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上夏校,来一场别样的学习之旅

2017-09-04 08:26高曦
环球时报 2017-09-04
关键词:自习室图书馆音乐

高曦

今年暑假,我有幸申请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简称UCLA)参加暑期学习的机会,和来自全球各地的伙伴聚集到一起,用六周时间经历另一种生活。

UCLA的暑期是正常学期,有700多个课程可供选择,课程内容包罗万象,从领导管理到世界艺术史,从传播学到性学研究。上课方式有大型讲座,也有互动式课程,授课教师以美国人居多,他们在开课时会问清每个学生的国家,从而调整内容难度,以便照顾到大多数人。由于我在国内主修的是新闻传播专业,因此首选了传播课程:《名人、名誉和社交媒体》和《对关系的理解》,但试听后发现老师常会举很多我从未听说过的明星的例子,当地学生听懂后会哈哈大笑,但很多国际学生听不懂。因此我转向了自己感兴趣的电影、音乐。

UCLA的电影在全美是数一数二的。紧邻好莱坞,师资、设施资源可谓优质。我对视频制作和音乐很感兴趣,因此我改选的两门课分别是“电影制作的艺术与技术”和“电影配乐分析”。

第一门课的教室是一个非常大的电影院,教授迪兰德·努斯曾做过电影摄影师,有非常丰富的拍摄经历,他会结合自己的真实案例讲解,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电影每一帧制作的不易。此外,他还会结合概念播放相应电影片段。坐在电影院里上课,是件很奇妙的事。一节4小时的课,同学们会利用中间休息时间找老师探讨问题,或选择课后与老师在办公室继续讨论。

平时作业为4篇影评,每篇满分10分,极其突出的可给12分。既没有语言也没有专业优势的我,更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我看电影基本每帧一停,详细记录细节后再从图书馆、电脑查找资料。我的影评保持在8页左右,远超老师2页的要求。也许我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的缺陷,我4篇作业中有两篇拿到了12分的好成绩。

另一门课是电影配乐分析,教室配有一架美丽的大钢琴和电影屏幕,克劳斯教授会播放不同类型的经典电影配乐片段。为加深我们对配乐的理解,教授会亲自弹上一段儿,讲解不同乐器在电影中的妙用。而此前我从未意识到配乐对电影有着如同灵魂般的角色。

再说说自习,宿舍自习室有玻璃隔间供学生讨论,即使在非考试周也总是人满为患;图书馆是另一大去处,光线从巨大玻璃窗外流泻进来,比自习室多了几分开阔和平静;一些楼群还设有专门的图书馆,如音乐楼有音乐图书馆,还有简易录音棚。

UCLA拥有闻名全美的餐饮设施,可谓“吃货的天堂、胖子的地狱”。以我常去的FEAST餐厅举例,这里每日定制不同的主题,厨师变着花样烹饪。光吃不练怎么行?UCLA的健身房供学生免费使用,运动课程也丰富多彩,冲浪、射箭、攀岩……应有尽有。露天泳池是我的最爱,学累了就跳进去游一游。

校园外的生活也很精彩。我曾和一群朋友在凌晨四点的森林月色中等待初升的太阳。也曾跟美国朋友参加一号公路之旅,我们穿过宁静的田野,追逐跳跃的海豚,走过夜幕低垂的小镇。入夜,所有人窝在床上释放一天的疲惫,平时寡言的人也健谈起来,我感到莫名幸福。我们一路从陌生到了解,相约未来即使路途遥远也要相聚。

生活如此充实,背后当然少不了物质的保障。该项目费用大约7万人民币,包括学费、住宿、手续费及当地开销。申请需提交语言成绩(托福、雅思),预约网络面试均可。最后分享一些小建议:多找教授交流,英文蹩脚也没关系,他们很欢迎学生的问题。多和当地人打交道,我曾以问路为由和一个外国小姑娘聊天,彼此充满了好奇,一路上相谈甚欢。美国人打车一般用优步,男司机居多,女生打车尽量有男生陪同;不要轻易走进陌生人的房间或车内;女生和异性打交道时,一旦发现对方图谋不轨,要逐渐远离。▲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二学生)

猜你喜欢
自习室图书馆音乐
边读研边做副业
付费自习室爆火,“焦虑性充电”有无必要
付费自习室走红
突然爆红的“付费自习室”会是一个新风口吗?
图书馆
音乐
去图书馆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