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从建幸福家庭档案入手

2017-08-31 21:05提慧
教育 2017年33期
关键词:幸福家庭共育笔记

提慧

家庭与学校好似风和帆,帆借风力,风助帆行,惟有风帆合力,才能助船儿驶向梦想的彼岸;家庭与学校又好似阳光和雨露,阳光照耀,雨露滋养,有了雨润光照,小苗儿才能茁壮地成长。自开展家校合作共育行动以来,我校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我校地处镇区,很多家庭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家中剩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我们班就有好几个孩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均不在身边,一年半载才回来一次。还有几个为半留守儿童,父母偶尔回来一次,多数是打打电话。留守儿童们心里的孤单与无奈常常找不到地方寄托。

伴随着“家校合作共育活动”的启动,我在班上进行了试点实验,具体模式就是建立《幸福家庭档案》,让家长和学生分别填写“幸福家庭笔记”,通过档案记录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一模式,我充分感受到了两个不一样。一种是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有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互动;另一种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通过这样特别的倾述方式,向我表达了心中的煩恼。我每次都是有喜有忧地看完他们的分享。在成长笔记中,那些留守孩子对我非常信任,真实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了倾吐。作为老师的我,根据笔记里的记录及时做到了有效地和他们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一个个心灵孤单的留守孩子走出了烦闷。

一次,我按照惯例,认真地读着学生写在《幸福家庭档案》里的笔记:

今天,我感到极度伤心和自卑。外婆每天好似厌倦了我的问题,今天,她又对着我一阵乱骂,把我弄得一头雾水。本来我今天的心情很好的,画画也得了好成绩,居然被外婆这样无情地打破了。我不想要这样的外婆!我想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今天是周末,我盼望着爸爸妈妈回家看我。可是,我上午一直在家等,下午出去又回来,出去又回来,仍然没等到他们回来的身影。

看到这样的笔记我很心疼!作为老师,在这位孩子的批语里,我也只能寥寥几句,安慰一下孩子而已,不忍去打扰他的那份坚强。所以,我把目标放到了孩子妈妈的身上,我把孩子的笔记拍照发给了妈妈,他妈妈很快回复了,感慨说道:“老师,这都是我们的不对,没有和孩子多沟通交流。我们一直以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没有想到孩子在外婆家会有这些烦恼。谢谢你给我们的提醒!”我和孩子妈妈在微信里聊了很多,告诉她孩子其实最渴望的是能在爸爸妈妈身边上学,他有几次都在笔记中写道:“我好想爸爸妈妈能在我身边陪着我学习啊!”后来又向孩子妈妈提议说,希望他们以后能多陪在孩子身边,多多参与到我们的家校合作共育活动中来。

没过多久,孩子又写了这样的笔记:

今天是11月27日,是我妈妈的生日。下午,妈妈一回到家,我就去给了妈妈一个热情的拥抱,嘴里便自然滑出一句出自内心的话“生日快乐!”晚上,妈妈准备亲自下厨为家人做几道菜,外婆和小姨在旁边为主厨打杂,爸爸则给妈妈和我都准备了礼物。当饭菜上桌时,每一口都是那么温暖,每一口都是那么快乐,每一口都是那么温馨。好久没吃妈妈烧的菜了,此时更感觉,妈妈在身边真好!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家校及时沟通带来的教育行为微变化让孩子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心教育让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的温暖教育让孩子的情感缺失得到了补偿,坚持推进家校合作共育,学生就会在校内和校外接受连贯的教育,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进而主动学习、快乐生活,家校氛围就会更加融洽。

《幸福家庭档案》这一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无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这种模式在父母长期在身边的学生家庭推广似乎有些“含蓄”,家长在家校合作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

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发挥“指挥官”作用,指导家长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家校合作共育中来。因此,我们推出了《家教故事汇》这一模式。该模式要求家长和学生定期分享自己家庭教育中的轶事,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经验;可以通过讲故事、演小品、编歌舞、画图画、拍视频等方式分享,学校筛选出内容积极丰富、诙谐幽默、意义深刻的家庭故事,定期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法在学生家长中分享传播,并给出指导意见,指出其中的长处或不足,让家长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可以借鉴。

有一次,两个家庭共同表演了一个小品,让我记忆深刻。故事大概是说周末了,两个家长分别带着孩子出去玩,在公交车上,两位家长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有很大差别。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对比,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给老师、学生、家长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次,一位学生的妈妈通过微信,分享了一段小视频。视频里是该学生模仿喝醉酒之后的爸爸是怎么说话的,只见视频里学生一手拿着烟,一手握着酒瓶,头发散乱,衣衫不整,走路东倒西歪,嘴里则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把大家逗得是前仰后合。后来,学校联系到了孩子的父亲,并把视频放给他看,孩子的父亲在看过视频之后也十分震惊,没有预想到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们娘俩带来如此巨大的伤害,决心以后一定改正。又过了一段时间,该家长又分享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父亲带着孩子在春风中、在阳光下、在田野里恣意地奔跑嬉闹,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

通过以上几个故事,我们发现孩子的成长既需要学校的“智”育,也需要家庭的“德”育。学校在家校合作共育中不要高高在上,要逐步弱化教师教育,强调家庭教育;家长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重视家校合作共育。这种教育让孩子幸福,家长幸福,老师也幸福。综合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学校的态度不可居高临下,要平易谦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是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才会与家长联系密切些。这样一来家长在与学校的沟通中,就会带有一些情绪。其实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孩子犯了错,大多数的家长应该比老师更着急。因此学校在与家长的交往中,要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合作气氛,这样才能拉近双方的距离。

其次,家长的态度也要端正,要积极主动。在儿童入学之前,家长都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但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有的家长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学校,这是不理智的。对于每位老师,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每天还要处理零零碎碎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光靠老师和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孩子放学回家后继续接受家庭的教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互通性、连贯性。这离不开每一位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最后,要让孩子明白学校和家长都是真心爱每个学生的。作为教师,要关心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使家长引起共鸣,愿意主动帮助孩子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作为家长,要爱护孩子,晓之以理,教给孩子对老师要常怀感恩之心,告诉孩子在学校也能得到和在家里一样的关爱。

总之,家校合作共育的持续开展,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一切棘手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江庄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幸福家庭共育笔记
寻找“莫愁·幸福家庭”照片选登
寻找“莫愁·幸福家庭”照片选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幸福家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幸福家庭亦需防范风险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