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成本核算

2017-09-06 13:03陈涵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成本核算中职

陈涵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给中职学校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凸显了中职学校存在办学经费不足,资金使用率不高,缺乏内部控制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成本核算的建议。

关键词: 中职;教育经费;成本核算

一、前言

我国十八大报告中的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把原有的人口压力转变为有效的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了新目标、新活力,迎来中等职业教育的春天。随着中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原有存在的潜在问题也随之浮现。

二、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占我国教育经费的比重较大,虽然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依然不够,中等职业教育则更少。一方面教育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致使许多中职学校教育经费的利用率低。

㈠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以满足就业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中职学校的人材培养目标。因此,把讲授基础专业知识和训练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是中职教育的普遍模式,职校生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在中职教育中意义重大。而普通高中以打好基础知识,提高升学率,为本科院校输送优秀人才为办学宗旨。根据职校教育的特性,中职学校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大,学生的培养成本相对较高,经费紧张不仅影响学校的良性发展,更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㈡ 师资投入不足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性,要求教师即具备基础技能知识的讲授能力,又需具备相关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巨大,教师培养方面比普通教育的师资培训投入更多。根据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必须每两年去企业研修三个月。经过企业的实践培训,教师在授课中能够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结合,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书本知识及其应用,对学生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㈢ 固定资产无计提折旧摊销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进行计提折旧摊销,固定资产账户反映的是固定资产购入时的原始价值,只有在某项资产办理报废或者清理手续时进行一次性减少处理。中职学校在实训中需大量购进设备,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无法体现,这显然会影响到学校教育成本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㈣ 无关费用计入教育成本

除了无法计提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外,多数中职学校把以盈利为目的的校办企业、工厂、行政后勤支出等计入学生培养成本中,让学生承担本不该承担的成本,使教育成本具体内容缺乏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成本核算的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服务于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材,学制三年,采用2+1的形式,其会计核算遵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㈠ 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成本核算的原则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借鉴高等学校执行《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情况,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教育成本核算也可以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同时,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应当将学校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互相配比,遵行配比原则才能准确的核算出每个学年的教育成本。中职学校一般设有多个专业,各专业应该采用相同的成本计量方法,从而统一口径,从而方便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

㈡ 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成本核算的范围

1.人员经费。包括直接用于从事教育有关的教学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费用,如工资、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在职教职工总不足定编的按实际数,突破单位定编人数的则按定编人数列支出。福利费、工会经费可按工资总额的比例计提。

2.商品服务支出。包括与教學相关的办公、邮电、水电、取暖费、差旅费等经常性费用,为教学业务所支出的消耗性费用、学校绿化、零星维护与修理、图书资料、培训、会议等方面的费用。

3.直接用于学生的费用。包括学生的奖学金、生活补助、困难补助、勤工助学金、学生活动费、招生费、实验费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费用。

4.其他资本性支出。包括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信息网络构建、图书购置等支出。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可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㈢ 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方法

为确保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满足学校内部管理和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又能够科学、及时的反映国家预算中的教育经费支出情况,满足国家对教育经费管理的需要,笔者建议采用双轨制核算。双轨制核算是指在同一会计核算主体内,采用两套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在双轨制下,增设总账和明细账科目,如“教育成本”、“累计折旧”、“预提费用”、“待摊费用”、“间接费用”等科目,以便更准确的核算教育成本。在日常核算中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行,根据相同原始凭证,除了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计入“教育事业支出”总账及明细账,还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入“教育成本”或其他成本的总账及明细账,期末将“间接费用”按合理的标准,分配给各教育成本对象,同时生成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最后通过“教育成本”总账和明细账将全年应计入教育成本的费用反映出来。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这不仅是对各级政府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同样也对中职学校提出的长远目标。加大对中职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有效控制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成本,建立完善的教育成本控制监督机制,提高办学资金的使用率,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优化人力资源环境,提升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1

[2]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在200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C],2009

[3]陈胜权.试论高等学校新旧会计制度比较[J].会计之友,2010,10.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成本核算中职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