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魔桶》中主人公的成长之路

2017-09-06 22:40朱玲霞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自我成长

朱玲霞

摘 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著名的犹太籍作家,他的作品大多反映犹太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和精神面貌。《魔桶》是马拉默德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主人公列奥·芬克的成长体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本文试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剖析列奥·芬克在寻求真爱过程中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成长;列奥·芬克

《魔桶》是美国战后短篇小说中的名作。小说主人公列奥?芬克是一个攻读犹太教律法六年之久 ,即将出任牧师的犹太人, 为了有个光明的前途而急于寻找适合的结婚对象。利奥被媒人萨尔兹曼所看中,为了撮合利奥和自己的女儿,萨尔兹曼挖空心思,欲擒故纵,,使得利奥与斯特拉相见。当列奥?芬克看到萨尔兹曼女儿斯特拉的照片时,他被深深吸引了。但当得知斯特拉是个堕落的妓女时,利奥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最终,利奥下定决心引导斯特拉向善,在帮助拯救斯特拉的同时,列奥的心灵也得到了彻底的净化。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923年,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指人的本能行为,依照快乐原则做事,是欲望的体现;“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按照现实原则来做事,是理智的体现;“超我”则是受到道德、责任、社会准则等影响,按照道德原则行事。超我指导自我正确的行为处事,并和自我一同限制本我欲望的膨胀。这三部分在人格构成中,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心理需要和遵循不同的运作原则,因而往往相互矛盾。

2.“本我”与快乐原则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分析中,“本我”是最基本的,体现着人最原始的冲动。主人公列奥·芬克有着快乐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他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列奥大学马上毕业,如果他结了婚,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从而获得富足的生活。找到心爱的人,获得一份优越的工作体现着列奥“本我”的快乐原则。“本我”在列奥的浪漫婚姻观中有更加具体的表现:列奥注重人的完美。在他心目中,爱人应该才貌双全,道德高尚。为了实现这种快乐的愿望,他只好请婚姻介绍人帮忙,然而在寻找爱情过程中,矛盾冲突接踵而至。虽然沙兹曼推荐了许多姑娘给列奥。但是这些姑娘不是年龄太大,有过婚史,就是身有残疾,或是与他价值观不一致。在这强烈的冲突中,列奥的“本我”受到压抑,促使他用“自我”来调整“本我”。

3.“自我”与现实原则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并且调节着“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它一方面考虑到 “本我”的欲望与真实想法,另一方面也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客观的看待外面的世界。小说中,列奥充满渴望和憧憬寻找爱人的计划受到了挫折,他不得不面对现实。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尽管对相亲对象不满意,但列奥还是决定同她们会面。列奥的“本我”受到压抑后,“自我”就出来指导他的行为,因而列奥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面对现实他变得务实了。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角度看,:“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它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从“本我”分化出来的这一部分,不再受快乐原则的支配而去盲目地追求满足;它在现实原则指导下。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自我”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間,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而活动,它负责与现实接触,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督和管制“本我”的活动。列奥了解到社会的残酷,感受到了世俗的偏见,因此他重新调整自己的行动计划,从现实出发,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追寻真正爱情。列奥开始冷静地思考和理性处理爱情问题,这种理性就来自于“自我”的调节,此时理性的“自我”正在引领着列奥一步一步去追寻自己的目的。

4.“超我”与道德原则

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列奥的“自我”依旧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经过艰难的思考和抉择,他终于在“超我”的帮助下,开始了人生的新历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列奥从沙兹曼留下的信封里发现了一张女孩的快照,他意识到她就是自己苦寻已久的人。然而,当他得知这个女孩是沙兹曼的女儿,并且是个堕落的妓女,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列奥“本我”中,他心爱的姑娘应该是完美的,然而这个让自己心动的人竟是个失去灵魂的女孩。此时列奥人格结构中的“超我”发挥作用。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按道德原则活动。在“超我”的指导下,列奥决定接受斯特拉,用自己的爱去拯救姑娘。列奥终于能放下架子,真心诚意地去关心别人,这说明列奥思想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人性的巨大进步。在帮助拯救斯特拉的同时,列奥的心灵得到了彻底的净化。列奥勇于放弃陈腐世俗的观念,大胆地面对现实,挑战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纯粹的人,此时的列奥就是天使,他意识中的“超我”就是推动他前进的强劲动力。

5.结语

马拉默德在其短篇小说《魔桶》中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列奥?芬克在追寻爱情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精神痛苦,并且深刻地指出了痛苦的根源来自于列奥的人性和残酷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着重分析了小说《魔桶》主人公列奥?芬克在寻找爱情过程中的成长之路,发现列奥?芬克的“本我”与残酷的现实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冲突促使他压抑“本我”,用“自我”去追寻真爱,最后“超我”使列奥?芬克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伯纳德?马拉默德. 魔桶:马拉默德短篇小说集. 译林出版社, 2001.

[2]许朝晗. "解读《魔桶》中犹太人的救赎与重生." 社会科学:全文版1(2016):00254-00255.

[3]薛丽. "《魔桶》的成长主题分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008):120-121.

[4]杨媛媛. "魔幻下的真实——重读马拉默德的小说《魔桶》." 文学界:理论版7(2012):94-95.

[5]张书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述评." 天中学刊 4(1998):82-86.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成长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