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9-06 22:26徐泽虹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使之与时代相呼应,结合新时代的潮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呼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公民的道德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砖添瓦,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动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 民族

一、 中华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优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世世代代的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着非同寻常的优势,对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使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纽带

中华文化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有着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影响,也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才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局面,各少数民族具有着都是中华民族的强烈的认同感。中华文化中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热爱和平等优秀的观念传承使得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更加加深。

虽然地域不同,习俗不同,但认同感让各民族团结在了一起,也鼓舞着中华民族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在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中,中华文化从未间断,延绵不绝发展。自古以来,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大国,国家兵力强盛,抵抗外来侵略的能力强,环境稳定,统一的历史格局,这十分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稳定的政治体系,宗法制的实行,让整个国家稳定前进。自然给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同时,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对边塞或外来的文化能够很好地加以吸收利用,融为自己的部分,也将自身优秀的中华文化通过使者,书记等方式传播到其他各国,这诸多的因素促进了中华文化延绵不息的发展。

(三)中华文化具有的创新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发展,是因为其具有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创新的特点和能力。从孔子源起的儒家文化,经秦国之后,董仲舒在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给原有的儒学进行了新朝代下的发展,是的儒学成为汉代大一统的思想,之后朱熹、程颢又在宋朝时期发展了程朱理学,让如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华文化不仅会在国内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在国际形势下,也会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用部分,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和改造,发展为中国形势下的创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

(四)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底蕴,除了在原有自己文化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还对外来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并不抵触外来文化,而是将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通过改造加以吸收利用,得以让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二、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民族精神做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代思想和文化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我们要大力弘扬和继承民族精神的优秀部分。

(一) 爱国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培养当代的国人怀有深切的爱国情怀,始终将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充分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古至今,有千千万万的爱国人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奉献出自己的一生甚至生命,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而在新时期,是要倡导教育新一代的青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用自己的实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增添自己的力量。

(二) 进取精神

时代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们要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革新落后的东西,努力探求新的,有利于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新的内容,优势是在新的科技方面,需要加大精力去积极探索新的科技成果,当下世界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国家的进步也是科技的进步,终于在原有基础上不断革新,开拓进取,才有希望实现发展。

(三) 以德文本

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儒家文化的思想十分重视教育个人的道德修养,一个人要拥有拨打的胸襟,诚实守信,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拥有鸿鹄之志等等,都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良好体现。我们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重义气轻利益,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要弘扬的美德。

(四) 君子和而不同

在尊重每个人不同的基础上与其他行为体和睦相处,发挥每个具有特长的行为体的特点和创新部分,要想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展,想要让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弘扬,就必须让中华文化丰富起来,多彩的旋律才能谱写出动人的文化旋律。在当下,我们面临着国际上各国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在开放的心态下积极面对各种文化潮流,以“和而不同”的心态包容,以适合本国的方式吸纳和改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

(五)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人类的发展需要和自然相协调,保护自然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留下绿色的森林,倡导人类的文明发展和大自然的生态兼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自然是人类需要永远保护的珍贵财富。

三、 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加强社会管理,形成积极上进的社会氛围

培养和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以八荣八耻为道德标准,努力打造和谐社会,完善社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人民之间形成诚信,友好,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人民心中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标准充实人民的精神世界。

(二) 重视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一代的青年

培养好国家下一代的栋梁和支柱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青年在历史发展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着上一代中国人核心的价值理念,又将之传承下去,培育好青年的核心价值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他们的思想,将中国变为核心文化强国。组织好学生的教育活动,安排学生多参观历史文物,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书籍,观看传统美德教育类节目,从小培养中国孩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秋之卷,P36-P44

作者简介:徐泽虹(19940323-)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新疆哈密市,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