴们之所以未能像他那样心无旁骛地埋头苦读,是因为温饱和生计的逼压。他与小伙伴们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大,光绪五年(1879年)在乡试大考中夺得第十名成为举人后,青岩的石板路就很少看见狂奔撒腿的赵以炯了。安静下来的赵以炯一心读书,得到贵阳当地许多名家如前任贵州学政韦伯谦、贵山书院高师黄芷衡等人的亲自点拨辅导,因此学识增长很快,老师都觉得智慧过人的他不到大山之外的世界去证明一番,是不可理喻的。

赵以炯的证明之行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现重大转折,那一年他和兄弟赵以进京参加会试,向更高的殿堂进军。当时考试的题目是《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题目虽长得没有道理,但贵阳学子赵以炯却脑洞大开,所作之文本被加批为“扬之高华,按之沈实,坚光切响,无懈或攻”,可见文章的质量,获得参加殿试资格已成必然。赵以炯虽然信心满满,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能在殿试中他获一甲第一名。这第一名就是状元啊,天下的状元有几个?每次殿试就一个。揭榜的那一刻,赵以炯有点喘不过气来——难道,他就是云贵两省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郎?

◎古建筑静静诉说着青岩古镇过去的时光 廖迅 摄

◎在青岩古镇,有时老街安静得让人想打瞌睡 廖迅 摄

对被人视为蛮荒之地的贵州来说,赵以炯的横空出世无疑是一个响亮的炸雷,这个炸雷让那些江南子弟从此对贵州文士刮目相看。当时在京城担任监察御史的贵阳人李端喜不自胜,写下一副楹联祝贺:“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喜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道出贵州人走出大山发出声响的迫切心情。

赵以炯考中状元并非偶然。当年他和小伙伴们在青岩的光石板上疯闹的时候,自己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智了。他写的“咏刺梨”一诗,让饱学诗书的母亲赵氏大喜过望:“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多么有气势!光绪八年(1882年)和堂侄赵沅香进京应试进士落榜,但他毫不气馁,在返回青岩继续苦读时就暗暗发誓:“一上上到赵家楼,目击江翰气横秋。眼前若无三山堵,看破江南十二州。”与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何曾想象出如此高远的天地?在保和殿参加殿试时,光绪帝出上联:“东津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能为摘星汉?”他马上对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愿作探花郎。”这样的文字,不再是青岩光溜溜的石板,青岩轻悠悠的白云,而是一种具有超越意识的人生抱负了。

以往人们认为黔地无文人,赵以炯一亮相,诸多具有贬义的看法立马改变。所以说,赵以炯考中状元,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历代状元殿试对策观止》中对赵以炯对策如此评价:“今读赵状元对策,其博学多识,理密慎思,文笔流畅之处的确不亚于别的状元策。”曾任中国驻日本公使的贵州名贤黎庶昌在《赠赵殿撰序》中说:“自顺治甲申迄于今上戊子,凡三百四十五年,举状元者九十八人,东南大省、县或至数人,而西南边缴之地至乃合数行省旷数百年而不得一与,又何其难也!”

赵家教子有方,但如果赵以炯不争气,中状元大魁天下的美事必定与之无缘。争气有很多种诠释,但不管如何演绎,孩童时代在青岩小巷光溜溜的石板上穿梭往返的身影,彰显的是童心获得巨大活力的多彩生命。生命不多彩,一切终将归于死寂。

赵以炯这个状元没像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有着重大的人生机遇,他在中状元后被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后多次转岗,始终在教育部门担职,最后一个职位是学古书院的主讲。今人怀古,不会为赵状元的仕途感到遗憾,反倒觉得他是一个热爱家乡的学子。当年他回到青岩后继续在书院讲学,直至去世再也没离开过青岩一步,可见他的心之风筝一直在青岩的天空上飞翔。那些光溜溜的石板,映照出历史的轮廓甚至线条,更映照出一位学子人生起步的浅浅履痕。

◎状元赵以炯想不到若干年后家乡会热闹成这样 廖迅 摄

今天的赵宅,低矮,潮湿,不再具有当年的书风灵气。遁着后人刻意搬上去的文字,发现许多充满童趣的细节亦被淹没,欢快的笑声隐入时空,只剩下一阵阵的叹息和隔空对饮的假斟。许多文史钩沉,被今人以文字以图片的形式来或缓慢或激越地叙述,以表示那一个热闹的曾经,那一个热烈的过往。赵宅沉寂,过去的一切不复再来,唯有今人的不断瞻仰,在证明青岩的日子确实沉淀已久。

责任编辑 陈 艺

猜你喜欢
青岩石板状元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lidar optical system for large field of view scanning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石板街
状元饼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青岩古镇
千年红檬 诗意石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见闻
神奇的石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