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Hour书吧多一个小时享受当下

2017-09-03 05:06罗博文罗博文部分图片由店家提供
城市地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张姐书架上书吧

文+罗博文 图+罗博文 部分图片由店家提供

25 Hour书吧多一个小时享受当下

25 Hour Book Bar Enjoying Yourselves with Reading

文+罗博文 图+罗博文 部分图片由店家提供

人们喜欢听故事的强烈欲望,恐怕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在小酒馆的火炉旁,吹牛大王明希豪森男爵正讲述着他那些神奇的冒险经历,听众全神贯注;在意大利口头相传的民间故事则经久不衰,还被伊塔洛·卡尔维诺编成了《意大利童话》……我想,这种形式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除了人们对故事本身的兴趣外,恐怕还有两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分享和交流的渴望,而现代书店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证明。对于不少读者来说,书店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阅读场所,它还是休闲生活的妥贴去处,亦是聚会的中心。

还没正式开园前的鹅岭印制二厂人烟稀少,平时除了少数私家车辆,就只有829路公交车经过。当小型巴士行驶在狭窄的道路上,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的树木,它们以近乎野蛮般的姿态生长,曲折而又枝繁叶茂,挡住了中午炙热的阳光。

在印制二厂站下车,过个马路即到25 Hour书吧。没有奇怪的广告语和大面积LOGO,书吧门口只挂了一个简洁的店牌。径直走进去,连推门都不必,随时敞开的大门好像在告诉来这里的人们:永远欢迎,永远好客。

当然,对于一个书吧来说,除了氛围营造,最关键的还在于书。在门口处,除了相当数量的动漫和时尚杂志外,我看到了一本2017年才出版的村上春树新作《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倒有点出乎意料,说明店主不止拿书来当摆设。在第二个书架上有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全册,版本也有些年头了,这让我对原书主人的身份产生了好奇。这部经典的意识流巨著多达200万字,因为里面的有些篇章实在过于冗长,所以除了一些文学批评家和极少数的读者,是不大可能有人会去读它的。随后,我又在后面几个书架上,发现了多年以前由商务印刷馆出版的英文原著节选本,那里有不少狄更斯的作品。我了解到,因书吧刚开业,所以现有的大部分图书都是老板娘张姐家的,而这些书又几乎来自于她的先生,就这些书而言,已足见那位先生的不俗品味了。

当我问及张姐开办这家25 Hour书吧的原因时,她回答得很简单,因为她和丈夫都是喜爱阅读的人,连女儿也不例外。不过我仍对这家书吧是如何盈利的感到好奇,张姐很坦率地说:“开办书吧并不是为了赚钱,来书吧的朋友可以翻阅这里的每一本书,我们并不收取费用。但为了书店能够正常经营和按时给员工发放工资,我们也兼卖一些饮品和点心。另外,这里的书是不外借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左右页图:昏黄的灯光摇曳,还有清风拂过。即便你不想看书,只是来这里随便坐坐,作短暂的休憩,也是极惬意的。

这样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书吧,让我想起近一个世纪以前坐落于巴黎奥德翁路的莎士比亚书店。如今,莎士比亚书店已成为巴黎最有名的地标之一,每年都会有“朝圣者”前去参观。25 Hour书吧虽然不能与莎士比亚书店相提并论,但我觉得这里亦可成为对生活充满热情之人的好去处之一。

“这家店为何取名为25 Hour书吧?”临走前,我道出了自己的疑问。张姐笑着说:“顾名思义,比24小时多1小时。是希望人们都在日常的繁忙中抽出1个小时留给自己,用于享受生活。”来到这家店后,我更加同意林语堂的说法:如果一个人真的要享受人生,人生是尽够他享受的。

推荐人语

在已经再次掀起的一场图书的革命中,寻找到一处适合寄放心灵的书吧,很美好。

地址:渝中区鹅岭正街1号1幢[]G1-1

最难忘的特点:由于老板娘老公不俗的品味,你可以在这里见识诸多奇妙的书。

猜你喜欢
张姐书架上书吧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我的工作治好了她20多年的咳嗽
几颗药片 治好了她20多年的咳嗽
搬家
她就在我书架上
彩色猫头鹰
给书架美容
12星座之你爱读什么书?
哪儿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