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新态势研讨

2017-09-06 02:59李杨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新形势发展

李杨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受到国际带动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正逐年呈上升趋势。而目前我国电影行业也在国际电影的影响下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进步,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将我国电影行业水平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我国在这种新态势下,电影批评也渐渐呈现渐起形势,为促进我国电影行业不断成熟奠定基础。因此,本文针对我国新态势下的电影批评功能及其种类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我国电影理论批评与电影批评的整合对批评领域的新态势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新形势;批评类型;发展

一、新态势下电影批评的功能

电影批评的功能首先在于它对普通电影观赏者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影片上映前对于观众选择的影响和观影结束之后加深观众对于影片的感受、促进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两方面。首先,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景象,如何在同一档期内上映的众多作品中选择一部符合自己欣赏口味,花钱买电影票觉得物有所值的影片成为广大电影观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能够影响观众选择的最大因素是影片发行方的宣传手段,有多少大牌明星、场面是否火爆、谁是导演等表层因素成为决定观众选择的最大砝码。

而影片的故事性、可看性、内容和思想性等深层次问题,往往是宣传片或者新闻发布会所不能展示完全的。因此,在这一领域,电影批评完全是可以发挥其引导作用的。在美国,一篇权威影评人的推介文章,有时甚至能决定一部影片票房的成败,电影批评在区分优劣影片、帮助观众理性選择方面有着强大的潜力和需求。面对影片发行方强大的发行攻势,影评人是否能够保持独立性,不与发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真正站在观众的角度评判和甄选影片,这是职业影评人的责任所在。电影批评对于电影观赏者的价值还体现在观影结束之后。电影观众在观影的过程结束之后,对于影片的体验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体验可能是情感冲击的延续,或者是进一步领会影片意图的需求。

二、新态势下值得关注的三种电影批评类型

1.电影报道

在媒体上常见的电影报道一般出现在前观影阶段,即影片正式上映前的宣传阶段。如报纸娱乐版的新闻,门户网站的影视板块,以及电视荧屏上出现的宣传报道等。电影报道注重其宣传和造势效应,目的在于引起关注,培育观众的观影动机,因此在电影报道中常常披露影片的吸引人眼球的注意点,如明星、大制作投入、大导演、大场面等方面,也会设置悬念,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或者在一段时间内接连不断地释放幕后花絮,以延续观众的观影期待。

2.电影推介

电影推介经常出现在一部影片小范围内点映之后、尚未全面上市之前。小范围点映的受众一般是专家学者、圈内人士、媒体和部分普通观众。点映之后出现的电影推介文章一般出现在专门的电影杂志、网站先发观影团的论坛文章中,一般要比电影报道更为详细,但依然不会大量透露剧情,文中开始出现一定的价值评判,但并不过激,主要功能是给潜在的观众介绍这部影片,推荐或不推荐大家前去影院观看。电影推介的另一功能是为普通电影观众提供有关影片的背景知识,如电影的类型与风格、导演的资历和其他作品、影片的故事背景等等,以期为有意前去观影的读者做好观影准备。

3.影迷影评

现如今电影批评已经开放,各个观影多媒体媒介中都在电影链接网页下方设立了电影评价模块。而这一形式的建立,也使得我国电影理论批评更加大众化、开放化。由于我国地区文化不同,各个地区影迷的个人性格、喜好及思想等也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这些影迷在对某一影片进行理论批评时,其个人看法不同,对影片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所做出的影评也有所不同。而在这些影评人士中,又有部分人,这些人对电影的理论批评较为犀利,而这些人有大多具有一定知识背景,因此这些人的影评往往会成为这部电影影迷影评中的亮点及权威,在众多影迷及观众中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

而在一般情况下,电影评论者通常都会假设读者都已经对要评论的影片观赏完毕,同时也通过一定思考对电影所产生的价值观等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因此能够通过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理解影片,满足影评的基本需求。而这类文章中对电影内容的阐述会比电影推介更加详细、深入。而在具体文章中,作者一方面在其中对观众可能会在初次观影时忽略掉的重要细节进行揭露与补充,提高观众观赏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到影片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而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在文中进一步剖析影片中各类人物的思想与性格,进一步深化影片所要展现的人文内涵,达到提升影片整体思想及观众审美水平的效果。而与其他电影理论批评相比,影迷影评显得更加犀利、主观,同时也带有较强的个人感情色彩,能够直接体现出作者的个人风格及价值评判标准,而这也是我国电影批评中经常引起各方争议的关键点,同时也是体现电影评论魅力的所在。

三、新态势下电影理论批评与电影批评的整合与发展

现如今,电影理论批评一般出现在关于某部影片喧嚣直上的大讨论尘埃落定之后,相较于电影评论,更具沉淀感、思辨性、学术性和总结性。电影理论批评大都见诸电影学术期刊上,读者通常是从事电影研究的学者、以及电影的创作人员等等。他们大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电影知识或创作经验,对电影史和电影理论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这类文章的目的是解释电影中更大和更复杂的结构,揭示电影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意指,指出影片在电影史中所处的位置,判断影片的价值和意义。

通常来讲,想要成为一篇优秀的电影理论批评,不仅需要能够通过作者自身的微观观点带领观众逐渐进入到理论佳境,同时也需要通过部分带有宏观观点的语句使观众进一步了解到影片的真正内涵及其想要表达的内容,利用具有批判性、研究性、客观性、强烈色彩性的语句及思想,使我国电影理论批评更加专业化、理论化。但与电影评论相比,理论批评则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性、独立性、批判性及专业性,哪怕缺少一种,都不能够被称作是一篇成功的电影理论批评文章,因此无法将其与电影评论同日而语,更不可在价值评判上与电影推介相提并论。简单地说,电影理论批评的写作必须摒弃作者自我的私心,以客观和真诚的心态,以真善美的价值尺度对影片进行审视和评判。因此,这样的写作越多,业已失语的电影理论批评权威才能重新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 饶曙光.建构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J].电影新作.2015(05).

[2] 陈旭光.论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J].艺术评论.2015(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新形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电影表演与女权主义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