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的交通美学与哲学思考

2017-09-06 21:59谢林华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美学哲学大数据

谢林华

摘要:大数据是一场正在掀起的、全新的数据技术变革,它对人们在数据解读、知识挖掘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体现在哲学探讨、美学思考等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本文在理解大数据内涵及其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珠海市交通大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初步讨论大数据视域下的交通美学与哲学思考。

关键词:大数据、交通、美学、哲学

大数据时代的交通规划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有着美学和哲学的思考。

交通美学体现在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数据的内在逻辑,洞察交通行为之间隐藏的关系和规律。通过艺术美学柔化枯燥无味的数字,用可视化的图像表达传递更加直观、快捷、有效的交通信息。同时,交通也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哲学上有三个终极的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古圣先贤的哲学大家诸如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均未能给出终极解。而对于这些问题,交通规划师必须在现实层面给出答案。大数据时代,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出租车GPS数据、公交IC卡数据等大数据,能很清楚知道人的基本属性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OD出行关系。

现以珠海为例,展现大数据视域下的交通美学与哲学思考。

一、你是谁?——基于手机信令的人口特征分析

对于“你是谁,你在哪里”的问题,传统的方法难以对居民的活动位置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查,不能准确分析各区域的人口实际量。手机大数据对城市人口的位置分布提供了极好的方法。由于手机发生通信业务时需要与基站建立联系,而基站的位置就反映了用户的位置。此外,由于手机的高持有量也让人口分布调查从小样本调查向大样本甚至全样本调查转变。更进一步的,应用数据可视化手段将人口的空间分布数据直观的展现出来,让人们对数据的价值一目了然。

基于手机信令的珠海市人口分布调查

对大规模的历史手机信令数据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挖掘,通过计算手机用户平均每月在珠海逗留天数和平均每天逗留小时数,从而区分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并对每一个人的交通流动属性进行标定。

二、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基于手机信令的居民出行行为分析

通过对手机信令数据更加深入的挖掘,还可以回答“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根据手机信令数据中的位置信息,匹配到电子地图上,获得居民出行OD分布图。基于出行的OD信息,可以进一步获得城市的出行规模、出行距离、出行率等居民出行指标。居民出行指标是道路选线、廊道构建、交通政策实施的重要依据,回答好居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对城市的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大数据获取居民出行OD数据,再利用颜色不一、粗细不同的线条表征居民出行活动情况,极其直观的、灵动的展现了交通出行数据的动态美。

三、交通拥堵美学分析——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交通拥堵分析

大数据还能对城市交通拥堵进行再现和分析,通过对出租车GPS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动态的、实时的表征路网交通拥堵的时空变化,展示了交通拥堵下的大数据美学。根据对珠海市历史和现状交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2011-2016年珠海居民小汽车保有量增加1.2倍,而晚高峰拥堵范围扩大1.7倍,目前香洲城区近59%的路段出现拥堵。居民在小汽车拥有上的高保有量以及出行方式选择上小汽车化倾向,导致城区交通拥堵急剧恶化。

基于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OD分布

根据出租车GPS数据计算,2016年香洲城区的晚高峰道路平均车速为20.1km/h,晚高峰时期大量路段和节点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在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的珠海,要解决好拥堵问题,需要积极引导小汽车客流向公交转变。通过切实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加大对公交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公交专用道的建设,增加公交对客流的吸引力,有效落实“公交优先、绿色交通”的发展规划理念。

四、结语

处在大数据爆炸的时代,我们不仅仅需要展示数据、表现数据,更需要理解数据、挖掘数据,要从最初的點线图、直方图、饼图等简单展示形式,向数理演绎、动态模拟、本质挖掘等深层次的表现方法和处理形式发展。大数据本身不是目的,炫图也不是终点,将新技术、新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发展规划才是数据的价值所在。大数据时代要通过科学的数据可视化手段将大数据蕴含的价值直接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用直观的、灵动的、美的数据图表引导人们探索数据里面更加深层次的内涵。图的背后是数字,而数字背后的本质和哲理才是我们追寻的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学哲学大数据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菱的哲学
纯白美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妆”饰美学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