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康复重在“动”

2017-09-03 10:39田伟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5期
关键词:上肢偏瘫肩关节

文田伟 北京中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风康复重在“动”

文田伟 北京中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风病发48小时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有效的干预可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康复干预是什么呢?大家一定想到的是活动肢体,因为中风病最直观的就是一半的身体不能动了。其实,除了一半的身体不能运动,还可能存在感觉障碍、吞咽障碍、言语不能或言语不清、理解能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焦虑、抑郁、骨质疏松、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要掌握科学方法进行运动训练,且宜早不宜迟。

☆ 康复干预,从躺着开始 ☆

卧床时宜常垫软毛巾 中风偏瘫后,康复干预从躺着开始。由于偏瘫一侧失去神经支配,肌肉萎缩,导致肩胛骨后撤和下降,因此,平卧时在偏瘫一侧肩胛骨下方垫一块柔软的、适中的毛巾,防止肩胛骨后撤和下降。同样,骨盆发生后倾,偏瘫侧骨盆外下方也需要垫一块毛巾,以防止骨盆的位置变化。下肢常常会外展外旋,因此在偏瘫一侧下肢旁需要垫一块毛巾,以防止下肢的外展外旋。

帮助患者做“被动”运动 若病人不能主动活动,应尽早让家人、医生或护士帮忙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应活动到每个关节,但不必做关节的全范围运动,活动的顺序为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日2次~3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3次~5次,每次5分钟以上,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有利于维持正常关节活动度,有助于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在进行训练时,手法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患者可能出现偏瘫侧的感觉障碍,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关节活动不应超过屈曲90度,以防肩部软组织损伤产生肩痛。帮助患者进行有效活动,可以防止关节肿胀和僵硬,促进偏瘫侧肢体主动活动的早日出现。

☆ 卧床别偷懒,运动有3招 ☆

握手上举运动 双手交叉,偏瘫侧手拇指置于健侧拇指掌指关节之上,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做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上举运动(注意肩胛带的运动,视觉反馈)。

翻身 向偏瘫侧翻身呈偏瘫侧卧,双手交叉、伸肘、肩前屈90度,健侧下肢屈髋屈膝,脚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向健侧翻身呈健侧卧位,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要他人帮助,健侧卧的肢体摆放同前。

桥式运动 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脚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以姿势并酌情持续5秒~10秒。

☆ 坐位活动,帮助患者向日常活动过度 ☆

卧床活动以后,还要时常坐起来,进行坐位活动。先将床摇起,以逐步适应体位的变化,然后过渡到床边坐位活动,同时训练其坐位平衡,具体方法有:

坐位平衡训练 通过重心转移进行坐位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开始训练时应有治疗师在偏瘫侧给予帮助和指导,酌情逐步减少支持,并过渡到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偏瘫侧上肢负重 偏瘫侧上肢于体侧伸肘、腕背伸90度、伸指,重心稍偏向偏瘫侧。可以在治疗师或家属帮助下完成,逐步过渡到健手帮助维持伸肘姿势。

上肢功能活动 双侧上肢或偏瘫侧上肢肩肘关节功能活动(包括肩胛骨前伸运动),双手中线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下肢功能活动 双侧下肢或偏瘫侧下肢髋、膝关节功能活动,双足交替或患足踝背屈运动。

☆ 循序渐进安排站立训练 ☆

“站立床”站立训练 “站立床”站立训练主要训练患者从卧位到直立位的转换,要借助专业的“站立床”来完成训练。训练时要从小角训练度开始练习,这样可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有助于患者双侧负重,增加患者本体觉刺激,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防止肌肉萎缩,减少压疮的发生。体位改变也能改善呼吸,预防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此外,还可增加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偏瘫侧单腿负重训练 健腿屈髋屈膝,足踏在矮凳上,偏瘫侧腿伸直负重,其髋膝部从有支撑逐步过渡到无支持,早期可以在站立床上完成,当躯干稳定性好转后,可以在无支撑情况下完成。

站立平衡训练 通过重心转移进行站立位下肢和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开始应有治疗师在偏瘫侧给予髋、膝部的支持,酌情逐步减少支持,注意在站立起始位时双下肢同时负责。

上下台阶训练 患者面对台阶,健手放在台阶的扶手上,健足放在台阶下,偏瘫侧足放在台阶上,将健腿上一台阶,站稳后再将健侧腿下一台阶回到起始位,要根据患者的体力和偏瘫侧股四头肌的肌力来调整运动强度。

“站立床”站立训练

☆ 中医传统手法效果好 ☆

首选叩击法或拍法作用于患侧,叩击或拍打时手掌应尽量放柔软,慢拍快提,顺序从下到上,频率约100次/分钟,以皮肤发热潮红为度。若伴有患侧上肢肿胀,可选用滚法治疗,顺序从下到上。注意:各关节特别是肩关节、腕关节不宜使用拔伸法、扳法、抖法,以免造成韧带、肌肉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此外,中风偏瘫早期,针灸能加速肢体的恢复过程,提高运动功能。在偏瘫的治疗中,可以内服补肾益气活血中药,也可以外用活血通络中药。

☆ 常见问题如何处理 ☆

中风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肩痛、痉挛加重,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如果不能有效防治这些并发症,往往会影响患者康复的转归。

肩痛 中风后1至3个月,约有70%的患者发生肩痛,这限制了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肩痛重在预防,早期要注意保持肩关节周围的毗邻关系,防止肩关节在失神经支配后失去正常的功能位置。上文提到,床上体位的摆放就是预防肩关节失去原来的位置。后期肩周肌肉张力低下,伴肩关节半脱位,或肩周肌肉肌张力增加,伴有或不伴有肌肉的挛缩或短缩,也会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果家属在为患者活动时不注意这些问题,也会造成患者肩部损伤后出现肩痛。需要注意的是,家属在移动患者时,切忌不要拖拽患侧上肢。

痉挛加重 痉挛加重或肌张力增高是中风病中后期的常见现象,患者偏瘫侧肌肉紧张、僵硬,就反复按揉或牵拉紧张的肌肉,这是一种误区!其实,中风病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上肢的屈肌张力高,下肢伸肌张力高。如果一味地去放松紧张的肌肉,这样不仅不能降低肌张力,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痉挛。应该怎么做呢?患者在卧床的时候,让患者伸展上肢、屈髋屈膝,可以抑制中风病中后期出现的痉挛加重。当然还有一些具体的手法来降低肌张力,这就需要专门的康复医生来处理。另外,口服降低肌张力的药物和肉毒素肌肉注射也可以降低患者的肌张力。

中风患者运动康复原则

过犹不及 锻炼不能过度,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小心,注意劳逸结合。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比如从平衡杠中辅助行走,锻炼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练习缓慢独自行走,再快步走。

因人而宜 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身体条件,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比如每次活动或锻炼后,如果出现肌肉紧张或疼痛,说明运动量过大,要适当减少。最好向专业医生咨询。

下肢静脉血栓 中风早期患者经常卧床,加上患侧不能运动,肌张力低下,肌肉对静脉泵的作用丧失,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回流不畅,这就很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措施:1.尽早进行患侧肢体主被动结合运动训练,以增加肌肉收缩能力,人为重建肌肉对静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2.下肢肌力在3级或3级以下的患者,每次站立负重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3.平卧时指导患者抬高患肢20度~30度,这种体位有助于下肢静脉回流;4.可用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5.还可用按摩、肌肉电刺激、气压循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等方法。对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采用肝素或华法林抗凝,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猜你喜欢
上肢偏瘫肩关节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