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健康疗养产业与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相互关系

2017-09-01 10:26侯德华顾先峰王越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

侯德华++顾先峰++王越

【摘要】:根据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患病比重逐年增长,青年、中年阶段成为疾病的高发时期,过度的压迫感成为诱发疾病的元凶之一,而森林系统是人们缓解外部压力、释放紧张情绪的最佳环境,森林康养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提出的健康疗养新途径之一。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健康疗养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究,以期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基础设施;功能分区;准确定位

1、森林康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宣传力度不足,对森林康养理念没有足够的认识

森林康养是当前阶段林业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一种绿色健康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森林康养的模式兴起于国外,我国引进这一开发理念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社会认知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种认知的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传统观念中,健康养生的主要受众群体为老年人、病人,处于中、青年年龄段的群体,森林康养的普及程度不高,部分群体认为疾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医疗机构,患病后再治疗,缺乏疾病预防观念,增加维护健康的成本;其次,部分林业管理阶层由于缺乏专业化指导,对森林康养的认识程度不深,在具体的推行阶段,缺乏有效的管理,宣传力度不足。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各级林业管理单位、旅游部门、医疗领域等相关政府机构,应强化森林康养的宣传力度,提升职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水平,转变人们的传统健康管理理念,保证森林康养的发展进程。

1.2森林康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森林康养的建设时间较短,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部分林区公园的服务功能不足,景区游客的旅游体验差。森林景区、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景点环境受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深,一旦出现降雪、降雨等天气,会造成游客通行难等问题;第二,服务设施的建设存在不足,后勤保障难以实现,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观感、体验质量;第三,由于森林占地面积广,多处于偏远地区,使得景区内部的水电系统、网络设备等设施建设程度不完善,人员负载能力差,尤其是受地质条件的影响,一些居住区、活动区时常会发生供水、供电不足的情况;第四,景点开发不均衡,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形成完整产业结构链,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限制了林区的开发。

2、森林康养的发展趋势

2.1分区开发成为促进森林康养发展的新途径

相关学者认为养生旅游根据对旅游群體产生的作用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七种功能,包括:养生文化体验功能、疗养身体、转变生活方式、延年益寿、疾病治疗、减轻患病程度、强身健体。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划分为医疗、养生、生活方式体验三部分。在相关单位进行森林康养的项目建设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将其划分为相应的功能区,明确景区建设的重点,帮助游客合理规划需要路线,提升森林康养的效果。如,一些森林公园人文建筑较多,可以设计以养生文化为主打的旅游计划,建设完善的服务设施,提升用户体验;在生活体验区,开设采摘项目,使游客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同时,可以根据景区特点,组织参观特色景点、举办探险活动等方式,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建立体验型养生基地,林业、旅游单位可以通过开发森林浴、天然氧吧等原始森林资源的养生功能,提升林区的医疗效果。

2.2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是开发森林康疗的重要前提

要想实现森林康养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强化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夯实基础。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应该将其放在建设的首要位置,保证各景点、功能区的公路通畅,是降低气候变化对通行影响的有效途径。在开展景区内道路建设项目时,相关单位应选用硬度较强、抗侵蚀、韧性强的建设材料,先建设主体道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区施工,保证道路设施建设的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景点的建设时,根据气候的不同、功能分区的不同,培育与景区配套的林木,提升观赏效果。一些游客住宿比重较高的林区,可以通过与周边住宿公寓、酒店合作的模式,实现园区功能区与住宿区分离的模式,保证森林康养的养生、医疗效果。构建光纤网络,保证区域内网络设施的完善也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在养生功能区中,服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康疗的讲解,帮助游客缓解压力、释放负面情绪、调节心态等,加强景点的交流、通讯功能。

3、加快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综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3.1准确定位

由于森林康养在中国兴起不久,规划与开发相对滞后,需要了解先进国家的开发思路和设计,对森林康养场所进行准确定位。如森林公园总体定位为“文化+运动+养生”模式,在打造过程中必须坚持四大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在经济发展中要始终保护好生态,打造低碳生活。二是坚持医疗保健,在发展康养产业中引入医疗保健设备,真正起到森林保健作用。三是坚持地方特色为主,把具有民风民俗、森林食品等地方特色融入到森林康养产业中,打造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四是坚持高端打造,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森林康养目的地。

3.2强化营销

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森林康养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提升森林康养知名度:第一,开展广告传媒,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有影响的大众媒体刊播广告。第二,开展公共传媒,免费提供拍摄外景场地、参加公益活动、为中小学提供优惠科普旅游活动等。第三,参与活动促销,与风景名胜区联合宣传,联合促销,实现旅游资源互为依托,旅游产品优势互补,经济利益共享。第四,开展网络促销,建立森林公园网页,力争与各主要网络索引和热门网站“建立友情链接”。

结语:

将森林康养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共赢发展,是保证森林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提高景区利用效率,强化国民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针对当前阶段森林康养面临的社会认知程度不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相关林业、旅游、医疗等政府部门应提升森林康养理念的宣传力度,对景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域划分,强化道路交通、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准确定义森林康养的发展道路,保证政策支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为林业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福丽,张继梅,王海荣.公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旅游的认知现状及成因探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7(4);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5G应用是“王道”
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全球云IT基础设施收入 一季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财政部对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征意见
高科技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