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

2017-09-06 22:07钟胜文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施工企业建筑工程信息化

钟胜文

摘 要:本文从我国工程施工企业信息构成特征入手,对我国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

工程施工企业是产业链中的资源聚合点,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各企业分工愈发明确,企业也在进行着不断的适应性改革,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鉴于以上特点,工程施工企业既要依据企业目标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又要围绕企业特点制定管理手段、明确管理方向,还要根据行业特征创新管理方法、缩短管理途径,通过精细化来产生效益,通过集约化来降低成本,从而形成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对发达国家相关领域的学习以及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发现引入信息化管理是解决难题的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企业的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所以本文首先就工程施工企业信息构成特征进行探讨。

1、工程施工企业信息构成特征

工程项目信息量大、类型多样、节点分散、来源宽泛等特点使得工程建设始终在变化,其具特征如下: 一、数量巨大。一个项目从前期调研、勘察、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到后期的施工、竣工、验收,期间各种数据、信息、文件资料繁如瀚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完全考人工对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是十分困难的。工程信息的电子化是建设工程信息管 理的一个基本趋势。 二、类型复杂。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结构化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或者称为半结构化信息。结构化信息指比较客观的、确定性较大的数据信息,它存在于数据库中,便于管理和调用。非结构化信息指包含实物与非实物的工程 资料、照片以及多媒体数据等信息,它们以实物的形式存放在文件容器中,而这些信息 往往占了工程项目信息的八成以上。三、来源宽泛,节点分散。一个项目上马建设与多家单位的工作密切相关,一个工程项目的信息来源涉及到设计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商、材料供应商以及其他组织部门;其信息形成于可行性研究、设计测绘、招投标、施工建设等项目各阶段;同时信息的使用也要最终落脚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功能化管理各方面。

2、我国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企业信息化總体建设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大多数还停留在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处理阶段,不重视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效果不好,项目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困难重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协同应用仍需时日,“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普遍存在。具体表现是:

一、企业信息化总体投入和应用总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建设方面。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部分企业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了中心机房(数据中心)和企业网络系统;在软件系统建设方面,建设情况可分三个方面,在工具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成绩十分突出,如在工程CAD、概预算、投标报价、工程量计算、施工安全设计计算以及虚拟施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软件系统绝大多数不仅具有我国自己的知识版权,而且在应用方面基本取代了手工作业,使企业的某些生产方式、作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半工具、半管理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即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些企业成功地通过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简化了企业传统的办公流程,规范了办公管理,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和公正性;在管理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真正能为企业管理创造效益的信息化不多。

二、普及率较低,各施工项目分散全国各地,有些项目更是地处不毛之地,使得通讯十分困难,发展极不平衡,极大的制约了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建设不系统,各板块如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软件应用不科学、不配套,标准不统一、不完善,系统不兼容、不奏效;

四、缺乏统一标准规范。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时,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造成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

3、施工企业ERP系统的具体应用

ERP来源于工业化的制造业,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的缩写,这一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公司在90年代初期提出的。ERP作为企业管理思想,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而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ERP以计划为中心思想,将企业中各业务流程高度集成,形成统一、高效的信息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ERP系统设置

施工企业ERP系统可根据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组合生 产系统、支持系统为基础,设置若干子系统,并在各子系统下开发功能模块以及基础子系统。 一、生产性系统。包括投标决策子系统,项目施工管理子系统等。 二、支持性系统。包括财务管理子系统,综合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等。

(2)具体功能模块

一、财务管理系统:预算、资金、资产管理,报表分析,经营评价、预警等。二、项目管理:投标、合同、进度、机材、人工、成本、安全、质量、风险管理等。三、生产管理:混凝土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施工工艺记录,测量数据记录及计算, 钢筋翻样及计算,模板、脚手架等附属设备设计等。

(3)ERP软件选择标准

一、ERP产品的可扩展性。EKP的发展方就是与第三方软件及信息工具的集成,即能与数据库、自动化控制部件、互联网的集成。二、二次开发的可靠性。较为实用的ERP软件系统结构应该使核心逻辑与客户界面逻辑相分离,以保证软件的升级和拓展空间。 三、产品的可操作性。ERP软件的实施需要企业全员参与,但目前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员工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ERP产品的可操作性以及稳定性至关重要。

(4)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企业的信息化的主要手段是在企业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以改造其数据环境,信息的分类及编码则是改造的基础。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信息的规范应该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工作。在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企业总部和各分子公司、项目部、职能部门以及在各业务流程管理中,都必须使得信息规范化、标准化。系统编码方法要统一,由权威编码认证部门进行认证,取消手工管理的作法。此外,对企业信息的生命周期进行有效划定,并对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的管理问题做出规定。

4展望

信息化管理即是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理念,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它可以以企业各职能模块为对象,也可以独个项目为对象,对其人力资源、施工进度、安全生产、设备应用、物资调度、质量监控、费用控制、材料采购、合同签订等各种参数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共享,优化现有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及风险,提高建设速度及质量。希望通过本文对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为施工企业管理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田建华. 施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探究[J]. 铁道建筑技术, 2012(z1):218-221.

[2]杜海焦.对施工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几点见解[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1):13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施工企业建筑工程信息化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网络信息技术在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